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有其自觉的文化意识和美学目的,他的翻译实践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看,庞德的中诗英译符合原作与译语读者的明示-推理交际要求,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成功地实现了原作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译者通过实现诗歌思想情感的对等和有效传递原诗的意象,忠实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同时,庞德所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都在技术层面上保证了以意境忠实为基础的最佳关联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文诗歌意象丰富,译者在翻译时应将诗歌的文化意象忠实而准确地传达给译语读者,当译文的语言文化信息与原诗不符时,译者要采取适当的翻译补偿手段,使中国诗歌的文化意象为译语读者所知晓和接受,从而通过诗歌翻译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翻译认知理论与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也是认知过程,而译者是沟通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桥梁。因此,翻译认知活动的主体即译者,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必须对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要处理好原作、原作者和译语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有效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操时尧 《英语辅导》2008,(3):115-117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过程是译者把源语作者的意图准确地传递给译语受体的过程,因此,译者的任务是在二者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本文旨在运用该理论从语义关联、联想关联和文化关联三个层面探讨奥运主题口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包含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获得最佳关联,实现译语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曾文雄 《英语辅导》2008,(2):135-137
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语言、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是一种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翻译应基于语言转换,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从语境干涉的语言层、认知层、交际层、语用层等多维层面获得最佳的关联才能使译语获得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源语效应。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认知环境对意义理解有制约作用,而翻译的本质要求译者在原语和译语的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通过分析关联理论视角下新闻模糊语言的特点,试图证明关联理论对新闻模糊语言的翻译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论,并认为新闻模糊语言的翻译在传达原语交际意图的同时,还应该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实现最佳关联并收获最佳交际效果。新闻模糊语言的翻译可灵活采取虚实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三者关系的三元二轮推理的过程,翻译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性的传递。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片,向人们阐述了楚门悲惨的人生,而电影台词更是其中的亮点。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充分依据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向译语接受者传递原文信息。本文依据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分别从中英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及情景语境这三个方面分析电影《楚门的世界》的最佳关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首先,原文作者把其交际意图明示给译者,由译者对其意图做出推理;其次,译者再通过译文将其明示给译语读者,由译语读者使用正确的语境假设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做出正确推理,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并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其对直接翻译的论述更是为异化翻译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异化翻译的应用也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要有限度,这也是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约束力。因此,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吴娜  顾毅 《海外英语》2013,(3X):173-174
博物馆解说词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和历史背景的差异,博物馆英译解说词常造成西方读者即译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该文拟从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角度探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过程中的语用充实,试图从译语读者的角度评析中国博物馆解说词的译文,进而为解说词的翻译提供理论指导,促使博物馆英译解说词起到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比较系统地研究制约新闻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首先指出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决策过程,涉及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以及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这两个因素。其次,从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相互认知语境,源语作者相关文化假设在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缺省以及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相矛盾三种情况探究新闻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译语读者在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是有关人类认知的重要理论,它对翻译实践的意义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联理论在理解原文和再现原文上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用来解释、指导翻译活动。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关联翻译的实质是要求译者应当尽量使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期待相吻合。本文试图通过等值理论与关联理论的兼容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等值理论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小说中108个英雄都有绰号,绰号是他们的一种代表与象征,具有浓厚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特点。运用关联理论详细分析人物绰号翻译,判断译本是否将原作者的意图,在最小推理努力下传给了译语读者,由此证明关联理论在绰号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杨晓丽  安静 《文教资料》2011,(2):31-33,88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5.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码和重组的纯语言过程,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过程是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关联顺应过程,翻译主体的创造性在译语文化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实例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对英语习语翻译的作用。指出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译语的语言结构也应一定程度上顺应译语的语言特点。文化语境在英语习语翻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关联——顺应理论为指导,研究广告翻译的过程。广告翻译实际上就是对原广告的明示、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并在其引导下,无论是处理文化意象广告翻译还是非文化意象广告翻译,译者都要动态地顺应译语读者的语言语境、审美期待和接受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传达出与原广告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各国的语言文字是其文化的载体,翻译就是把不同两种的语言文字进行相互转化,使其文化能相互交流,译者之所以在翻译中会碰到难题,大部分原因是,原语所承载的文化的文化信息不同于译语的文化信息。例如,两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以及地理环境不同。因此,从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角度,以贾平凹的小说《浮躁》英译本为例,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讨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琳琳 《文教资料》2010,(35):34-35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传意翻译"理论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而传意翻译较主观,更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本文拟从纽马克的传译翻译和语义翻译角度,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文化意象翻译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