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唐彪的《家塾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著,开创了历史的先河。这部《家塾教学法》有着比较全面和新颖的观点,唐彪有逻辑性地分析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识字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书法教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这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唐彪的《家塾教学法》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系统阐述家塾教育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理学家的吕祖谦,其《吕氏家塾读诗记》继承《郑笺》以礼说诗的传统,多以义理解诗,是《吕氏家塾读诗记》宗毛诗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诗经》学史上,朱熹的《诗集传》与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新旧两派的名著,前者在后代拥有极多的所谓"拥朱派""述朱派"著作为作疏解,后者则有宋儒戴溪为之续作。从书名《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观之,戴书的写作目标不外是在为吕书进行补充、修订,或者是延伸的工作,于是,《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也就直接被归为旧派著作,是否真的如此,需要针对戴书的内容作实际的检视才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针对儿童的历史教育是通过私塾、义学、家塾等非正规形式来完成的,适合这种教育形式的儿童历史教科书也是由民间自发地、历史地形成的,如《三字经》《龙文鞭影》。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在西学的逐渐影响下,儿童历史启蒙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写作能力的培养既靠写作,也靠修改。我国古代的写作教学,很重视作文修改,这里我想谈谈我国明末清初著名语文教学法家唐彪在他的著作《家塾教学法》——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教育专著中对文章修改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全面系统论述读写教学的专著。它根据朱熹读书法将读写教学的宗旨与目标、课程内容及设置、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原则等具体化、序列化、制度化,对我国古代读写教育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茹国军 《中国教师》2011,(23):12-13
<正>我国"在家上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长期存在的"家塾"与现代"在家上学"具有相似之处,并长期存在于教育实践中。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就有明确的相关规定,除了不具备上学能力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具有  相似文献   

8.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是一部集解性质的《诗经》研究专著,它全面采录了自《尚书》以来,历代《诗经》研究者,包括各个流派,如废《序》贬黜毛、郑派,尊《序》提倡毛、郑派等对《诗经》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吕祖谦在训释诗意时,非常注重文献征引,从而也体现了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其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辑著了《家塾教学法》一书。该书包含了许多先进独特的语文教育思想,针对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总结了一系列完善的教法与学法,对清代以后的语文教育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其中,"联会"学习方法,对于现今新课标中提倡的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熹注《诗》凡两易其稿,凡是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所称“朱氏曰”,皆其初稿(即前稿),后稿即现在通行的《诗集传》。这里试将朱熹注《诗》的前后稿在诗旨、词语训诂两方面作一比较,并力图挖掘朱熹诗学转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教育,素重读书,已成传统。历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早已总结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唐代大儒韩愈,就有“钩玄提要”的妙法。然最为有名,较为完整、全面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算南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朱熹总结的《读书之要》,堪称读书方法之大成。《读书之要》确系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后经门人张洪、齐熙等再加之朱熹有关读书的论述,整理概括,终成著名的《朱子读书法》。元初著名学者程端札(字敬叔,号长斋,人称畏斋先生)进一步发挥,列入著名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之中,要旨分述六条,  相似文献   

12.
唐彪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语文教育家,其《家塾教学法》一书含有丰富的语文心理思想,他提出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劳逸适度等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语文教学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详尽可行的教学程序与计划,对当时以及明清语文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对其研究主要从作者、编撰意图以及目录内容进行内容简介。探究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顺应元代政治和理学发展的大势以及对朱熹教学思想的总结、实践;评价作品对当时以及明清教育的作用影响。探索它对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和学关系等现代语文教育问题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东西方各自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时间体系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维度。中国传统的教育时间体系以朱子的"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原则,在《程氏家塾读书日程安排》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对于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晚清,具有农业时间特点的中国传统教育时间体系被抛弃,具有西方工业时间特色的现代教育时间体系被建构起来,从而使中国教育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时间体系的重构"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程端礼以朱熹读书法为本的教学方法专著,对元、明、清代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它顺应了元代政治与理学发展的大势;其次,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详尽的教育程序与计划,且全面、规范、可行;再次,它在对朱熹的教育思想加以总结、整理的基础上,还在历史、作文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不但善于治家,而且知书识礼,从小学会了读、写、算。她读过“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列女传》、《幼学琼林》、《楚辞集注》等许多古书,而且都能解释。此外,《史鉴节要》、《瀛环志略》等简要的中国通史以及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知识方面的书,也经常涉猎。所以,当时有人讲:“朝廷如开女科,爱珠准能考取秀才。”茅盾五岁那年,母亲以为孩子该上学了,想让茅盾进沈家的家塾,但父亲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家塾的老师是茅盾的祖父,教的内容都是《三字经》、《千家诗》这类老书,而且教学不认真,经常丢下学生不管,出门听说书或打麻将去。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父亲受维新思想影响很深,要茅盾长大后走实业救国这条路,所以有些新的教材要让茅盾学习,而祖父是不肯教这些  相似文献   

17.
清代唐彪的《家塾教学法》是《读书作文谱》与《父师善诱法》的合刻本,更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著作。《父师善诱法》中提出的关于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争做"学优而又勤且严"的教书人等方面的深刻论述,对教学阶段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写作能力的培养既靠写作,也靠修改。我国古代的写作教学,很重视作文修改,这里我想谈谈我国明末清初著名语文教学法家唐彪在他的著作《家塾教学法》——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教育专著中对文章修改的论述。首先,修改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唐彪说“文章全借改窜”,“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并举例说:“文章最难落笔便佳。如欧阳永叔为文,既成,书而粘之于壁,朝夕观览。有改而仅存其半者,有改而复改、与原本无一字存者。乃知文章全借改窜也。欧公尚然,人可以悟矣。”(《家塾教学法·读书…  相似文献   

19.
唐彪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语教育家。其《家塾教学法》一书含有丰富的语教学思想。他提出的两种一般方法、两种温习方法、三种具体方法,对当时和以后的语教学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延芳 《成才之路》2009,(29):83-83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男主人公,他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希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