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有一个号称“刘氏三杰”的音乐世家。他们就是蜚声者中外乐坛的:刘半农、刘天华和刘北茂三兄弟。长兄刘半农是早期北大著名的文学、韵律学家和歌词作家。他对于二弟天华在国乐,尤其在二胡音乐方面刻苦进取之卓著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二刘天华作为我国国乐界二胡教育的“一代宗师”即为本  相似文献   

2.
刘天华是近代专业二胡学派的创始人,是他把二胡搬上了专业音乐表演的舞台。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刘天华为二胡的发展争取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刘天华所处的时代,正值“五四”爱国运动之时。在音乐思想上,刘天华受到当时“美育”及“平民文学”的思想影响,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愿意终生贡献于“改进国乐”事业。在改进国乐的观点上,刘天华与蔡元培的主张是一致的,那就是“采西乐之长,补中乐之短”。关于中西音乐的关系问题,当时的复古主义者和全盘西化者都认为中西音乐根本无法合作。在刘天华之前任北大音乐…  相似文献   

3.
最近,北京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刘氏三杰”纪念活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国现代文艺史上三位杰出人物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的名字,伴随着他们创作的不朽艺术作品的优美旋律,在燕园万名学子的心壁上撞出了许许多多意味深长的回音。  相似文献   

4.
<正>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当时陈独秀应蔡元培之聘主持北大文科,胡适、刘半农等在蔡元培、陈独秀的邀约之下担任文科教授。《新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个人主办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他积极响应胡适、陈独秀等人宣传新文学、新思想的主张,并开始作白话文。这一年  相似文献   

5.
1991年和1992年适逢刘半农百年诞辰,刘天华60周年忌辰,刘北茂10周年忌辰,中国作协、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江阴市人民政府将于5月12耳至5月15日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学术论文和教科书中谈论到刘天华先生时,将其定位为"平民音乐家",有的学术论述一会儿说其是"平民音乐大师",一会儿说其是"民族音乐家"等,而这两个词的含义对于刘天华先生音乐功绩的评价,是存在着本质意义上的差别的.从刘天华先生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创作以及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特点的三个方面可以说明,刘天华先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7.
陈绚 《文教资料》2010,(2):87-88
刘半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新诗、散文及杂文,但是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并不为人所知。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中国音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支持刘天华的音乐事业,使其取得巨大成就;积极引导刘北茂继承和发扬刘天华遗志.并最终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大师,等等,这些都是刘半农对中国音乐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刘半农的音乐研究方面入手,共同追忆他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陈好  蔡锦 《考试周刊》2013,(32):100-101
<正>张家港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花园式园林城市,更是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城市。千百年来,沙洲人文荟萃,在这块锦绣江南的膏腴土地,孕育了众多名贤俊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了千百年来,从苏州第一个状元陆器(唐代)到泗港赵氏一门37位进士,到近代的著名文艺家和音乐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再到当代的张光斗、钱人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张家港举办本次篮球文化论坛,就是要借沙洲之底蕴、沙洲之灵气,铸现代化体育强市之机,广泛开展群众篮球活动,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为构建和谐沙洲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一涵 《文教资料》2012,(29):76-77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他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除此之外,刘天华为国乐的改进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介绍二胡音乐家刘天华20岁之前的人生境遇,具体论述分析刘天华20岁时写的二胡处女作《病中吟》,意在抒发对刘天华先生的崇拜之情。  相似文献   

