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IPv6技术为标志的下一代互联网将会使互联网在未来十年内产生新的飞跃,向“更大、更快、更及时、更方便、更安全、更可管理和更有效”的目标飞速发展,为我国建立一个可信任的互联网络和应用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使下一代互联网成为一个可信任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挑战。在下一代互联网中,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使得可接入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超过现有的互联网,所有终端设备都可以使用真实IP地址接入,这构成了可信任的互联网的研究基础。巨大的地址空间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互联…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863”计划“可信任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项目组织的“新一代高可信互联网”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卢锡城院士,国家“863”计划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总体组组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邬江兴院士,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研究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和建设正逐步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则是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IPv6协议的基本特征和内嵌的安全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IPv4和IPv6网络下的安全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最后介绍了国内外IPv6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在互联网从IPv4协议向IPv6协议升级过渡的过程中,更多的安全问题将暴露出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构建可信任的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系统在远程教育、教育培训、电子校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保证视频会议系统在校园网应用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的可信任性,建立可信任解决方案是其主要问题。本文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CERNET2为基础,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网为实验环境进行可信任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通过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及用户行为审计等方式建立可信任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安全体系结构及安全监控理论”从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可信应用三个层面解决互联网的可信任问题。本文主要介绍课题在基础设施层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针对当前互联网中伪造源地址带来的大量安全、管理、计费和应用问  相似文献   

6.
IT要闻     
“互联网之父”盛赞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方面的进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短短数年中,你们取得了别的国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的成绩。”“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3月1日这样  相似文献   

7.
近日,“2009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3月11日,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清华大学将利用自己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上的优势,为中国电信解决下一代互联网过渡面临的技术难题,加快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速度。作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电信此举也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商用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电教》2006,(10):60-60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IX”项目验收会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上取得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互联网技术领域,中国人终于站到了世界的前沿。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与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10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和应用论坛”如期成功召开,来自互联网业界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总结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与应用,交流下一代互联网及其重大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会议也得到了博科、AMD、浪潮、锐捷、微软、神州数码等企业的支持,拓宽了下一代互联网“产学研”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中央领导在下一代互联网的相关报告中批示:“确实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时隔一年多之后,自身条件的成熟、国内外经济局势的挑战使得——2008年12月3日,“CNGI阶段总结和成果汇报大会”在清华大学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历经5年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Internet网络节点数目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目前互联网上使用的网络层协议IPv4的地址空间趋于枯竭,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与安全。为此,科学家已经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本文将介绍下一代互联网的有关知识,以及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网络》2012,(7):37-38
随着互联网应用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应用对网络带宽的消耗和互联网应用体验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进入到以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为表征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快车道”。在日前召开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以“CNGI与宽带中国”为题,指出了网络技术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重要趋势。这一技术发展进程正在引发互联网产业新一轮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在25日举行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20周年大会上,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宣布,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建平教授说:“如果说在第一代互联网上,我们还是以学习和跟踪为主,那么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上,我们已经赶上了世界的步伐,取得先机,也赢得了世界的重视与尊重。”  相似文献   

15.
抓住下一代互联网给予中国的机会,是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一直关注并极力呼吁的。CNGI项目实施之初,针对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IPv6,李国杰院士表示:“IPv6是中国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制高点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机不可失。”随后,针对当时国内缺少下一代互联网终端设备的状况,他呼吁,“要打破终端等应用,应用等终端的‘死’循环。”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说,“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不是等出来的。新出来的技术,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要善待它,给它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美国1996年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NGI,中国最早从1998年开始全力跟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的历程,几乎就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历程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奖励》2006,(10):44-44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IPv6核心路由器BE12016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清华紫光比威公司共同研制成功。目前,该路由器已成功地应用于国家86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综合试验环境”和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试验网,可望成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中具有竞争力的国产设备。它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获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带来的经济竞争中获得先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网络》2009,(5):41-41
2009年3月30日,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组织召开了项目验收会,对“下一代互联网科研服务网络资源整合”项目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对这一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对北京市下一代互联网科研服务和产业培育条件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息化史新的一页于3月19日正式揭开。在当日的中国国际教育科技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在京正式开通并提供服务,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全面启动,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CNGI-CERNET2不仅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同时也为下一代互联网重大应用的发展提供支撑。它为已有的互联网应用从IPv4网络向IPv6迁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今天的互联网所没有或无法大规模普及的重大应用开辟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