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石墨烯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0),通过异氰酸苯酯对GO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能够在DMF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到聚脲材料中得到聚脲/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氧化石墨烯以及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iG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多以单片形式存在,经异氰酸苯酯改性后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DMF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等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片层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聚脲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设法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规模化制备,对于促进其在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低缺陷石墨烯的简单制备方法及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复合改性作用。首先,利用超支化聚乙烯(HBPE)在氯仿中借助超声高效剥开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分别与两种不同粒径的UHMWPE粉末进行溶液混合,经溶剂挥发和热压成型制得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WA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表征,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结构缺陷较少,厚度5层以下,表面存在少量非共价吸附的HBPE,比例达0.39 g(g石墨烯)-1;通过所述复合工艺可制得具有隔离网络结构的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借助该结构,只需少量石墨烯即可有效提高UHMWPE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仅为0.25 vol%(粒径60μm UHMWPE)和0.50 vol%(粒径25μm UHMWPE);相比小粒径UHMWPE粉末,由大粒径粉末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石墨烯导电愈渗阈值及更优的导电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外界条件转变时,可逆乳状液可在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之间可逆转化,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针对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对"纳米二氧化硅与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稳定的乳状液"的性质有一定影响。在乳状液稳定方面,改性纳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稳定性高于改性微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在乳状液可逆转相性能方面,"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与"表面活性剂/微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均能表现出较好的可逆转相性能。  相似文献   

4.
PSS含量对石墨烯/PEDOT:PSS复合物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由于具有高导电性、高透光率和优良热稳定性等性质,有望成为透明聚合物电极材料的优良填料。本文通过原位复合方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RGO/PEDOT:PSS)复合材料,研究了PSS不同含量对复合物导电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适当的PSS加入对复合物导电性有促进作用。当原料质量比EDOT:PSS=1:0.5时,复合物(10 wt.%RGO)导电率达到6817 S/m,是没有PSS加入下复合物电导率的2.4倍。此含量下制备的产物颗粒平均粒径5微米,并且RGO可以较好地分散在聚合物中,呈现更高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5.
以石墨粉和铅锑合金为原料,TiO_2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石墨粉/铅锑合金复合材料。研究石墨粉对铅锑合金在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上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其微结构,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考察了石墨粉含量、烧结助剂TiO_2含量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石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降低,弯曲强度增大,电阻率降低,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增大。烧结助剂TiO_2含量为3. 0%时,复合材料强度适宜,导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木塑材料中的木质纤维极易受到细菌和霉菌侵蚀,影响材料的外表美观和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以PP和天然小麦秸秆作为主要原材料,加入吡啶硫酮锌作为抗菌剂,制备了秸杆/PP复合材料,然后研究了POE和吡啶硫酮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吡啶硫酮锌含量对抗菌防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秸杆/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冲击强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吡啶硫酮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呈现轻微下降趋势,而抗菌和防霉性能呈现提高趋势。当吡啶硫酮锌含量为4wt%时,有强抗菌性能,防霉性能达到0级。  相似文献   

7.
