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学片断一:上课了,我出示一幅孔雀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学生们立即说:“这是孔雀。”我问道:“你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男女老少都喜欢跳孔雀舞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藏族,有的说是新疆,这时,有位学生回答傣族。我马上对他肯定并表扬:“对,你真棒!现  相似文献   

2.
一次,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和学生们聊天,不知不觉中谈起了他们的父母,我笑问:“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工作?”有的说:“我的爸爸是木匠,”有的说:“我的妈妈当老师,”也有的说:“我的爸爸做买卖。”……对面坐着一个女孩儿,眼睛亮晶晶的,她神情专注地看着我。于是,我问她:“晓雪,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她望着我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爸爸是卖耗子药的。”这回答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丝毫犹豫。但正是这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8岁女孩儿的响亮回答,使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纯真。我爸爸是卖耗子药的$东港市龙王庙镇中心小学@孙…  相似文献   

3.
《少年闰土》一文中“少爷”一词,今天的小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么引导学生的:先让学生回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听过或看过“少爷”一词。学生思索片刻,有的说看电影时听到过“少爷”一词:有的说从小说书  相似文献   

4.
小中见大     
片段一:《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课开始时,教师没有按照教材的固定程序导人,而是另外设计了一种思路。他从桌子里拿出一把伞,问道:“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作一个小实验啊?”这个导人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一个小个子学生上去了,老师首先要他空着手从讲台的左边跑到右边,然后要他打开伞,用手顶着它再从教室的右边跑到左边。教师问小个子学生两次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他回答说:“我第二次跑的时候,觉得有很大的劲在推我,所以我跑得有些吃力。”教师就适时地问全班学生:“你们能解释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跑的时候产生了风,有的说是空气推着伞,不让它走……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就引入了本课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7,(Z1)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散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个弯道处停了下来。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向他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听说有件好事,是否可以立即去做?孔子回答子路说:先得请教有经验的父兄,然后行事。但对冉术却这样回答:听到后可马上去做!后来,孔子回答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问时说:“冉求作事顾虑多,我有意鼓励他勇敢;子路勇敢但轻率,我有意叫他慎重。”孔子了解学生思想性格上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是发人深省的。拿学生性格来说:有的爽朗大方,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倔强固执,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勤俭朴实……我们如果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我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简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想说就说.然而学生有时的言语也让我陷入深思而难以忘怀.一、让我震撼的学生语言复习苏教版数学第6册第11单元“认识小数”时,我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有哪些收获?”有的说:“我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有的说“:我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有的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听到这个回答,我有些愕然,教材并没有给小数下定义,内容只是初步认识一位小数,课堂上我也没有讲小数的概念.我顺势问“:那什么是小数呢?”大多数同学一时说不上来,稍后有同学说“:小数就是有小数点的数.”我说“:可不能光看它的长相,要明白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我们不能说有分数线的数就是分数呀.”接着就有同学说“:例如0.1,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我提示“:0.1的后面可没有单位呀.”听我这么说,有同学赶紧补充“: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例如0.1就是110,0.7就是170.”未等我作评价,伍琛站起来说“:小数是分数的化身.”我震撼于他的回答,非常...  相似文献   

9.
班级:高一(5)班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他问学生们这是什么。有的学生面对黑板,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半天才低声说,这不就是一个句号嘛(当然,还得是英文里的句号)。但有的学生的回答却丰富极了:豆子...  相似文献   

10.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众多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后,哲学家对他的弟子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经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来上最后一课吧!哲学家问道:“现在你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回答:“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问道:“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们回答:“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道:“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杂草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老师,只要有把铲子就够了”;“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斩草…  相似文献   

11.
重复     
当伊凡读完周总理的一个故事后,心情异常激动,他下决心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次班会课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回答:“为了将来的日子过得更好。”有的说:“为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说:“为了不辜负亲人对我的期望。”……听完这些话,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笑着问伊凡:“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伊凡倏地站起来,响亮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伊凡本以为会听到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当然他说的是真心话而并非虚荣)。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同学们竟哄堂大笑。伊凡明白了这笑声的含义,他惟一期盼的是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给他的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  相似文献   

14.
有位老师在教《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具体、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疑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具体做法是:当讲到课文第三小节时,老师问“一纵一纵”的“纵”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纵,猛然向前或向上。”有个学生举手反对,他说:“有时候我也看见过日出,太阳不是一纵一纵的。”其他学生也都睁大了眼睛望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的答复,那神情仿佛在说:是啊,太阳出来怎么会一纵一纵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但是一定看过描写大海的书,那些文章里所描绘的海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波浪滔天”,有的说“一浪赶一浪”,有的说“波涛汹涌”。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下了一起一伏的海面。老师模仿波浪,打着手势问学生:“从远处望去,这一起一伏的海面是不是‘一纵一纵’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头回答。老  相似文献   

15.
卜卫 《家庭教育》2002,(12):14-15
有的家长不知为什么,就是害怕孩子上网。有位家长对我说:“我有绝招。”我好奇地问:“什么绝招?”他回答说:“就是  相似文献   

16.
空马车     
一天父亲和我一同在林间漫步。在一个拐弯处,父亲停下来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相似文献   

17.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三个追问,有效地诠释了“普通”一词的内涵。追问一:谁“噙满泪水”?为什么?黑板上写下问题后,学生们一愣,陷入思考。我又用粉笔在“噙满”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请问‘噙满’是什么意思?”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要流泪了”,有的说“是泪水满满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呼之欲出了”,有的说“情至深处,说不出话来时就是那个样子”。我说“:一定是动了真情时才会这样。”学生们纷纷点头认可。我指着黑板问“:谁这样了?”学生回…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5,(9)
1.全国卷1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相似文献   

20.
三种人生     
老师带着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学生:“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它是什么?”学生争着回答:“我知道。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