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夷之仇国以攻夷"是《海国图志》"悉夷情"的结果,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可是历史没有给其提供展示的舞台。无论"调夷之仇国"还是"师夷之长技"都是《海国图志》为中国御侮图强提出的"制夷"之策,都是探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秩序体制--"宗藩"体制中,这种体制是由几千年来传统的"夷夏之辨"思想衍生而成,但到了近代这种特殊的"宗藩"体制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并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3.
郑宇 《兰台世界》2016,(8):141-142
在众多少数民族图像中,云南的"滇夷图"独具一格、自成体例,与贵州的"苗蛮图"齐名并行,被誉为"云南各民族的古代生活实录"。本文介绍了"滇夷图"的由来、保存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它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乐凯 《兰台世界》2016,(15):81-83
魏源在军事上建树颇丰,其军事思想蔚为大观。除了在诠释经典中点明军事的重要地位,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强军之策,其中尤为称道的是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他还提出了包括制度建设,淘汰冗兵,兵民相助等一系列的强军方略,这些思想与现代的国防建设主题相契合,对当今的军事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璜  苏世峰 《东南传播》2013,(11):52-53
分众传播时代早已来临,"分众化"乃至"小众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在网络为最大传播工具的今天尤甚。媒体应该针对不断变化的受众趋势合理整合和分配资源,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受众提供符合需求的信息。这种信息需求由于其本身小众化的特点,资源可能是难求的、独家的,对于目标受众其价值将是极高的,是不能被市场抛弃的,因此甚至可以是收费的。这就为报纸网站以信息直接售给用户提供了可能,从而为目前部分报纸网站摆脱负盈利状况,脱离单纯依靠广告现状,实现"双腿走"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以国外报纸网站广泛应用的收费模式Freemium为例分析报纸网站收费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国内报业状况,提出我国报纸网站收费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作者讲述了古代中国天下观的文化来源;通过"王在世界之中"到"西方传教士入华"的历史演进,描绘中国与世界的主动与被动的接触,分析封建王朝在历史关口"关门大吉"式的应对,和后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体用"攻略;展现了由于对自身的错误认识和对世界的错误判断,中国被一步步拖入挨打、割地、赔款的可悲境地。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秩序体制——“宗藩”体制中,这种体制是由几千年来传统的“夷夏之辨”思想衍生而成,但到了近代这种特殊的“宗藩”体制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并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8.
报纸网站作为传统报纸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备了网络媒体和报纸媒体的双重特征,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无边界的媒介特征使报纸网站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开拓自己的市场;但从实践的角度,报纸网站脱胎于报纸,是报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其所属报纸运作,因此其内容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地方化色彩。市场范围的这种错位,容易造成市场开发的潜在空间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落差,报纸网站应该更好地理解这种落差,厘清报纸网站的市场结构,有的放矢地规划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作为后世戏剧源头的先秦时期的散乐和夷乐进行了全面讨论,指出:以往对散乐性质的解释不够确切,散乐应当是不入礼乐仪式、可以独立上演的表演形式;散乐包括优戏、女乐、乡人傩、新乐、杂技、角抵与说唱等;夷乐也是不入礼乐仪式的表演形态,夷乐表演中以羽毛为装饰与后世戏剧装扮的相似绝非偶然,夷乐中的踏歌与后来歌舞戏《踏谣娘》有密切关系;周代的礼乐均出自古代和当时的散乐或夷乐,礼乐在排斥和肢解散乐、夷乐的同时,也在利用和改造散乐、夷乐。  相似文献   

10.
以网站为代表的网络业务是目前报业寻求出路的焦点之一,而网络视频目前既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热点,也足报纸网站越来越普遍使用的新闻传播手段.本文以网络新闻视频作为切入点,选择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两家报纸网站:"人民网"与"纽约时报网"作为分析对象,希望通过对二者网络新闻视频使用的比较,描述当前报纸网站应用网络视频的基本态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与外国交流的历史来自秦汉,后数百年未曾间断。为便于两国交流而进行翻译工作的机构,却是自明始。明初建四夷馆以进行外文翻译和培养外文翻译的人才,一直延续至清朝。四夷馆培养了一批专注于译文的学生,促进了朝廷与外界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网上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爱读爱看"网站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的检索和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的阅读与利用4方面,对"爱读爱看"网站的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及其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申睿  黄梦阮 《传媒》2006,(4):47-48
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为党报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机遇与空间,但是当前一个严酷事实是,不少党报蜂拥到网上"圈地"、"抢滩"之后,发现"第四媒体"并不是想象中的"金矿".受各种因素制约,一些网站开通后往往广告效益不佳,很快陷于一种勉强维持的窘境,很多只是报纸的翻版.尤其是地方党报网站,论实力、论资源,根本无法与人民日报网络版等中央级新闻媒体网站或那些财大气粗的商业网站相比,生存和发展问题尤为现实和迫切.如何实现党报网络广告的盈利,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荣 《青年记者》2007,(17):12-13
难道报纸也需要录像吗?难道报纸不需要录像吗?其实,后一句就是前一句的答案。(一)[报纸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网站也应天然地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报纸网站的"收费vs广告"争论由来已久,今年5月初,当默多克对外宣布其拥有的新闻集团要停止提供"免费午餐",向报纸网站的读者收费时,报纸网站经营模式争论再次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6.
谢丹 《新闻爱好者》2011,(11):125-126
19世纪中期,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时,出于绝对的文化优越感,不仅是清政府,包括绝大部分士绅依然还是以“天朝上国”的心态蔑视这群来自“蛮夷”之邦的“红毛鬼子”。而林则徐、魏源等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却开始通过译报了解西方这个陌生的世界.希望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之时,清廷政府就推行过一些留学活动,以官费形式派员去欧美国家考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期望尽快培养出西学中用的实用型人才,延续清廷的封建统治,但组织留学的范围仅限于高官阶层。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之后,国  相似文献   

18.
陈健 《兰台世界》2017,(5):90-92
《越国史稿》大量引用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增加了研究的可靠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甲骨文中过去误释为"戉"的字为基础来讨论商王朝和越国的关系,把释读不十分可靠的"上虞"和与越国关系不十分明朗的"夷方"作为考察对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要在研究中尽量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古文字学界和文史研究者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古老多民族的国家,很早就已经有翻译活动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不过其记载比较少,翻译人员的记载更是凤毛麟角。下面本文主要对明朝时期"教习译写番字"四夷馆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郭蓉 《新闻前哨》2022,(8):76-78
"礼"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同时它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界域秩序贯穿各个层面,也深刻影响了古代传播的传播思想和传播结构."身"—"家"—"国"三者同构,自身的克己复礼的内向传播取向,家族鲜明的"亲亲"特征及进入国家层面的"夷夏之辨"排外思想,形成层层的信息过滤,华夏传播的内敛性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深刻的历史烙印使我们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