主要用硬酯酸钠-铝酸酯-硬酯酸三元复合配方、硬酯酸钠-铝酸酯-硅烷等两个复合配方,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研究,活性剂的总用量只有2.5%时产品的活性度都达到了99%,大大提高了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8.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是评价油脂精炼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精炼过程中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过低极易氧化,导致其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影响食物风味,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提高油脂质量,控制油脂在精炼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本实验室通过对脱酸、脱色、脱臭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温度以及药品的选用进行实验,测定酸值、磷含量、脱色率、定过氧化值的具体数据。从实验结果中得到脱酸脱胶过程中控制二乙醇胺用量在3%~4%之间时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5℃,测定酸值在0.97~2.89mg/g、磷含量40~45 mg/kg。在脱色过程中当控制活性白土用量在20%时,脱色率为90.4%、温度在50℃时,脱色率为92.1%、反应时间控制在2 0min时,脱色率为89.8%。脱臭过程将蒸汽用量控制在50 k Pa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33 h、进油量达到27 m3/h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28 h、温度在240℃时,氧化稳定性值为3.26 h。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应严格控制油脂精炼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条件,研究结果为油脂的精炼过程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决医用防护服屏蔽电磁辐射能力与抗菌能力较差问题,设计复杂电磁环境下智能抗菌医用防护技术.方法:设计3层结构的分体与连体款式医用防护服,以水溶胶为浆料的SFS复合材料为外层,银质网格和涤纶材料分别为中层和内层,并分析远距离电磁辐射屏蔽效能、防护服近距离辐射衰减特性、防护服抗菌能力和热舒适性,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智能抗菌医用防护技术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分析,防护服外层的SFS复合材料能承受较高强度的拉伸;2种款式防护服电磁辐射屏蔽效能均能够隔绝99%的远场辐射,防护服中加入金属网格后电场强度衰减了64.5%,防护服织布位置的平均抑菌率达到99.85%.结论:所研究智能抗菌医用防护技术力学性能较好,高于分体服的屏蔽能力;防护服的胸部与腹部在电场垂直极化状态下屏蔽效能更强,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织布能够有效改善透湿量,具有较高透气率且舒适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操作合成了复合山梨醇缩醛类成核剂,通过采用X光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研究了成核剂的内部分子结构。经过熔点测试结果表明,化学复合成核剂的熔点略高于同等比例的物理复合成核剂,而略低于单一醛分子合成的成核剂。成核剂中6元环或5元环处在一定活性状态下可以保持成核剂的化学稳定性,而通过在聚丙烯中添加成核剂的实验表明,化学复合成核剂具有与第3代成核剂相当的成核效果。本文现就化学复合山梨醇缩醛成核剂的合成及应用做客观分析,通过实验过程阐述其合成过程,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以钛酸四正丁酯(TB)为钛源)和羧基改性的SBA-15(COOH/SBA-15)及氯化铜经过溶剂热及焙烧处理制得Cu-TiO2/SBA-15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少量铜离子掺杂对二氧化钛的结构无影响,且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27)
生物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可降解性和丰富的原料来源,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一种全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这里首先利用乙酰化化学改性和超声物理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不同乙酰化程度的纳米纤维素作为力学增强填料,然后与塑化的醋酸纤维素母体通过热混方式制备出全醋酸纤维素复合材料。经研究发现,当乙酰化反应时间为5min时,纳米纤维素的乙酰化取代度为0.3左右,结晶度为68.5%,此时纳米纤维素在保证与醋酸纤维素母体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的同时又较好地保留了其晶体结构,因此制备得到的全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可达到36.9MPa和2.9GPa,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汰头废水分离蛋白质表面活性很差的特点,为提高分离蛋白表面活性,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通过pH-stat法对控制分离蛋白的水解程度进行了研究,探讨水解程度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解度的变化,分离蛋白结构和性能变化显著。实验测得未经酶解的汰头废水分离蛋白荧光吸收峰为364 nm,粒径为5.17 nm,Zeta电位绝对值为21 mV,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36 mg·mL~(-1),起泡性仅为5%且稳定性很差,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13.48%和79.48%,游离氨基含量为0.15 mmol·L~(-1)。经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处理后的分离蛋白,当水解度为3.85%时荧光吸收峰位置红移至366 nm,当水解度为1.79%时粒径最小,为3.19 nm,水解度在2.68%时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至32.9 mV,当水解度为3.8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2.15 mg·mL~(-1);当水解度为3.85%起泡性能最好达到50.83%,泡沫稳定性则在水解度为5.37%达到最好值为68.5%;乳化性在水解度为3.85%时达到最大值118.70%,乳化稳定性则在水解度达到4.35%时达到最大值453.40%;当水解度在4.35%游离氨基含量最大为4.5 mmol·L~(-1)。