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公益研究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社会公益R&D投入中的"跟不上、不跟上"问题①,表明社会公益研究存在严重的制度缺失.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重建我国社会公益研究投入机制的关键.通过建立博弈分析模型.推导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三种行为模式组合:"中央单方投入,中央地方双方满足效用最大化";"中央单方投入,地方单方满足效用最大化";"中央地方双方投入,地方单方满足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间在跨域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着地方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信息的不对称、协商的低效率、利益分配与共享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等实践难题、进而影响了跨域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跨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治理需要创新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具体路径来促进地方政府间协作治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在政府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导入适合地方协调发展的政府竞争模式的必要性,并给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的四项基本原则,最后从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改革根本性制度、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三个方面介绍了地方政府竞争机制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来分析地方保护主义对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阻碍作用.通过对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得出:需要上级政府从全局出发调控地方政府放弃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实行市场开放,以达到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邱宁环 《科教文汇》2008,(27):188-188
本文认为,要使地方政府走出制度创新的困境,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地方政府应履行自己的产权职能,以制度创新促进产权的多元化,并通过产权保护,解决微观主体的动力激励问题;以制度化约束规蔑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创新关系;退出市场职能领域,实现制度创新的范式转换,如收缩公有经济的市场战线、明确政府职能的合理边界和放松管制等。  相似文献   

6.
邓萍  余春林 《科技广场》2013,(10):187-191
当前在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既是监管者,同时又是利益主体,利益冲突之下的政府行为失范使得政府管制不断加强却又失灵。地方政府应定位于自发制度演进的监督者,其职能应以提供公共物品和市场监管为主。同时,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地区间的制度竞争。这些都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综合性的配套制度来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黄志雄 《科学学研究》2020,38(3):430-437
以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创新发展规划》为标志,中国地方政府陆续制定并颁布了各自创新发展规划。但是从出台的规划方案来看,地方政府科技创新策略选择还远远没有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处理解决好国际、中央与地方,地方内部之间的利益统筹关系。为此,下一轮规划仍然需要统筹梳理国际间的创新要素博弈战略,国内创新要素流动安排,以及地方内部创新要素分配等利益关系为价值取向,围绕“突出中央政府的全面主导、创新政策国际化的衔接,推动创新载体改革为重点对象”等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来分析地方保护主义对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阻碍作用。通过对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得出:需要上级政府从全局出发调控地方政府放弃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实行市场开放,以达到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验室是新时期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其落地和运行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形成地方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动力,需要发挥好中央与地方积极性、统筹好国家与地方利益、兼顾好长远与短期利益。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性、协同性视角出发,提出了地方政府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策略:重点一是依法依规,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权责,二是由地方政府构建基建、科技、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力的综合保障体系,促进地方和实验室协同发展,三是优化地方政府、企业等的考核方式,调动相关方积极参与。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力争实现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地方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实验室高效创新等多方面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广东省佛山市联滘地区的具体案例,从外部环境变化和集体行动两方面揭示"三旧"改造制度创新的激发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产权结构、政策法律限制和集体信念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制度安排变得不相适应,诱使相关行为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制度安排进行修正,由此产生了低效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制度创新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村民)三大行为主体通过集体行动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度变迁成本,有效推动了"三旧"改造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产学合作政策工具:英、美与中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易兵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31-13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运用大学产生的知识基础,以促进产业创新与经济竞争力,成为当今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产学合作也成为创新政策工具中最主要的一环。本文针对各国政府所推动的各项产学合作方案,分析其对体制上、合作动机、合作障碍、合作机制运用的影响与实施成果。以个案研讨的方式,比较分析英国、美国产学合作的各项政策工具与方案的成效,并对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熊焰  杨博旭 《科研管理》2022,43(6):32-42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制度理论,构建网络嵌入、制度环境和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探索了国际网络嵌入和本地网络嵌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国际网络嵌入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而本地网络嵌入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本地网络嵌入和国际网络嵌入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共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国际网络嵌入表现出对本地嵌入的替代性。市场化水平增强了国际网络嵌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作用,同时削弱了本地网络嵌入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倒U型关系;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多重网络嵌入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velop a model of change in urban context to map key steps towards changing an institutional logic: How can new ideas that aim at changing the dominant logic become practice in a city?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process of institutions, thereby bringing together areas of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processes, and transformation. Our model interlinks invention, innovation and adoption of new institutions to achieve a new institutional logic for m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city. We introduce ‘workset’ as an interim step between action and practice and identify local adopters as key for diffusion. We illustrate our framework using a case study of urban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of a German cit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oles of local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 and local adopters partly overlap, that worksets are crucial for broader diffusion of new institutions, and that a robust design supports the adop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4.
