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论人文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文品格的提出在人文素质研究中,理论界许多同志认为是人文知识转化成人文精神的。他们把转化过程用道家(老子)话表述成从“为学”转化成“为道”。转化本身证明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内部的本质联系,设若丢掉其一,人文素质便不是一个整体。因此,人文...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室是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学员的重要场所培养学员人文素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方式多种多样 :将人文知识列入教学计划 ,进入主课堂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建立第二课堂 ;进行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对于实验室而言 ,利用实验室开展人文教育是让学员接受广博的、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即“知道”,让学员在实验中实践人文精神即“体道” (人文知识——知道 ,人文精神——体道 ,见庄子《知北游》) ,努力让学员做到“知道”和“体道”合一 ,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员人文素质。在实验室开展人文教育明显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宋敏 《成才之路》2010,(26):45-45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它由人文教育的主体(学生)、人文教育的客体(载体)、人文教育的中介(教师)和人文教育渗透的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就是将四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必定要将人文知识有机地整合到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中。师生问学习交往、情感交流、行为方式的呈现主要在数学课堂中,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育数学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方面。人文知识包括历史、艺术、哲学、文学、美学等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人的道德、情操、品行、精神等,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基础和根本,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培养人文素质,旨在从学习人文知识人手,达到人文精神的塑造。但是,拥有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文化素材体现的人文精神。语文素养的本体是汉语母语使用者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运用中体现的人文素养的数量(文化素材)和质量(人文精神)。语文素养包括认知品质、动力机制、学习策略、知识积淀、言语技能、价值取向等要素。被测对象的言语样本可据此进行分项测评、加权考量。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方面。人文知识包括历史、艺术、哲学、文学、美学等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人的道德、情操、品行、精神等,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基础和根本,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培养人文素质,旨在从学习人文知识入手,达到人文  相似文献   

7.
国外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国外大学主要通过STS(Science,Techonology &Social)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模式使理工类学生能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STS教育倡导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体化,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性培养。教育是相通的,国外学者的理论探索及关、英、澳、日等国的实践探索为我国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指政治、经济、文化(文史哲)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人的价值观念体系、责任心和创造力,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爱。大学生是学生,也是要走向社会的社会人,他们理当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具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文精神较难形成的原因探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文精神不是人文知识,大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难点就在于实现从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提升。高校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体悟和践履,人文教育方法难以体现人文的方法特征,人文教育难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难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对传承中华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应试教育下人文知识掌握不足等现状,宣传人文理念,传授人文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浅谈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方面.目前理工科工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人文精神匮乏、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多途径解决,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二是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彰显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是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规范学生的人文行为;四是坚持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知识主要是人文知识,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可以丰润学生的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知识本身并非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属于学科知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其学科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学科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各种书本媒体,获取学科知识可凭借视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取;人文精神的载体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获得必须经过学科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学科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转变为精神素养,变为自己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  相似文献   

13.
施风雷 《考试周刊》2008,(49):153-154
人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部分构成,人文知识是人们对人类文化的一种了解和掌握,人文精神是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过程中,对人类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人文”有三层含义: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人文知识属于智育的内容,人文精神属于德育的内容。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包括他的科学成就。因此,人文精神是人文的本质。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情趣;它是时代文化精神的核心,是特定环境里各类精神价值的综合。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从而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形式。人文教育旨在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知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在人性修养中的崇高和永恒的价值取向,是以完善人格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精神。注重中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这即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加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把云霄县地方五色教育,即红色教育、绿色教育、蓝色教育、银色教育和金色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构建诙谐的人文环境,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彰显思品学科的人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学应从采取多种形式传授人文知识、举办专题讲座拓展人文知识、关注人文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组织参观体验、感悟人文景观等方面贯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是塑造人、培养人和完善人的重要内容。然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人文知识缺乏、人文情感冲突、人文修养浅薄、人文追求低俗。因此,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调整大学教育目标,营造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从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视角,提出“人文知识”不等同于“人文精神”,前者是知识的记忆性,后者是批判性思考性的一种思考态度与方法。“人文精神”是贯穿所有学科的,尤以医学教育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之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就文化素质而言,它主要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两个方面。人文素质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是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凝结为人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人人文素质的核心内涵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高师院校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为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实践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