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4个要素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6-201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发展态势日趋良好;(2)空间上,各市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空间差异特征,且逐渐呈现出四个等级协调发展类型,其特征与各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提出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提升城市人居住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2014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创新系统-外部创新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产业协同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除了南宁达到初级协调外,北海、钦州、防城港产业协同创新都处于不协调的发展阶段。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工业产业创新协同度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低碳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低碳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与建设途径.即南宁建设生态优先发展型的低碳城市,钦州和防城港建设低碳临海产业型的低碳城市,北海建设低碳旅游发展型的低碳城市.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申请建设低碳城市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背景下,基于异速生长视角揭示工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对于促进淮海经济区等典型省际边界区域工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构建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生长模型,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整合脱钩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省际边界区域工业增长与碳排放耦合作用关系时空异质性特征,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解释异速生长的协同机制。【结果】(1)研究期内淮海经济区工业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由弱脱钩演变为强负脱钩,处于脱钩状态的县域呈向徐州、连云港等中心城市外围集中之势。工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性不断提高,极度及高度耦合协调类县域占比由18.64%提高到83.05%;(2)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生长指数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变化历程,持续处于碳排放弱扩张阶段;空间上,绝大多数县域工业相对增速高于碳排放,40%以上的县域异速生长类型呈向下演变趋势;(3)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固碳能力等因素对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关系变化呈正向促进作用且有增强之势。工业化水平、资源型产业占比、省际边界的影响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工业转型及省际边界功能演化是工业碳排放异速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舍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十一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合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11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07年~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群及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呼包鄂榆城市群应着力促进经济与人口,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当前该区域研究的热点议题。文章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土地利用的演变,对于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2012年、2016年三期Landsat7 TM、Landsat8 TM遥感影像作为遥感解译的基础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结构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速率变化、转移变化等五方面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1)人均耕地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2)土地利用区域性差异大;(3)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过大;(4)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区域生态、经济与金融三个子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利用熵值赋权法构建生态-经济-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经济-金融耦合度和协调度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三者耦合协调程度的重要原因,金融对该区域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不显著。最后提出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与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水源  毛蒋兴 《大众科技》2008,(10):197-199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建立使该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生态保护所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文章分析了目前在经济区经济发展压力下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目前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劣势并提出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其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耦合理论,选取研究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个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地均液化石油气供气量、地均供水量、地均供电量、城市人口密度、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人均道路面积、地均GDP、地均二、三产业总产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1个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测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3-2013年间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程度,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二者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处于良好或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发展度整体偏低,即二者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水平。6个地级城市中,南宁的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度最高,但仍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最差是崇左,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其余各市基本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生态、社会、经济功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省目前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宁河属鄱阳湖水系三级支流、抚河二级支流、崇仁河的一级支流,实施西宁河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合理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国家需求,综述了区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认为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分析方法和稳态转换识别方法,建立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是推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培育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软实力的途径。指出:可以通过文化、环境、人力素质和区域形象等非物质要素的建设,增强区域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北部湾经济区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如松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337-345,403,404,254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自然子系统是由水、土、气、生、矿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来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环境;经济子系统是指人类主动地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组织有目的的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活动;社会生态子系统是人的观念、体制及文化构成。这三个子系统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秩序方面的生态耦合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决定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替方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生态整合,通过结构整合和功能整合,协调三个子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关系,使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和谐有序,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间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学研究》2021,39(4):695-702
女性创业活跃度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整合创业生态系统的6大要素,采用基于组态视角的fsQCA方法,以62个国家为样本,挖掘创业生态系统驱动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因果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规范在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2)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5类,即社会支持下的政府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与政府驱动型、社会-政府-人力资本支持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市场与基础设施驱动型;(3)产生女性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4类,且与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存在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群,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从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等方面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鹏  刘燕妮 《未来与发展》2013,36(1):72-76,71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领域分别取得不同的绩效,文章通过比较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投入、创新支持、创新能力提升三维度的数据,得出创新实施比较结果:成渝经济区在三大创新维度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只是在创新支持中的子维度略高于成渝经济区,在创新能力提升维度增长速度与成渝经济区接近。在此基础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应从三方面提升创新实施绩效:首先,整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不同城市的创新支持资源,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带动整个经济区甚至全省的高效创新产出;其次,增加创新资金投入,为破坏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提供直接稳定的环境保障,确保经济区提高创新产出和创新质量;第三,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存在天然契合的互动关系,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研究了 2010-2018年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滞后状况.计算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明显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DPSIRM健康距离法的南四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峰  杨俊  席建超  李雪铭  陈鹏 《资源科学》2014,36(4):831-839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实现湖泊监测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基于人地和谐发展视角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因果关系模型和健康距离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典型湖泊健康评价的水质-生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四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四湖生态系统的水质指标、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综合健康距离分别是0.398 9、0.249 5、0.498 3和0.436 2,总体健康处于"较健康"水平,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但水质指标未能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在社会治理投入上仍有较大差距;②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和修复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