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托班的孩子刚两岁多,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对他们得有点特别的招儿才行。 比如,每次我叫能干的孩子帮助老师做事时,孩子们都一窝蜂似的跑来了,任你怎样叫,也叫不住他们。于是,我改用说悄悄话的形式,适合的事找适合的人。在孩子的耳边悄悄地交代怎么做。这下,孩子们就不再为抢做一件事而吵得不可开交了。 再比如,托班的孩子要做到与他人分享东西还是很困难的,硬让他们这样做,准会个个哭得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这不,本来就爱哭的尧尧偏偏看上了诚诚从家里带来的手枪,两人你争我夺,还都哭了。没办法,我只好让他们先把手枪交给我藏起来。放学时,妈妈来接尧尧了,可尧  相似文献   

2.
★现象感知小朋友,你能看出这两幅图画的各是什么吗?提示:父母在平时要多为孩子提供类似的练习。这是同一张方桌,从哪些角度看方桌,才能看到这三幅图的样子?★多角度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空间关系提示:孩子认识事物空间关系的能力一定要在相关的活动中提高,父母要多为孩子提供投篮、下棋等活动的机会。哪个球能准确地投入篮中?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这么高兴?这个小朋友应该把小三轮车停放在哪个位置?空间智能的培养(二)@袁爱玲 $酷酷猫卡通漫画工作室  相似文献   

3.
迷宫大世界     
1.小朋友,请你把画面的单词补充完整,并翻译成汉语。2.小明和小红不想小狗汪汪打扰他们,就藏了些东西让它找,请你帮助汪汪找到那些东  相似文献   

4.
孩子总把习惯了的行为,看成是自然而然应该做的事情,把不习惯的行为,看做是违背生活愿望的事情而竭力拒绝,如果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那该多好,不需再经常为孩子不听话而烦恼,不需再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孩子会很快乐,更重要的是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人的一生所有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以前培养起来的。那么,在6岁之前应培养哪些好习惯呢?1.总是把东西放回原处想让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看到你一直把东西放回原处,让他总能在原处找到了他想找的东西。整洁有序的生活训练也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5.
鸣鸣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喜欢找各种小东西玩的孩子。户外活动时她发现地上的扫帚条也能拿起来津津有味地玩上半天。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围着鸣鸣直嚷嚷:“你快把它扔了,那东西不能带回去!”“那是脏的,赶快扔掉。”“石头会砸着人,你不能带回去。”只见鸣鸣两手藏在身后,低着头,噘着嘴,一声不吭。我蹲下身对她说:“你拣的石头是什么样的,让我看看好吗?”他看  相似文献   

6.
王其华 《班主任》2012,(1):60-60
正感恩节前夕,美国芝加哥一家报纸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们想感谢的东西。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可一个皮肤棕黑、头发卷曲的男孩交上来的画却让女教师吃了一惊:他画了一只手。  相似文献   

7.
五个报童     
五个聪明的报童合伙卖报,他们按照下面的方式卖掉了他们的报纸。汤姆·史密斯卖掉了总数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一张报纸,比利·琼斯卖掉的报纸是余下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一张,内德·史密斯又卖掉余下报纸的四分之一再加一张,查利·琼斯再卖掉余下的四分之一再加一张。这时,史密斯家的孩子们比琼斯家的孩子们要多卖出100张报纸。这个小集团中的最年轻成员小吉米·琼斯现在把所有剩下的报纸统统卖光了。琼斯家三个孩子卖出的报纸要比史密斯家两个孩子卖出的多。现在问你:究竟多卖出多少?★答案见下期★五个报童  相似文献   

8.
正你千辛万苦、长期跟踪,终于找出班级失窃案的"罪魁祸首",到最后却发现,"小偷小摸"不过是他们的恶作剧而已。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他们就喜欢捉弄别人,就喜欢悄悄拿走别人的东西藏起来,然后看别人找不着东西的狼狈样儿。他们确实"偷"了东西,可他们只是捣蛋而已。如果班主任小题大做,真把他们当小偷,往往会弄巧成拙,甚至把他们逼上偷窃之路。  相似文献   