唐鹏  周来友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14,36(7):1374-1381
分析影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原因,从而为治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现象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经济、政治、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制度因素对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然后应用1998-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短期内存在显著的惯性依赖特征,但由于土地财政的不确定和不可持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长期上存在收敛趋势。研究证实了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资本竞争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会显著增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方式的市场化改革显著提高了土地价格,是形成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重要制度基础。而地方政府对征地和城市扩张的强烈动机,导致了城市边界的快速扩张,即土地城市化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分权化改革是释放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能量的制度基础。政治分权和功能性分权从垂直和水平层面分割出了地方政府的创新空间并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模式。分权化并非万能灵药,不适当的分权化制度模式的供给,可能会导致腐败和地方政府的碎片化,从而威胁到地方政府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徐浩  祝志勇  叶芸 《科研管理》2006,41(2):73-82
厘清行政环境(行政治理、法治水平)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本文系统剖析了行政环境优化、偏向性投资和技术创新间的作用机制,其次,以2005-2016年我国9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动态空间计量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2)行政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3)十八大后,偏向性投资的挤出效应有所下降,行政环境优化的推动效应有所上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4)行政环境优化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经济政治人”诉求的机会成本,弱化了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负向技术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中介效应可以解释行政环境优化促进技术创新总效应的8.51%。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基层司法部门的省级直管是改善行政环境,进而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科技拨款分布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资料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科技拨款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科技拨款的差异程度大于经济发展的差异;而且地方政府科技拨款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政府科技拨款越能够得到保证,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科技创新都要求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作为中国情境下特殊而重要的制度因素,市场分割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还有待探索。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认为市场分割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分别是地方与中央制度逻辑的体现,并指出两种逻辑的差异是解释市场分割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内在理论机制。基于2005-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区域市场分割不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创业发展,并且滞后期的市场分割指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空间异质性检验显示这种负向联系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外商投资作为独立于中央和地方的外来制度逻辑,能够有效调和市场分割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在制度逻辑的纵向冲突中发挥润滑剂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为促进国内市场整合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给出了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环保约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拉开了中国“环保督政”的序幕,并对微观层面的企业环境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环保约谈政策的颁布作为研究契机,结合准实验研究与倍差法,重点探讨环保约谈对企业绿色创新这一“能动式”环境战略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环保约谈为地方政府引致的生态治理压力,能够驱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战略,进而产生价值创造作用;从制度供给的路径效应来看,被约谈的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普惠型制度显著促进了辖区内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然而选择型制度的路径效应不显著,但两类制度形成的政策组合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制度形式;从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来看,政府被约谈后,辖区内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绿色创新战略积极响应政府的环境治理压力,并且对普惠型制度供给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相比之下,具有“政策响应刚性”的国有企业未能利用绿色创新战略响应政府的号召,这可能与国有企业对被动性的末端治理战略的偏好性有关。本文不仅能够在绿色创新视角下完善中国环境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厘清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机理,能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死亡之谷"已成了西方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学界用来形象地描述大量科技成果无法实现商品化、产业化之现象的流行用语,各国政府对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跨越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一事都非常重视。考察了近年来美日两国政府针对本国的"死亡之谷"特点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指出了两者之间的一些政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创新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解释了"死亡之谷"现象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的原因。最后还对中国政府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