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识别故障行波波头和精确的双端测距算法可保障电缆故障行波测距精度。为解决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中经验模态分解(EMD)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集总经验模态分解(MEEMD)和Teager能量算子相结合的电缆故障行波检测方法。针对故障行波波速及线路实际长度变化对双端测距精度的影响,推导出一种不受波速影响的双端测距算法。PSCAD/EMTDC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行且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输电线路故障暂态行波的折反射原理,得出了到达检测点的所有可能的行波信号,创新性的提出了各种行波的特点及其区别方法,并利用小波分析对局部变信号或微弱变化信号处理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与以往的测距方法相比,该测距方法具有硬件投入不少、不受双端同时钟的影响、测距误差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利用阻抗原理的测距装置测距误差较大,而利用行波测距技术可以实现精确故障定位.行波测距技术的优越性在于精度高、适用性强、方便使用等,行波测距技术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中被成功应用,这一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柔性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大多采用地下电缆作为输电线路,由于地下电缆行波波头衰减严重,导致在长距离故障测距时很难准确测出故障点反射波到达测量点的时刻。为了实现精确的故障测距,将奇异值(SVD)分解算法应用到固有频率法与行波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中。首先利用故障行波的固有频率计算出故障点的大概位置,算出故障点反射波分别到达两端母线的时间范围,然后对故障行波信号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SVD第二分量奇异值检测结果,依据固有频率法算出的时间范围确定反射波头到达两端母线的准确时刻。最后将初始行波和故障点反射波分别到达两端母线的时间代入消除波速影响双端测距公式,计算出故障点的准确位置。PSCAD和MATLAB仿真证明该方法测距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中发生最多的是单相接地故障,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接地故障点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我国大量存在的配电网中只装设两相电流互感器的现象,提出基于非故障相暂态电流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思想。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分析非故障相暂态电流,通过对暂态电流模极大值数值的比较实现故障线路的选择。ATP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根据各测距算法采用的原理不同,将现有的各种测距算法分为行波测距、单端测距和双端测距三类。然后逐类对各种算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各测距算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每种测距算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局限性。最后,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进行现场实验及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中发生最多的是单相接地故障,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接地故障点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我国大量存在的配电网中只装设两相电流互感器的现象,提出基于非故障相暂态电流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思想。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分析非故障相暂态电流,通过对暂态电流模极大值数值的比较实现故障线路的选择。ATP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电力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在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是运行的关键,如果线路出现了问题和故障,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用电秩序。只有不断做好配电线路的检查与维护,做好日常运行管理,才能有效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与可靠,配电线路运行检修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解决配电线路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文章通过对配电线路运行中较为常见的风险故障进行分析,提出短路、雷击、过载等问题的成因,同时,提出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相关解决方法与措施,以此,全面提高用电安全与供电效率。  相似文献   

9.
双端量故障测验需要同步采样,分析了故障测距对同步时钟的要求,介绍了GPS的特点,给出了GPS在输电线路双端量故障测距中应用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的特点,在比较了行波测距法与阻抗测距法,并发现在电力电缆故障测距中行波测距法优于阻抗测距法基础上,明确了各类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的优缺点,构想了行波法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