研究结果为开发汰头废水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开发新型蛋白质基表面活性剂有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Fe_2O_3、MnO和ZnO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级Mn-Fe-Zn磁性复合粉体,并通过SPS烧结成锰锌铁氧体块体,在锰锌铁氧体纳米粉体中掺杂了纳米Si O2,结果表明随着Si O2添加量的增加,矫顽力先下降后上升,磁损耗先下降后上升。杂量为0.5%时,样品的密度达到了最大,矫顽力最低,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实验根据不同材料的生物学及力学性能,设计研制出合适的复合胶原蛋白生物支架.为临床中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及一定实验基础.方法 1.Ⅰ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透明质酸钠等为主材料,制作复合膜,并冷冻干燥后化学交联等制作一种复合蛋白结构的生物材料.2.进行理化性能的研究以及细胞毒实验.结果 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检测显示:平均可达到5.17× 106帕斯卡;酸碱度检测:样品pH值与对照组差值均小于1.5;复合材料平均溶胀率=94.0%(n=3);孔隙率平均为80%以上;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细胞毒性碳二亚胺小于戊二醛.结论 复合材料理化指标结果符合体内植入物要求,该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研究中的一种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9)
本文研究了该Ti-TiCN复合细化剂对Al-Mg-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i-TiCN细化剂的加入使Al-0.6Mg-0.4Si的晶粒由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当细化剂含量增加至0.25%wt,α-Al晶粒尺寸变小,树枝晶也变得更加细小。在性能方面,合金硬度随Ti-TiCN含量增加一直提高,添加0.5%wt细化剂后维氏硬度达到78HV,比未添加时提升了41.8%;未添加细化剂时Al-0.6Mg-0.4Si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75MPa,当添加0.25%wt的细化剂时增加至212MPa,但细化剂含量继续增加时,抗拉强度又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21)
通过金相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量Ag对Al-Mg-Cu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量Ag的添加可以提高Al-Mg-Cu合金时效强化的效果与稳定性,并能提高Al-Mg-Cu合金的力学性能;0.5%含量的Ag并不会对晶粒尺寸造成明显影响,而1.0%的Ag则会一定程度上使晶粒粗化。  相似文献   

18.
鲁通顺  张燕 《科技通报》2019,35(12):179-184
溴酸盐是臭氧处理含溴离子的原水后生成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2B级(较高致癌可能性)潜在致癌物。本文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Eu-TiO_2光催化剂,以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去除水中溴酸盐效率。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手段对制备的Eu-TiO_2材料进行了表征。本实验复合材料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Eu元素的掺杂后Eu-TiO_2材料中Eu的掺杂使得{101}晶面得到加强,同时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催化剂禁带宽度从2. 92 e V窄化至2. 71 e V,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催化活性。重复性试验表明,Eu-TiO_2材料去除溴酸盐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说明Eu-TiO_2是一具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气雾化法制备了Al0.45Mg0.5Li0.05合金,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综合分析(TG/DT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Al0.45Mg0.5Li0.05合金粉在氧气气氛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雾化法制备得到的Al0.45Mg0.5Li0.05合金粉体表面光滑、球形度高。Li和Mg的添加降低了合金的初始氧化温度,合金分别在472℃和527℃出现放热峰。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在合金氧化过程中,Li和Mg首先发生选择性氧化并带动合金中一部分Al发生低温氧化,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中间产物,促进了氧气和颗粒中残余金属相的扩散和氧化,合金在1000℃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无机、有机材料复合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不同掺量的可再分散胶粉、硅灰石粉及减水荆对彩色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测试其3d、7d、28d的抗压、抗折强度探索相应的机理和内在规律,最终确定其各组分的最佳配比,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材料。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当可再分散胶粉比较合理的掺量为l%,高效减水剂的合理掺量为1.0%,硅友石粉的合理掺量为10%时,有利于彩色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结论研究表明.采用可再分散胶粉、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掺合料能使彩色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