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翠竹     
父亲写了个“一”字,教儿子认,儿子很快就认识了。第二天,儿子在桌子旁边站着,恰巧父亲在抹桌子,就用湿布在桌上写个“一”字,考问儿子。儿子不认识。父亲说:“这个字就是我昨天教给你的‘一’字呀!”——中国笑话  相似文献   

2.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生命并非演习,而…  相似文献   

3.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我无法看清他的神态。他问我:“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难道与我有关?”“的确有关,因为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两个字说得特别重。“老农又怎样,同样是我的父亲!”我脱口而出。猛地,我的心颤了下,我记起“老农”那两个字是我小时候叫出来的! 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还没说完,我的眼  相似文献   

4.
把字写大一点把字写大一点,父亲在信上这样说。父亲要求我在写给家里的信上的字写大一点,他说:“我的视力越来越模糊了,字小了看不清。”鼻尖一酸,这已是父亲第三次在信上这样要求我了。父亲50来岁,按理说,视力应该没什么问题……“你的信我都一封封地念给你妈听,一封封都放好了……”读着父亲的来信,我可以想像到父母拆信、读信的情形,还有正屋柜子里那用橡皮筋扎起的一叠叠信。信若是有脚的话,请跑回家代我们温暖父母,慰藉他们孤独的心。“别打电话了,还是多写信。”父亲在信上这样交待我,“电话上说不两句就完了。读你的信…  相似文献   

5.
小字大字     
父亲用笔写了个“一”字,教儿子认,儿子很快就认识了.第二天,儿子在桌子旁边站着,恰巧父亲在林桌子,就用湿布在桌上写个“一”字,考问儿子.儿子不认识.父亲就说:“这个字就是我昨天教给你的‘一’字呀.”儿子十分惊奇,说:“怎么只过了一夜,它就长大了这么多?”小字大字@黄仁汉  相似文献   

6.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由于有点事,一下班就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正当我推出自行车时,我班小朋友雷雷跑了过来。他拿着一张纸,对我说:“董老师,你看我写的字!”我接过纸,连看也没看写了啥字,就顺手递还给他:“嗯,写得真好。”雷雷高兴地跑了,边跑边对同伴炫耀说:“老师夸我字写得好!”第二天,雷雷由他父亲送来上幼儿园时,一脸受了委屈的样子。我问他:“雷雷今天怎么不高兴呀?”他父亲说:“老师,看这孩子,这么小就学着撒谎,把‘小’字的钩写到右边去了,叫他改还不改,说是老师说的写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笑     
小的和大的晚上,三岁的爱尔克已躺在床上了。他请求母亲,“妈妈,给我一只苹果吧!”“孩子,太晚了,苹果已经睡觉了。”“不,小的也许已睡了,但大的肯定没睡呢!”李白的字有一天,儿子放学后问父亲:“爸爸,为什么李白写的字特别白?”父亲不知所措:“你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儿子回答:“老师说的,他说李白字太白。”父亲无言以对。开心一笑  相似文献   

9.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  相似文献   

10.
在写父亲的作品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在于作品中流露的父亲深厚情意感人至深,而且在于这种深情所投射的对象——“背影”上。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背影”这两个字越来越引起了我对  相似文献   

11.
一、关注语言鉴赏 第一处:一个“与”。引导学生审题,与《老人的海鸥》作比较,扣“与”字推想课文应写什么。通过初读印证推想:课文既写了“老人对海鸥”,又写了“海鸥对老人”。题为文之眼,在寻常的题目上着力,抓住一个“与”字,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单位,本人所收的来信大概是最多的。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信姑且不说,这里列举几例文化层次较高者来信中的出人意外之处。   我的一位同乡兼校友,一次找我商量他的工作单位问题,并拿出他写给父亲的信让我看。令人惊奇的是,他落款时在自己的名字后写着一个“示”字 !我告诉他:“示”是长辈对晚辈写信所用之辞,你给父亲写信,末了不写“稽首”之类词语也罢,怎么竟写了个“示”字 !他甚感不好意思,坦白地告诉我,是学他父亲来信这样写的。当我知道他的父亲是位农民时,便不客气地批评他: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对《背影》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经典散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何为铺垫、铺垫有何作用、铺垫的常见形式。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尝试运用铺垫写法。何为铺垫从题目就能看出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关于“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朱自清在散文的开头提到“父亲的背影”,然后用近600字写其他内容,真正写“背影的故事”与末段对“背影”的追忆加起来不过700字;鲁迅用不到1200字写“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之前却用2000字写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教师发现学生老是把“吃”字写成“(口气)”,经分析比较,仍有一些学生要写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吃”的右边与“气”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仅一小横之差,学生写“气”字所形成的技能对写“吃”字的右偏旁发生了干扰。为了排除这种干扰,这位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了如下的语言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15.
谨慎着笔     
一个男孩跟一位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男孩的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娃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此以后,男孩的父亲就按照老先生说的去做了。果然,男孩的字大有长进。  相似文献   

16.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照着去做,果然,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朋友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自豪     
父亲一字不识,母亲不识一字。有一年春节,父亲请村里的“先生”写了春联,由于搞错了春联的顺序,以致在主房墙上的“天地庙”两旁贴上了“早晚一炉香,根深枝叶茂”的对联,而将“诚心三叩首”一联贴在了摇摇晃晃的房梯上。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事还是村里人贴春联的笑料。 父亲早逝,倔强的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几多痛苦、几多辛苦、几多熬煎,都没有磨去母亲让儿子读书的决心。1980年,当我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  相似文献   

18.
王献之苦练书法基本功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父子二人均以书法闻名,被称为东晋“二王”。王献之很小的时候,看见父亲的字写得好,受大家的推崇,很羡慕,便也跟着父亲学写字。学了几年,他的字已写得很不错了,常常受到老师和小伙伴们的称赞,于是他洋洋自得起来。有一...  相似文献   

19.
《背影》一文中,通篇不见一个“爱”字,却写出了一首圣爱之歌。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四次写自己流泪,写了父亲说的六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真挚地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恩与怀念。1917年冬天,朱自清71岁的祖母在扬州病逝,接到噩耗的朱自清与父亲回到扬州奔丧,满目的凄凉使他禁不住潸然泪下:往日家中气派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不见了踪影;花厅墙上零落的挂着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满院的枯枝败叶,一片狼藉,一派凄惨之景。丧事完毕后,朱自清和父亲一起坐火车北上,在南京车站父子别离,于是便有了《背影》中那感人…  相似文献   

20.
开学的第一篇作文。照例,在作文本的封面写上个人的名字,再熟悉不过的两个字。去幼儿园的前一天,父亲给我一支咖啡色的蜡笔和一张淡蓝色的写有“费菲”的纸,他教我“画”名字。那时候看来,“费”是个极其复杂的图形,弯弯曲曲的,于是我便欢欢喜喜地先写“菲”。我描了几遍父亲的字,越发觉得顺手,就“张狂”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想想就觉得搞笑。我把“菲”中的草字头上多加了许多“竖”,又在当中两竖的边上加了n条“横”。就这样写满了整张纸,高高兴兴地去交差,那时候我似乎兴奋得忘记看父亲的表情。后面的事情便再也记不得了。现在,我又在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