9.
祁陶宇 《家教世界》2023,(32):59-60
<正>爸爸妈妈们,当你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调皮捣蛋,喜欢扔东西、藏东西、躲猫猫、转圈圈、垒高楼、找小孔……一整天下来没个消停,你会厉声呵斥或严词命令他们安静下来吗?千万别着急呵斥他们,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开始进入了空间敏感期,探索精神变得更强,他们会用身体去感受空间的奇妙。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幼儿园观摩到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在上一个活动环节结束之前,老师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每个人找到能拿在手里的两件东西,这两件东西最好不要完全一样,下一次活动时我们要用。”孩子们开始寻找,有的孩子找得快一些,有的孩子找得慢一些,有的孩子到活动开始时还没有决定到底拿什么。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了一块积木和一支铅笔,也马上找了类似的东西。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马上把原来的东西放回原处,再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幼儿主动学习的气氛。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太主动的孩子也拿到了东西。孩子们一直不明白老师到底要让他们干什么,因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1.
一年级新生由于识字不多的缘故,课间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下一节是什么课?像这样简单的问题,很多教师习惯看一下课程表,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以便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殊不知,这种做法一开始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凡事都可问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甚至让家长代抄课程表、代为整理书包等。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思考,在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班队课上,我启发并协助学生绘制一张小朋友看得懂的课程表——图画课程表。案例: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课程表上的字吗?(不认识)那你找得到语文书吗?请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你怎么…  相似文献   

12.
复述图画给孩子看一张或一组有趣的图画,然后移开,让他复述所见图画。注意力训练6法@季卫华  相似文献   

13.
听说可能又有杀手跟踪到这里,陈大妈简直吓坏了。她想找个安全的地方把何虾藏起来。于叶说:“没用,不管藏到哪儿,他们也会找出来的。”何虾却说:“现在我有许多事情要做,为什么藏起来?”何虾喊来四个手下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名字太罗嗦,我干脆叫你们A、B、C、D,怎么样?”那四个蠢家伙问:“我们四个都叫ABCD这一个名字吗?”何虾笑起来,挨个点着他们的脑门说:“你叫A,你叫B,你叫C,你叫D。自己都记住了吗?”然后,何虾又说:“A、B,你们两个把咱们的俘虏(lǔ)送到空间仓库去。”于叶有点担心,问何虾:“仓库里有东西吃吗?把他送到仓库去行…  相似文献   

14.
你千辛万苦、长期跟踪,终于找出班级失窃案的“罪魁祸首”,到最后却发现,“小偷小摸”不过是他们的恶作剧而已。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他们就喜欢捉弄别人,就喜欢悄悄拿走别人的东西藏起来,然后看别人找不着东西的狼狈样儿。他们确实“偷”了东西,可他们只是捣蛋而已。如果班主任小题大做,真把他们当小偷,往往会弄巧成拙,甚至把他们逼上偷窃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听写 在孩子学习写作之前,你把孩子给你讲的故事、梦想、奇遇草草地记下一些来,然后用别针钉在一个他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并给他解释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孩子看到他自己的话变成了看得见的文字符号,必定是很高兴的。 二、板书 孩子们乐意在墙上写写画画,应该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鼓励他们的创造力。挂一块黑板,或用胶布在墙上粘一张牛皮纸,让他们在上边乱涂乱写。  相似文献   

16.
视觉挑战     
请仔细观察左边这张神秘的狮脸图,找一找图中藏有多少人。这是一张有趣的两可图,图画中隐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头像。请你绘声绘色地描绘你看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摘南瓜     
《家教世界》2013,(3):12
你能找到这些藏起来的东西吗?(答案本期内找)  相似文献   

18.
迷宫大世界     
1、请你在图画中找出下面的图形,并写出它们的英文名称。2、请你把藏在橘子上的字母找出来,并把它们拼成单词。(答案在下期找)迷宫大世界@小高  相似文献   

19.
做人     
佚名  兰可 《课外阅读》2006,(4):14-14
母亲住进医院,我去守护她。很多人来看望母亲,带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补品。每一个人来,母亲都说:“你有心来探望我这把老骨头,我就很感激了,怎么能再让你破费?快把东西带回去给小孩吃。”那些人自然不会把东西带回去。母亲叫我把东西硬塞回他们的怀里,可他们鬼机灵地把东西扔在桌上就跑了。母亲吃不了那么多水果和补品,就叫我也吃,一边看我吃,一边问:“好吃吗?”我说:“好吃。”过了两天,表哥来看望母亲时,手里空空的,没有水果,也没有补品,可是临走时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放在母亲的枕头边。母亲赶紧拿起来,要还给表哥。表哥转身就走。母亲把钱递…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 ,小班的一位小朋友在游戏时一走神 ,左右脚绊在一起 ,摔倒在地 ,她两只小手本能地往地上支撑 ,手掌被小石子磕破一块小皮。还没等孩子反应过来 ,张老师赶紧把她抱起来 ,一边帮她洗手擦药 ,一边称赞她如何如何勇敢 ,鼓励大家向她学习。这位小朋友不仅没有哭闹 ,而且显得自豪又得意。张老师满以为这件事同样会成为家长表扬孩子的材料 ,可没想到下班时孩子的奶奶听了汇报后大动干戈 :“我看孩子让孩子摔倒 ,她爸爸妈妈都不愿意 ,你却给俺摔了孩子 ,我们交上钱让你给看孩子 ,你就这样看吗?……连裤子都磕白了 ,要不是穿得多 ,说不定给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