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邵薇 《军事记者》2004,(4):35-36
后悔在约见柴静前没有看到她的字,那样在倾听她的谈话、注视她的眼睛时,会多一点理解。因为字里那个更敏感、更精致的她,是《新闻调查》镜头里隐约可以看见,却始终节制着、不露声色的另一个柴静。两个她,若即若离,又彼此成全。  相似文献   

2.
当曾经已成为历史,当现在将成为过去,我们稍息片刻,梳理曾经、品味现在,会让我们对明天看得更明晰一点,也会让我们向前的步子更坚实一点.  相似文献   

3.
文艺作品靠“塑造”,摄影作品靠“选择”。大艺术家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足见选择的重要地位。选择包括的内容内容(题材)的选择。我们的镜头所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拍什么与怎样拍,无时无刻不令我们作出抉择。新闻摄影记者也应像一些文字记者那样,要有丰富的知识、材料积累和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个以艺术设计为主导的时代,艺术设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存.设计已成为我们不可忽略的一个概念,而读书作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素质不可或缺的媒体,更是将书籍的设计看得尤为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封面则是书本的眼睛,书本通过封面与读者对话,碰撞火花.  相似文献   

5.
属于他的秋天——访著名作家李叔德杨东鲁杨向明李叔德还是那样一副普通人的模样,还是那样一双深邃的眼睛,还是那样热情、开朗、幽默、风趣、豪爽。约好采访他的早晨,他早早地等在路旁,微笑着迎接我们。采访李叔德始缘于他的2.4万字的小说《生死套》荣获全国纪念抗...  相似文献   

6.
学术文献新的检索工具——Google Scholar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知道,许多学术研究都借鉴了前人或同时代人的知识,并以它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Google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工具之一,它为我们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它提供的检索结果包含各种信息,如学术性信息、非学术性信息(含广告),且数量巨大,如在google检索框内输人“openaccess”,  相似文献   

7.
梁小斌 《今传媒》2006,(4X):29-29
当代中国诗歌的模样,已经离她的源头的模样越来越远了。那么,我们如何回到源头呢?至少我们可以读读高璨小朋友的诗,这就像我们向远处去却迷了路,现在要鞠下身问身边的小朋友。高璨小朋友手儿一指,却又打开了诗集,真的像五彩的地图那样。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城市,充分认识城市的多种功能,开拓报道视野,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化城市改革的宣传,这是城市记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重新认识城市打开报道思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认识上把城市报道的路子看得很窄,要么就是眼睛只盯着一些有影响的厂矿企业,年初“开门红”,年中“双过半”,年末“创水平”,围着产值、利润和生产进度作文章;要么就是根据某一时期上面一个什么精神或某一项工作部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总习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看得比其它重要些,并且希望别人认同自己这些看法,但结果往往像恩格斯讲过的那样:“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这是由于人们在专注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很少能够冷静地从全局衡量事实.在多数情况下,事情并没有如同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但我体会采写中也需要它来帮忙。就是现场观察,行话说就是“用眼睛采访”。这一过程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最佳角度的观察所谓最佳角度,一是思想上的最佳角度,二是视野上的最佳角度。思想上的最佳角度是指用什么眼光去观察问题。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要求我们掌握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辩证的观点去观察事物。视野上的最佳角度是指观察的位置。这种观察比摄影记者选取最佳角  相似文献   

11.
孙超 《河北广播》2007,(1):68-68,77
做为一名广播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能像电视那样,受众能看到画面形象。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大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听众中树起自己的声音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在话筒前保持良好的状态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认识自己     
人,有两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人,看得到别人的过失,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看得到别人的贪欲,看不到自己的吝啬;看得到别人的邪念,看不到自己的愚痴。人,可以认识世界、认识历  相似文献   

13.
词语解释     
超频Remark 发烧友不正当地提升电脑性能而使其超负荷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工作中,头儿经常对员工使用该技术手段。 病毒Virus 少数程序员为减少失业人员而搞的恶作剧。正因为这恶作剧,才诞生了无数的反病毒公司,为全社会开辟了另一方就业新天地。 高分辨率 High Resolution 让人们看得更清晰的一种科学技术。如我们在购物时,为防止买到商家在低分辨率状态下购进的劣质产品,而不得不将眼睛调到高分辨率,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乱码 Unrecognizable Code 指计算机不能识别的字符。…  相似文献   

14.
浅谈少儿科普读物版面中的三维空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曹俊强我们知道,在数学中通过三维坐标可以准确地描述空间的一个点。我们假设这一点是孩子们想要知道的科学问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科普读物版面中的三维空间,就像数学中利用三维空间来描述空间的一个点那样,从不...  相似文献   

15.
消费时代的消费者保护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红  郭鉴 《新闻界》2005,(6):93-94,96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每个人都是商品的购买者或者使用者,每个人都同某种、某些商品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关注着我们周围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事件。而我们对于消费环境和消费事件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身边的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这样,致力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闻——消费者保护新闻走进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这里有几张画是批评有些文章的文风的.我既是一些文章的读者,又担任一点编辑工作,因而又算编者,不论是读者和编辑,最怕看那种空洞难懂而又很长的文章.写了文章总要人家看得下去,使人望而生畏,不愿意看,文章也就失掉了作用.但是做编辑的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看得眼睛发痛.这些画也算是代读者和编辑的呼吁.这几幅画还有毛病,给人一看似乎单纯在反对长文章.这就有片面性,因为有内容的长文章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姜红 《记者摇篮》2006,(6):61-61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清晰电视很快就将走进我们的生活。去年春天,奥斯卡晚会第一次用高清晰技术播放。结果好莱坞负责化妆、背景和灯光的专家们说,“脸上的一点点瑕疵都像火山爆发一样吓人。”它的清晰度之高,“开始时真把我们吓得魂飞魄散,它的图像实在太清楚了”,“哪怕只有一条凌乱的发丝,观众都能通过高清晰电视看得一清二楚”。高清晰电视显示的图像比普通电视要大,同时清晰度也几乎是普通电视的5倍。这就对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更高了,因为高清晰电视会让观众看到他们不想让观众看到的一面,幸好现在我们还没有采用高清晰电视,不过…  相似文献   

18.
平时阅读报刊,常见这样那样的征稿启事。天长日久看得多了,竟也看出一点“门道”来。譬如对于应征稿件的处理,不管采用与否,大抵都是不退的,但在具体表述上却显出不同的“风味”:有一种是“一律不退”、“一概不退”或叫“概不退稿”的,硬语生言,干干脆脆,使人读来也好、听来也罢,总有一种生味与辣味;另有一种与前者反  相似文献   

19.
一位科普作家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那么,如何让医学科技新闻更“好看”一点呢? 一、学做“全科医生”,重视写作技巧 平时多积累、采访多挖掘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科技新闻记者,平时要注重科技知识的积累。从事医学科技报道的记者要像“全科医生”那样学习各学科医学知识,不断积累,在采访时能与专家“对话”,从而发现和获得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20.
你在表达意思方面的有效程度,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你声音的非语言身体动作。影响意思表达的主要非语言变量是面部表情、手势、移动、泰然自若和姿势。 面部表情指眼睛和嘴巴的运动。眼睛和嘴巴能表达比我们可能认识到的还要多的东西。我们只需回忆一下我们曾见过的冰冷的瞪视、温暖的微笑或充满敌意的怒视,就能理解眼睛(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