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老人与海》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详细地阐述了其文化根源,其次分别就生态批评主义对人类精神生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中揭示了深刻的生态批评主义思想、揭示了人征服自然的严重后果。因此呼吁人类回归到大自然当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所考察的自然,不是孤悬于社会历史之外的天然之物,而是纳入人的活动范围、作为对象性存在被社会实践中介过的人化自然。在马克思的视域里,无机界与人类历史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规定,在现实关系中相互转化,自然是人的"对象世界",人类生活是"对象世界"的内化,社会是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洞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哲学基础,也为现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反映、描绘大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反现代”的经典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生存环境困扰的宝贵的生态智慧,但生态美学强调自然信仰的“生态整体主义”,并不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而是以生命为基点,重建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主宰着人对自然的认识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然而,在这种价值观念导向下,自然和人类都造成了巨大灾难。从大自然的能动性和错误的两分法等方面出发来剖析人类中心弊端,呼唤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回归,全面确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霞 《海外英语》2012,(23):219-220
人类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试图从"人类沙文主义"的禁区中走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并存。该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的小说《战马》进行文本解读,揭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关怀。他呼吁人类要关爱生命,尊重人与自然的平等,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滋养了天地万物,也滋养了人类精神。文学作为人类对自然观察思考的结果和“一种精神自由”,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生态运动与文学活动携手并进的当今,通过自然与文学关系的发展变迁,对自然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新的探寻,其旨是期望以新的“生态整体意识”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态价值观可以分为人类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传统生态价值观具有可借鉴的科学成分,但也存在认识误区。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是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价值对象转向自然,实现人类价值的自然扩展;主张在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与主体性规定到具体的价值关系中,否定人类绝对主体的观念;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主体间性实践,从而实现二者和谐共进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就要继承和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儒家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基础是"仁学"思想,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之道。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思想,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主张人与自然协调统一,尊重自然万物,珍惜自然资源,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伦理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既肯定了人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能够认识自然、评价自然并改造自然,又强调了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身体制约着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揭示了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人类中心论"的狂妄自大与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抹杀人之主体地位的消极无为观念给予纠偏,这无疑给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启迪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拟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出发,说明《雅歌》中的佳偶和良人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与大自然相互交融,尊重自然,回归自然,达到了天地神人联合的诗意的栖息的境界。对现代人的生态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文学是当代生态文学书写的一种独特形态.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以原生态自然作为表现对象,通过人对自然的体验和融合来展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他的大自然文学书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张扬了鲜明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取向,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对于建构生态文明,提升民族的生态意识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态整体观、系统观、动态平衡观作为主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文化批评,旨在对人、自然与文学批评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思考,并进行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最终指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自然对人的内在和谐的作用的探求。作为一部具有生态意识的文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蕴含了迟子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对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忧虑以及深厚的历史意识,流露着一种深层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从当今热议的生态批评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著名作品之一《赫索格》,即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该小说,从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自然对于人类心灵的治愈和救赎,提倡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柏油娃娃》描写了以白人文化为代表的吉丁和以非裔文化为代表的森的爱情冲突,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批判以及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希冀。笔者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挖掘这部小说蕴含的生态思想。莫里森借助大自然,巧妙地把种族文化、阶级冲突融合在一起,自然已经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纠缠在一起。莫里森指出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身体的安置地,更是心灵的栖居地,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回归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力图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其作因此蕴含着深刻而积极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空间,总是要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未真正重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要永久地依存于大自然,这是任何力量,包括现代科学技术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真正弄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代生活中一个!日趋重要的话题,随着当代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已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能实现这种理想的审美人生呢?或许魏晋时期陶渊明的生态观能让我们得到不少启示。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与自然形成亲密、和谐关系的诗人。陶渊明笔下的自然,不单是指作为物质实体的大自然,亦是指人的精神状态,一种不受外界拘束、自然而然的状态。在生活中,陶渊明对自然生态的热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指出这种对象性关系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是人与自然关系整合的基本原则,构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整合实现的基本路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将构成人良好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社会—自然"大系统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0.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早在先秦老子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的崇尚自然、尊重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人类只有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