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学方式的单一、教育评价的片面、问题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我国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欠缺.在数学教学中,应探讨培养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具体对策,比如:营造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教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营造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想问”;引导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善问”;点拨启思,帮助学生“解问”。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关注法律的精神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须加以改进。但培养“问题意识”不能简化为一个单纯的提问过程,而应把教学作为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美团、淘宝,抖音等手机app的应用,已经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健康中国视域下的高校体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生态,注重学生体育精神与终审体育意识的培养.针对当前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注重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深化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等策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教师自己能够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课标及当前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论述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并对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试析大学历史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问题意识"的逐渐淡薄成为本世纪初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问题意识"的内涵着手,在分析造成"问题意识"淡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五种思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对培养"问题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责任感;营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巧设问题情境,开发"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课程理念,探讨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和方法.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许文平 《文教资料》2020,(6):42-43,34
当前多元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应适应媒体时代及高校信息化教学新需求,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采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批判式思维,促进学生对现实进行观照,对生命意识进行探寻,形成以问题意识为核心,依托现代多元媒体为载体的多向维度的知识和生命体验,最终达到美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