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区域文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对明清文学的区域特色重视不够.今后,在明清区域文学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在流派意识、主题取向、文学主张、审美情趣、意象或意境或人物形象、文学渊源等多方面继续深化与开拓,而且应进一步强化区域文化与文学的交叉研究,努力把握不同区域文学流派或群体的文化心态与审美特征,以不同区域文学的特色以及作家的个性色彩来展示明清文学的多样性,丰富性,进而更加充分地显示明清区域文学特定的历史价值、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文学在文化遗传和文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从远古的“下里巴人”开始的浓厚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无疑都是以汉族文学为主导的,对少数民族文学涉及很少或者并未深入探究,对中国古代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区域文化探讨也没有深入进行。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区域文化为视角,注重文本的文化属性,采用文化分析法、对比法深化对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思想、流派形成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阶段性发展最终形成社会性运动,是20世纪中国特有的历史现象,而20世纪重庆文学运动具有着区域性运动及全国性运动的双重地位。这就在于重庆文学发展,特别是运动形态特征的承续与更替,与重庆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紧密相连。20世纪重庆文学运动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重庆早期现代化时期,因而文学运动形态表现出城市化与市民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现象的京派与海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流派是一种文学现象 ,现象还原和文化定位是对文学流派进行研究的两个基本点。在作家、作品原始资料的个案积累基础上 ,进行文化分宗 ,发掘流派的文化成因、文化姿态、文化意义和文化趣味。京派、海派在开放、动态、富有层面感的流派学中 ,存在着从容蕴藉和活跃躁进、经典性和先锋性的文化心理张力 ,互相构成南北两极的文化磁力场。在大文学观的统摄下 ,从文化人类学、生命哲学或生命诗学、比较文学的视角对京派和海派进行观照 ,将具有丰厚的学术潜力  相似文献   

6.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转型时期,如何发展重庆文学是重庆文学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 一。本文认为,要发展未来的重庆文学,首先要了解现代重庆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寻找重 庆文学的优势和特色,努力改善重庆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坚持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发展 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题材和文体。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特色对新建的地方区域性高校大学组织的成熟完善、提升核心竞争力、适应和引领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具有独特意义,应明确把特色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凝练特色大学理念,构筑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融的特色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9.
文学流派是在诸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中构成的。相同或相近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是基本必备条件。组织形式和相应的流派活动是流派公式中的一个变量,但它作为外部显性特征往往是人们识别文学流派的关键。七月派是一个完备性与典型性程度最高的文学流派,它在存在形式上集中又开放的双重特征,说明了流派巨大的包容量和影响力,是流派高质量的一个标志。七月派表现出众多艺术个性的气脉相通,在作家个性与流派共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方面,七月派为文学流派能够发展和得以成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文化与文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1]。在战时文化体制的激励下,从区域性文化中心发展成为全国性文化中心,使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抗战时期成为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主流与代表[2]。《山下》通过描写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林姑娘"在给下江人做工前后的心理成长过程,折射出下江人到重庆避难对本地人心灵上造成的文化冲击。下江人的到来,显现出战时重庆本地人与下江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出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共存与冲突。陪都文化主流化是一个过程,是来自不同区域文化冲突、磨合、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汉水文化论纲》一书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全面性、典型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等写作定位,运用现代学术规范,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作家王雨的力作《水龙》问世后,颇受读者的欢迎和媒体的好评。这是一部极富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的长篇小说,无异于巴渝大地上的清明上河图,可读性很强,耐人寻味。本文从巴渝景观、建筑曲艺、宴饮婚丧和号子民谣四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地域民俗文化意蕴。以小说文本来看地域文化,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这在《水龙》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报刊文化事业的兴盛为现代作家从事编辑职业提供了可能,编辑职业既是现代作家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呈现他们自身文学主张、文化品格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渠道。作家兼任编辑,对文学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而且对自身创作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使得现代文学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以世界双重遗产为依托,充分开掘其文化遗产中丰富而极具特色的文学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武夷文学”,是使世界遗产进入教材和课堂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全面、立体的武夷研究,创建特色品牌学科的需要,同时又是筹建中的武夷学院探索和建设本校特色的一种尝试。无论从宣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来讲,还是从整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一般意义来讲,开掘传统教材中富于地方特色的内容,都是地方性院校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本文从儒学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现代诠释、创新发展以及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国传统儒学在本质上是封建文化,当代儒学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中,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自觉肃清封建残余;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精神,接纳现代文明形式,实现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隔而不断,社会改良和创新才是儒家真精神,儒学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理想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儒学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既要关注文学演进的纵向考察,又要重视文学发展的横向审视。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获得了新的辨认与评价,区域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也具备了充分的学理依据。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视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共时性参照,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也不能排除历时性比较,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在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相互交叉的视野网络中,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现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文化汇通意义。传统文化视野和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文学。由于其特殊文化地位以及复杂的文化渊源,既是国内学术界文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文学阅读和接受中的盲点之一。本文结合当代后殖民及文化研究理论,试图从探讨国内外学者阅读视角问题出发,重新考虑美国华裔文学的定位及其意义:美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杂体文化的文学形式,是华裔作家坚持自我身份认同、表征自我杂体文化以及抵抗中关两种文化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在乡土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以深切地“关注人生”、“启蒙主义”和“疗救病苦”为目的,用小说的艺术形式.孜孜不倦地批判和拆解着破旧的历史,呈现出解构的创作视角。现代文化生态学是受生态学影响而兴起的一个学科.认为文化的生成与文化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鲁迅乡土小说的视角成因进行一番疏理和分析.以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群体,作家在文化选择方面与时代主流意识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创作的独特性。他们的散文创作超然于政治斗争和商业化倾向之外,选择了纯文学的创作路子;他们在都市与乡村的冲突中,寻找散文的表现世界和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