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课程改革中,教师主体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在阅读教学对话中,语文教师要发挥其主体性,首先要提高自身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对话中主体性发挥的前提;其次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大胆给学生恰当、适时的指导,这是阅读教学对话真正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章联系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论述了文本作者创作主体性、教师施教主体性、编者编辑主体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卓康 《高教研究》2006,22(2):33-35
文章联系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论述了文本作者创作主体性、教师施教主体性、编者编辑主体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谭静 《教学与管理》2013,(11):29-31
对话教学以其尊重、彰显人的主体性而成为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主体性教育活动中,对话是一种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基础,以寻求真知、创造意义和建构完满的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它不仅是指教育主体之间狭隘的言语交谈,更是指教育主体之间各自向对方的精神世界的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精神沟通与内在交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包括文本的作者、编者)都是阅读对话教  相似文献   

5.
张扬学生的主体性离不开教师的主体性,本文通过走进文本:唤醒自我体验;课程开发:凸显自主意识:师生对话:张扬主导力量;教学反思:实现主体自觉等观点论述,阐明了语文教师主体性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统一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是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交互系统。王富仁教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那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师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都是对话的主体.其中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文本是精神客观物化的形态,也是阅读教学多元主体对话的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作为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都是对话的主体。其中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文本是精神客观物化的形态,也是阅读教学多元主体对话的载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作为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黄玉凤 《现代语文》2008,(4):101-101
新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新课标认为,当代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这种主体性品质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语文学习能够热情的参与,对语文的学习能内化为学生迫切的需求,对语文的学习能生发出强烈的感受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然而,这种主体性品质并不能为绝大多数学生自觉形成,它需要教师的刻意激发与培养,对此,语文教师做到以下三点也许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1.教育观念需要澄清和创新。只重视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其教师主体,只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如同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强调发挥教师主体而忽视发展学生主体一样,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而且对主体教学实践也是不利的。主体教育应当是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主体教育在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建构之后,逐渐步入了微观的课堂教学教与学行为分析阶段。反观当前的教育实践,在多元化冲突和新旧教学理念转化的背景下,主体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被塑造主体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完整性。为使主体教育实践走向本真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关键因素。其中方法或方法论应该是教育理论研究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验,不能仅满足于对教育实践做价值层面的思考,而应扎根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从而使主体教育思想最终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属性。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学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教材编者的编写主体性,它们具有相对性、联系性和生成性的特征。主体间性便是值得追求的一种境界。主体间性指主体合理表现自身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达成理解的主客观统一性。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淡化权威、消解中心;倡导“原创性”;鼓励误读等能有效促进主体间性的达成。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活动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客观地反映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学生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自主型语文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它是针对以讲授为主语文课堂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真正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课堂只是教师和优秀生的舞台.课改十余年,广大语文教师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改变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思考着如何让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为此,自主型语文课堂被当今语文教师所热捧.  相似文献   

17.
许英军 《考试周刊》2014,(14):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言之,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主体性,这是由个性化学习规律决定的。我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谈体会。1.注重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氛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在平等对话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而且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特见解,努力构建民主、和谐、融洽、互动的对话平台,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阅读提供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只有这  相似文献   

18.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向来是教学研究者们的热门课题之一。以往研究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未从根本上弄清学生与教师角色,学生与教师各自的具体任务无法明确,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依存关系无法明晰体现,常常出现学生积极不够,被动有余,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笔者试图基于主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理论概念,另辟蹊径,从英语阅读教学中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参与者重新定位,确定其中的主体,他们的具体任务,以及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的主体间性,从而尽量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往往处在或故弄玄虚、或蜻蜓点水、或放任自流的种种困境之中。这些都脱离了真正的现代文教学形式的研究,远离了文本,从而失去了主体,失去了真实和自然本性,也有违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要求。文章旨在从教师教与学生学角度切入,分析如何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与交流,从而探求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20.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