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看到某省高考状元介绍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其中有一条是:一定要熟悉本章考点及“陷阱”,比如集合这一章,如果考大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考空集这种特殊情况,我就会特别小心它.看到这个经验,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他为了能躲过重重陷阱,几乎形成了条件反射,可以想象,在高考数学取得149的高分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多少焦虑和不安,付出了多少艰辛,真不知道他从中是否体验过数学学习带给他的快乐.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为了考查学生“去伪存真”的本领,往往在问题中设置了一些  相似文献   

2.
流沙 《学习之友》2014,(4):18-19
我一直努力地向我11岁的儿子学习。他说数学要考95分,结果考了96分,狂喜,高兴得差点在地板上打滚了。我问他:“全班平均分是多少?”他说:“94分。”我说这有什么好高兴的,但他仍然很高兴。我称之为“自我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育二十年,带过很多届学生参加中考,每一届都有一些能力一般的学生在中考中创造奇迹.例如2004年我的普通班学生权晓明中考数学112分,而平时比他学习成绩好的重点班的一些学生却考不出水平.我心中充满困惑,百思不得其解,通过访谈和学习有关数学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今天真是让我高兴,因为班上的后进生李扬这次数学测试终于考到了68分,要知道以前他的数学成绩从未及格过,我在他身上可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李扬考到这个成绩真是来之不易。取得这个成绩,他也吃了不少苦,没少挨过我的批评,也流过泪。想到这些我不免激动,可不管怎么样,李扬进步了。他考及格的第一步要求终于实现了!这是期盼已久的结果;我为他高兴。也庆幸我的心血没有白费,也增强了我帮他进一步提高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在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数学第一次调考文科试题第22题以及2010年宁波市一模试题的第21题中,我都再次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三角形,也坚定了我探究这个i角形的决心.直到这一刻我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原来它居然有着这么响亮的名字:阿基米德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数学     
我十分喜欢学习数学,特别是奥林匹克数学。有一次,我在课外的奥林匹克数学书上看见这样一道题:有一张厚度是0.01厘米的薄纸,要折多少次才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我看后大笑了一场.一张厚度是0.01厘米的薄纸,想超过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这可能吗?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09,(7):18-18
1.暑假有哪些烦心事?期末数学只考了85分,第一眼看到这分数时,我脸都青了。大半个暑假我一直在为这个分数懊悔不已!(杨涛)  相似文献   

8.
我需要理解     
马梦婷  张艳 《小学生》2009,(6):28-28
人们常感叹:理解万岁!我认为小孩子也需要理解。可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没得到家长的理解……有一次,我数学测试考了99.5分,心想:“耶!我考了99.5分,爸爸肯定会请我吃牛排的!说不定还会给我买自行车。”回家路上,我的脸上像开了一朵花似的。我一回到家,爸爸就笑着说:“今天考了多少分哪?”  相似文献   

9.
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很难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数学题目中"陷阱"太多,这个要考虑,那点要想到,稍不留心,就会做错,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就丧失了信心.所以,搞清数学教学中"陷阱"的来源很重要,因为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所谓"陷阱",其实是不难区分的.以下是笔者对平时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陷阱"问题简单归类,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数学单元测验中,平时思维比较活跃的马惠同学居然得了72分,我很意外。可以想象,当他看到这个分数时,肯定会受到不小的打击。可是错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在卷子上,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呀。其实,凭他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考到98分。想到这儿,我灵机一动,在“72”的后面加了一个“——98”.  相似文献   

11.
一、做学生学习兴趣的引领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喜欢学习。邱学华是我国著名的数学专家,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有一次来万宁作报告,我去听了他的报告。他是研究数学的,他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农村小学的老师.教六年级毕业班数学,这个班每年的数学考试都列居全县第一,县教育局把他的教学经验做推广,组织教师们去听他的课。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多了.学生的想法、做法也就多了。有一次.我请一个学生说一说对某道题的想法.他说着说着就跑到黑板前面边画边讲起来.他的画很稚嫩.可是却能把他的想法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个意外的插曲启发了我——能否让学生多用“画数学”的策略来解决有关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让学生学习好,从来是所有教师孜孜不倦探索的重要课题。年复一年,多少艰辛,多少曲折,教师们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在近30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学习好.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自己喝彩     
生命需要喝彩,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礼貌;为自己喝彩,则是一份勇气。期中考试一结束,爸爸就问:雨仙,估计一下你的数学、语文、英语能考多少分?我信心满满地说:上个学期,我是‘学习标兵’,这个学期嘛,也差不多吧!  相似文献   

16.
王元花 《山东教育》2014,(11):41-41
1.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好玩”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存思考中实践,尽力向孩子们展示数学好玩的一面,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如,“平移与旋转”时,我顺手拿了身边的信纸,为学生们展示了数学好玩的一面:一张长方形纸,让折痕平行对折多次,再在上面抠一个洞,无论折多少次,得到的洞都是平移关系的;同样一张长方形纸,让折痕相交于一点地对折无数次,再在上面抠一个洞,无论折多少次,得到的洞都是旋转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过去许多教师总是埋怨"这个题目(或方法)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学生还是搞不懂,考不好,真是没有办法".其实他们仅仅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厢情愿地"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可想而知了.北师大一位资深教授曾说过,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8.
情系父母     
不知该不该,已经写下了题目,但我还是决定写下去,因为背后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总是这样,虽然他从来不说,虽然他整天说笑,但只要我看到他,就看到了那双期盼的眼睛。他是我的父亲,不知怎么,我对我父亲有种异样的感觉: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不论写人还是写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我父亲。从小到大,从我第一次写作文到现在,我不知写了多少关于我父亲的事,每次写的时候,心里总是在流泪,也许正是因为那双期盼的眼睛。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发愤学习,在考试中总是第一,只有一次,父亲考了第二,回家后哭…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贵刊第三期特级教师王勇先生的大作《2008年高考数学怎么考》一文后,感受颇深.王勇先生从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板块出发,对2008年高考数学到底怎么考谈了他的独特见解.受此文引导,我们在认真学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特以高中数学的十三个知识板块为基点,对2008年高考数学考什么进行了大胆的预测,请同仁们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20.
余莉 《江西教育》2002,(8):31-3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几百几十的加减法(2)”例9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广告牌后(投影展示出下图),你首先知道的信息有哪些?又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约几秒钟后,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首先知道了这几种商品的价格。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买一台复读机和一只书包一共要花多少钱?生2:我想到的问题是买一台复读机比买一台计算器要多花多少钱?生3:我想到的问题是买这三种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生4:我的问题是买一只书包比买一台复读机要少花多少钱?生5:我很想知道买一台计算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