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感觉派小说家施蛰存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中,通过对其主要小说作品的分析,可以说明施蛰存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创作心理小说。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风靡全国时,他并不趋时,而是借鉴弗洛伊德主义的无意识理论及人格结构学说,进行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注重对人物深层心理剖析。他在表现技巧方面也主要是借鉴了弗洛伊德理论关于梦幻、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小说常用手法。施蛰存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作家对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借鉴、运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创作社作家开始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试验。30年代,施蛰存注重心理分析小说的技巧锤炼,呈现出“谨慎、细致、华美”的风格。但都走入了为心理而写心理的歧途。40年代,张爱玲将心理分析与故事叙述有机结合,赋予较深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4.
施蛰存年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名作家、学。20世纪30年代,施蛰存因主编大型学杂志《现代》及创作心理分析小说而享誉坛;建国后,施蛰存致力于学术研究工作,在中国古典学、金石碑刻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本年表力求翔实、客观地反映施蛰存生平、创作与学术研究情况,以促进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心理分析小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也在我国出现了。周作人最运用心理分析理论来阐释学现象。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作家首开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先河。 但真正专心致于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是活跃于三十年代坛的施蛰存和穆时英两位作家。四十年代可说是我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鼎盛, 涌现了一大批象路翎和张爱玲这样卓有成就的心理分析小说作家,最后发展到作家无名氏,则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史上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6.
王健 《大学时代》2006,(5):24-25
上世纪30年代施蛰存以其独具慧眼的艺术触感,开掘了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领地并声名陡起,并在此后的创作中用超前而敏锐的笔触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探索。解放后,施蛰存终止了文学创作而转向其他领域,其作品一度远离文学史。但海内外学术界仍誉之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新感觉派大师”。文章试图从叙述技巧的角度解读其早年的经典作品,以期发现小说中富于现实意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5,(5):54-58
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选取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切入点,以精神分析手法勾勒都市爱欲潜流,肯定性欲的合理性。施蛰存责难文明异化和精神危机,以现代主义手法洞穿都市人心理现实和生存现实,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勾勒都市人潜在的心理图景,对孤独的都市人抱以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早在三十年代就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而蜚声文坛。在他的精心扶植下,众多“新感觉派”的小说作家聚集在一起,利用《现代》这块阵地,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作品。施蛰存本人从廿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也创作了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以独到的心理分析有别于其同仁,特别是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创见、鲜明的创作风格,大胆的叛逆精神为人瞩目。毫无疑问,施蛰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然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1905— )在表现都市社会的现代色彩时,偏重以心理分析来发掘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他先后接受了显尼志勒、蔼理斯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大胆探索在性心理,尤其是变态性心理和精神缺损型怪异心理等精神领域里文学表现的可能性,并取得相当突出的成绩,从而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表示了一个新的倾向”。一、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三十年代,是旌蛰存小说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代表性作品,均在该期完成。其中,能够比较集中反映他在心理分析方面的创作特色,以及表现这种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新图式 ,它与刘呐鸥、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同属中国三十年代的意识流小说。施蛰存用心理分析法创作小说 ,突破了弗罗伊德性心理分析的范围 ,深入到了文化的冲突、人物生存的状态以及普通的社会心态之中 ,为小说表现现实提供了使用心理分析方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变形——论施蛰存的现代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蜇存是 2 0世纪 30年代的现代派作家 ,他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小说创作中 ,创作了一批与中国传统小说迥异的作品。但由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 ,施蜇存的现代派小说与外国现代主义存在着差异 ,是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施蛰存和徐訏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独树一帜,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色彩的描写,从不同侧面给我们展现了作家的审美特点。本文以《魔道》与《鬼恋》为例,深刻剖析他们作品中以黑色为基调展现出的丰富的色彩性,以及渗透在作品中的不同蕴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施蛰存和徐訏的整体创作。  相似文献   

13.
诗意隐现与本能扭曲——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性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性"的关注贯穿了施蛰存创作的始终。"性"在爱欲的诗意中隐现和在本能的冲突中扭曲是施蛰存小说"性"描写的主要形式。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把"性"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施蛰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显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将军底头》表现地比较典型。其随后的创作虽然已回归现实主义,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他的创作彻底摒弃了现代主义的元素。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6.
1949 - 1957 年夏这段时期是施蛰存从事文学翻译的黄金期,他翻译了大量东欧国家的小说佳作。施蛰存在此期间翻译的作家作品,是他以前关注欧洲弱小民族文学的继续,同时也可看作他对鲁迅的相关翻译选择有意无意的实践和继承。同时,他选择的苏联和东欧弱小民族文学恰好也与当时的文艺政策、外交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精神分析和文本召唤的角度,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来探讨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小说有三种表现技法: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相应地便有三种意识流小说文体。施蛰存用内心分析的技法创作小说,刘呐鸥和穆时英用感官印象,因此,他们的小说应该属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意识流文学。  相似文献   

20.
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鲁迅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创作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鲁迅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深广的现实社会内容,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侧重表现个体人物自然性心理冲突;两位作家创作意旨、手段、切入点、文化个性之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