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面对我国环境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能够保障公众在环境执法中进一步参与,那么环境执法情况将会大大改善。本文对公众参与原则的形成与基本内容进行论述后,对我国目前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应该加强公众在环境执法中的作用,然后对如何保障公众参与提供一些建议。最后提出只有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原则在环境法实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公民社会”,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安徽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组织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渠道明显偏少;乡村环保NGO作用有效性极其有限;末端参与是公众参与其间的最主要方式。深究其因源于基层政府角色定位模糊,促动公众参与的意愿不高;县域环保NGO病态发育的整体态势;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较弱,缺乏环境治理热情。欲以环境“善治”而创设乡村“三美”之景,尚需要明确政府职能,切实推行民主化决策,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做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增强互动、密切合作;完善县域环境法规,有序推进乡村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基本原则:国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既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许多国家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环境法典或其他综合性环境法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实体和程序性权利。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不足,为此,在起草我国环境基本法关于公众参与的法律规范时,应树立环境法治和公民民主与科学参与的思想,要把公众参与和宪法中的人权保护和环境保护规范结合起来,并在其指导下把公众参与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根据饮食娱乐服务业的污染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污染应实行“以教育为先导,以严格环保审批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为核心,以限期治理为重要措施,以排污收费和经济处罚为主要手段”的原则,并具体阐述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传统诉讼制度的制约,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致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公益诉讼的理论、公众环境权理论以及公众参与的原则指导下,我国应赋予公众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资格,尽快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使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环境资源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重要原则,它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尽有鼓励和保障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才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权、公众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参与权、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诉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丰厚的权利基础,但我国现行法制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很不完善,有关环境诉权的规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为了保障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发展,我国立法应明确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更加重视公众环境决策参与权的实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政府和公众环境监管的互补与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界定环境监管概念并与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区分的基础上,提出在环境监管中存在地方政府与公众两类地位不同的主体;结合政府监管理论、公众参与理论,深入分析了两类主体的优势和弊端,提出在强调地方政府主导性时,需要通过公众参与来克服其局限性;在肯定公众参与的正当性时,也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合理引导来避免其自发性。运用协同理论,提出地方政府与公众在环境监管中应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建立地方政府主导、公众有序参与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的有效性,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民主原则是环境资源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其实质是指社会公众在环境管理及其相关事务中享有广泛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的实现 ,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通例。而在我国现阶段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 ,参与途径不畅 ,严重制约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考察环境民主原则的形成发展入手 ,阐述了社会公众在环保过程中所享有的实体上及程序上的环境权利 ,最后提出了贯彻落实环境民主原则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谈环境法中的公共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单单依靠政府是行不通的,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世界各国的环境法中都确立了自己的公众参与原则,我国的也是如此。但是我国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及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在现有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提高公众意识到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等方面来完善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is crucial for satisfying the increasing deman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ity planning process (Sherry, 1969).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opinion feedback, establish-ment of expert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methods has brought huge benefits and high potent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hole city planning (Arima, 2001).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to evaluate the planning system for the speci…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与环保NGO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都依法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和参与环境管理。环保NGO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环保主体,在实践公众参与制度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我国目前公众参与制度的不足之处和环保NGO在推动环保事业,实现公众参与方面的作用,我国应通过立法和完善环保公益诉讼制度来推动公众参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就普通大学教师的视野,论及了美国的公共管理坚守“以人为本”理念;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行之有效的公共管理办法;公众素质较高和参与公共管理意识较强等几个方面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服务设施的建设中,部分公共设施因为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效应,属于公众嫌恶厌弃型的公共设施,使公众产生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抵制情结。通过分析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发现公众的心理因素、经济因素、信任危机、公平性问题以及决策的公正性是导致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因此,政府需要厘清自身角色以协调多方利益,扩大公民参与以降低邻避意识,科学选址以弱化位置的邻避效应,提供风险保障以缓解居民的担忧以及合理补偿以提高满意度,借此来缓解和疏导公众的邻避情结。  相似文献   

15.
苗逢春 《中学教育》2022,19(1):5-31
联合国机构已成为一类活着的独特人类学现象和文化,对其全球治理的查考和研究应借鉴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秉承的人文主义理念逐步演变为从生物圈整体观视域审视教育在支持人类追求公共利益中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柔性理念立法、基于理念共识的软性执法和国际协商共治的治理框架,践行的是政府间共治议会制与人文主义理念引导的类科层制行政组织结构。应从治理主客体关系角度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势国家治理主体相互制衡的历史流变,分析去国家中心主义的多元治理体格局,由此确定中国平等参与和主动引领全球教育治理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政治参与方式,网络围观对公民意识培育发挥着积极影响。但网络围观的虚拟性和个案化,导致网民言行缺乏戒律约束,使民主意识培育缺乏持久化动力。基于审议民主视角,可从三方面着手消弭网络围观对公民意识培育的不利冲击。一是"弱公共领域"应鼓励慎议,构建理想公共表达空间;二是要搭建"弱公共领域"与"强公共领域"间沟通平台,注重吸纳民意;三是"强公共领域"决策要重视合法性,强调明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关注。各国政府在积极行使环境管理职权之外,纷纷采取公众参与的有效形式,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这一方面做了成功地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首当其冲。文章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学习热情,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根据课程特点,通过合理创设和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包括决策机构、得利团体、咨询机构、公众及环境五方的项目环境影响环评模型,指出了我国现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以公路项目环评为例)公众参与环节所存在的误区及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以保护环境为初衷、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环境评估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0.
“新三大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公共性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已成为"新三大民生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新三大民生问题"的产生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密切相关,文章对"新三大民生问题"与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坚持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共性,完善对公共政策的质量评估,实现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参与,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侵蚀,改进公共责任追究机制建设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提升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