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波 《快乐阅读》2013,(19):43-44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其研究历史源远流长。而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是隐喻研究中一项重要分支。本文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竞选演讲和战争演讲两种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劝说功能。作者重点阐述了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中劝说功能的信息简化、情感激发、行动劝说的功用。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大量的隐喻。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影响人思维和感知的重要因素。英语演讲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大量使用隐喻来激发听众的情感以及传达演讲者的社会价值观,借用批评隐喻分析的理论来识别、分析和解释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的手段,更是我们思维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政治家们通过一次次的演讲传递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煽动听众,从而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本文以希拉里·克林顿为例,通过分析她在总统竞选期间的演讲语篇,试图分析女性政治演讲语篇中隐喻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作为一种政治演讲,就职演说的目的在于通过解释、说服,使公众确信演说者正在说的和将要实施的代表着公众的最根本利益,以期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因而就职演说要想获得成功,演说词必须短小精悍、合理布局、逻辑严密、语调铿锵。为此,就职演说中往往大大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隐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修辞概念,事实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思维重要的认知手段。本文试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特点和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修辞学将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即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而认知语言学打破了传统修辞观的禁锢.隐喻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重要方式,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主要来自人类共同的体验和感知.而爱情正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为德育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道德也是可以通过隐喻方式获得的,隐喻可以成为丰富道德体验的重要手段。将隐喻应用到德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道德认知的情境感、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度以及探索道德背后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摘取世界著名英文时尚杂志中50篇美容产品广告,对其中多模态隐喻机制进行分类,并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感情、人格三个修辞劝说模式为理论框架,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对其中隐喻机制的劝说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情感劝说使用频率最高,理性劝说其次,人格劝说频率最低。相关隐喻机制的深入解读说明:源域和目标域的选择与劝说方式的差异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演说是演说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针对某一问题,面对听从发表意见和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其行为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为了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优秀的演说辞必须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段.英语民族特别喜欢在其演说辞中使用隐喻(metaphor)修辞格,因为使用隐喻,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演说辞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促使听从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政治演说是演说者根据国内外政治情况,阐明自己政治立场和观点的讲话。美国总统的政治演讲词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在美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上任,其胜选演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奥巴马胜选演说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奥巴马胜选演说词的修辞特征,从而揭示不同的修辞手段在演说词中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政治语篇进行了隐喻学的分析,系统阐释了政治语篇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表达,重点考察了隐喻的界定功能和劝说的话语策略并分析了隐喻表征社会意识形态及政治制约隐喻生成的两大特点。研究表明政治隐喻的几大常见始源域包括旅程、疾病、宗教、建造。浅显易懂的隐喻能够生动形象地传递政治观点,有效唤起民众情感,令政治家的个人意图合理合法化,帮助其达到既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头"词放隐喻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人体隐喻在人类的认知与思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揭示出隐喻在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传统的语言现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围城>中英版本中的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相同和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发掘人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具有普遍存在性、修辞性、认知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33-23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人类思维的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诗歌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包含了大量有关隐喻的句子,这些句子承载了人们思维当中的美好情感。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赏析《春江花月夜》及许渊冲对其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春江花月夜》,对隐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领悟出隐喻与诗歌及其翻译相结合的微妙之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概念和语言形式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一种方式 ,而不是单纯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 ,它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隐喻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日常语言隐喻表达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段,不但在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也被大量运用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作为一种在语境中使用的语言,隐喻也是语用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理论的基础上对会话中的隐喻作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模式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知世界的工具。政治演讲是演讲者出于自己政治立场和观点的表达,以期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观点的形式。隐喻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作用。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角度来探讨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隐喻,不仅因其修辞功能,更是因其认知功能。读者识别、理解隐喻的能力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欣赏文学作品。隐喻能力不仅是简单识别、理解隐喻的能力,还包括创造性地使用隐喻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隐喻能力是读者全面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内涵的“金钥匙”。文章从隐喻修辞和隐喻认知两个方面分析文学作品与隐喻的不可分割性,指出隐喻能力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文化现象;隐喻的本质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概念隐喻理论使人们对隐喻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将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已成为隐喻研究的一个趋势,也是外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