10.
刘天华和宋飞虽然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二胡演奏 家、教育家,但是他们对二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贡 献,值得我们比较和研究。本文通过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前两 个部分主要论述二人所处时期整体音乐教学发展的概况。第 三部分比较刘天华与宋飞二胡教学之异。第四部分比较刘天 华与宋飞二胡教学之同。第五部分主要从二胡教学的理论意 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阐述两位大师二胡教学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在三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从事音乐工作达二十年之久,对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二胡的演奏技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一一年,刘天华先生初登乐坛。那时,他是学习西洋乐器的。凡管弦乐器、钢琴等,他都刻苦学习,尤以铜管乐器,多有深造。后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刘天华先生眼见国弱民穷、民族音乐被歧视,决心要兴建起“那唤醒一个民族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一家兄弟三个 ,都是博士生。兄弟三人学业都不凡 ,老大林国基是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博士 ;老二林国华从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班毕业 ,已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读哲学博士 ;老三林国荣在北大经济系读研究生时 ,就以学业出众而被清华大学邀请读博士。在北大百年校史上 ,群星灿烂 ,佳话成串 ,而一家三兄弟 ,同在这所著名学府各领风骚 ,据说还未有前例。  不凡的林氏三兄弟生长在一个平凡而卑微的农户。河南伏牛山麓有个小县———鲁山县。鲁山县有个熊背乡熊背村 ,与县城隔着几座山 ,进城要走 3 0多公里的山路。林氏三兄弟的父母———林修德与黄…  相似文献   

13.
罗婷 《文教资料》2007,(20):116-117
刘天华先生是江苏江阴人,1895年出生在一个主张新学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对新音乐有着多方面的了解与实践,对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器乐有着广泛的知识和出色的掌握,是我国20—30年代有着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改进国乐而奋斗不息,刘天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其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我国近代音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也是宝贵的。  相似文献   

14.
曲阜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几千年来,这块古老的圣土上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在清代就出现了数位善诗,颜光敏兄弟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颜光敏与兄光猷、弟光数系同胞三兄弟,世称“曲阜三颜”。三人先后都中了进士。而且给后代留下很多诗,曲阜至今流传着颜氏“一母三进士”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
梁昌辉 《师道》2011,(9):42-43
中学肄业却奇迹般成为北大教授的刘天华,1895年生于江苏江阴城西横街。后人对他常使用两个称号: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简单而深刻地揭示了他与音乐的一世情缘。他曾学习过各种西洋乐器,但他更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二胡、琵琶、箫笛、唢呐等乐器,都进行过专门的学习,他创作的二胡曲《良宵》《光明行》和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刘天华与阿炳 ,都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也很明显 ,文章比较分析了刘天华与阿炳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旱冰场里     
下午,和同寝三兄弟一行四人出访旱冰场,四人者:三哥丘山君,十弟宏宇,十一弟小白,四哥──本人。  说句老实话,“滑旱冰”这个概念是我在高三的一次作文课上才听说的,现在亲自去体验,颇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说起来轻松,滑起来难,单这双沉重的东西套在脚上,就叫人有一种下肢瘫痪的感觉,真不知道当时发明它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说到它的发明者,也令人十分丧气,好像得承认是让蓝眼珠大鼻子抢了先。要是当时在场,我会在这双鞋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上:此物凶猛,请勿靠近。  “大胆点,站起来就好了”,自称旱冰高手…  相似文献   

18.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此曲以一支风格新颖、节奏明快、旋律豪放的二胡曲,确实可以说是作者创作的最为光明的一首乐曲了。在刘所处的时代,不仅政治上混乱不堪、黑暗无比,经济上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而且在文化上尤其是音乐界更是"重西轻中",民族音乐已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然而,刘天华对民族音乐怀着深厚的情感,这与他从小接触民族音乐与乐器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又学习了西洋  相似文献   

19.
名人与启事     
刘半农的‘粗话启事’五四运动后,北大教授刘半衣极力提倡‘俗文学’,并在《北京晨报》上刊登启事,征求‘国骂’,拟搜集全国各地骂人的语辞编辑一本‘骂人专集’。语言学家赵元任博士见了启事,当天就跑到刘半农的宿舍,  相似文献   

20.
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二胡艺术家,独特的灵感气息和演奏手法使其作品中蕴含深厚的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对二胡乐器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我国二胡艺术发展演变历程及刘天华先生与二胡艺术深厚渊源为主线,从音乐美学和哲学理论方面对刘天华二胡作品中的艺术涵养和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出作者的艺术理念、艺术作品和人文精神内在的紧密联系,揭示其在二胡发展史上的划时代地位和意义及给现代二胡事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