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走近手工、体验动手制作乐趣,整个过程更像是在"玩"——孩子们非常喜欢上这种看似"玩"的手工课。但玩也有学问,要会玩,更要"智慧"地玩。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3)
研究数据表明,经常玩益智玩具的人,他们的智商水平比不玩益智玩具的人高10%以上,且相对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都比较强。而随着人们对于教育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的儿童玩教具也越来越多样化,相关的玩教具设计充分融合了益智教育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上也融入了很多的早教知识和科学,将儿童玩教具设计得更加合理,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都注重对于孩子多方面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训练。在目前的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兴趣引导,将玩教具的安全性、趣味性、益智性、人机交互性等结合起来,为学前教育以及儿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教具。在不同的儿童玩教具设计中,有的玩教具针对儿童某个具体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体现了玩教具的功能性、针对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针对空间能力培养的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基于兴趣引导的交互式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玩"与学习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孩子的天性往往会被教师扼杀在自己的课堂中。信息技术是学生尤为喜爱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变单一玩耍为聪明玩、智慧玩,让"玩"升华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玩趣相关研究文献的深入分析,从个体和组织层面探讨玩趣人格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从而构建了一个包含玩趣人格、创造力、工作倦怠、敬业度及组织玩趣气氛5个变量的整合性模型:提出玩趣人格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缓解工作倦怠从而间接影响创造力。同时,员工敬业度与组织玩趣气氛在玩趣和创造力之间起调节作用。期望该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员工创造力形成机理的认识,推进成年人玩趣及创造力的研究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最后论文还从员工甄选、敬业度管理及组织气氛塑造三方面对该模型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玩趣相关研究文献的深入分析,从个体和组织层面探讨玩趣人格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从而构建一个包含玩趣人格、创造力、工作倦怠、敬业度及组织玩趣气氛5个变量的整合性模型:提出玩趣人格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缓解工作倦怠从而间接影响创造力。同时,员工敬业度与组织玩趣气氛在玩趣和创造力之间起调节作用。期望该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员工创造力形成机理的认识,推进成年人玩趣及创造力的研究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最后论文还从员工甄选、敬业度管理及组织气氛塑造三方面对该模型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你会玩吗?看到这个问题,你一定感到好笑:世界上还有不会玩的人吗?是啊,玩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爱玩,人人都会玩。可是你知道吗?玩中有学问,玩中有创造,世界上有一些发明创造就是从玩中孕育出来的,在玩中发现新奇,找出独特,玩出名堂。许多人都知道蒸汽机是瓦特...  相似文献   

7.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孩子幼儿期学习的主要方式,玩教具在其教学方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玩教具在课堂中的出现不仅解除了孩子学习的枯燥性和教师教学的死板胜,而且还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胜和主动性。玩教具在学前教育中的普遍陆让孩子能够真正走进课程当中,让童趣和乐趣带动孩子,使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为创新教学方式做好重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8.
玩沙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玩沙游戏中,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积累了各种经验,从而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玩沙游戏中,材料的提供是游戏开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幼儿园的玩沙活动中,玩沙材料的投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那么怎么科学地放玩沙活动材料呢?  相似文献   

9.
开展七巧板科技活动是科学活动课的一个很好素材,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开动脑筋,玩中动手操作,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开发智力、提高智能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故事,是幼儿发展语言水平、提高表达方面能力的途径。结合绘本这一幼儿最喜欢的形式,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演一演、编一编中逐步理解绘本故事,慢慢掌握讲故事的技能,是幼儿能接受和喜欢的形式,让我们通过绘本,在玩中学故事,学中玩绘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高校学生睡前玩手机的情况,及其对大学生晚上休息、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大学生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睡前玩手机的情况、影响、原因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睡前玩手机的学生高达99.08%,且玩手机时间大多维持在30~60分钟。学生睡前玩手机的原因多是自控力差,其次是对危害了解不深入,再次是宿舍环境影响。结论:大学生睡前玩手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休息和学习,高校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2.
纪顺华 《知识窗》2014,(10):51-51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娱乐身心,这正是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春霞老师曾经在讲座中提及"傻玩"一词,说在区域活动中,如果让孩子随意地玩,没有指导,没有目标,这样的玩是简单地重复之前的活动,是低效的游戏,是"傻玩"。建立游戏资源库,引导幼儿有计划地游戏,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相似文献   

15.
正我现在上初三,因为这一次的月考我考了第12名,所以爸爸妈妈就不让我玩手机了。他们没收了我的手机,说等我考得更好时候才能拿回去。但我好想玩手机啊!全班几乎都在玩,我为什么就不能玩呢?我知道玩手机频繁不好,会影响学习,但是我觉得这一次考试的成绩下降和玩手机没有关系,我会调整学习方法,尽快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课题来源2007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个伙伴趁着空闲,一起到万象山去玩。玩累了,大家都坐在树底下,一边休息一边说笑。无意中,我捡起一片落叶拿在手上玩,玩着玩着,突发奇想: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部分的植物都要落叶,那么植物的  相似文献   

17.
幼儿通过参与区域游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幼儿在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同时,充分发挥游戏自主性,培养发展各种能力的活动。通常在组织区域游戏时,幼儿可能更多的是听从教师的安排,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都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因此,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需要我们老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中玩够了种菜、“偷菜”的游戏,你是否想在现实生活中也玩一把种菜的游戏。近年来,随着菜价的上涨和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一些人家开始利用自家的阳台和庭院来种菜。此外,一些写字楼的白领们也玩上了种菜的游戏,开始在写字楼里种起蔬菜来。  相似文献   

19.
向莹 《知识窗》2022,(12):39-41
面对互联网势不可挡的“梗文化”和数量庞大的网络流行“梗”,“Z世代”大学生对玩“梗”的认可度较高。高校教师应积极认识这种变化,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将玩梗引入课堂教学,发挥玩“梗”在教学中的正面效果。基于此,文章阐述高校教学中适度玩“梗”的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据说在小学期间,就喜欢玩泥巴的梁雅婷,有一双巧手,搓搓捏捏几下,就能捏出好多志趣的东西。如今,梁雅婷仍童稚气盛地玩着泥巴,可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今天玩的泥巴,更具时代特色。她把大自然中的矿物元素,如氧化铬、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