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也在发生一些变化。而专家学者们所倡导的把教材看作“范例”、“拐杖”、“支点”等呼声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前正在试验的各套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力度都不小,尤其是对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编排,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也要看到,在这个普遍强调创新的时代,人们往往相对忽视继承,甚至有意无意对传统否定过多,只要说到继承传统,就被认为是保守落后,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警惕。创新总是以继承为前提的,语文教材编制也是这样,没有对古今中外母语教材优秀经验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借鉴,就诞生不了时代期盼的有创意的语文教材。事实上,新世纪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正是建立在分析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了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总结这些历史继承性,可以让我们找准历史的坐标,把握语文教材编制中继承和创新之“度”,力争语文课程改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自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国有多家研究机构和出版社陆续研制和出版自己的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目前,全国已有七套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查并投入试验。它们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教材,虽然编排体系有别,编写风格各异,但都表现了共同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总结这些时代创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推进语文课程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 “创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创造新事物(产品)”或“开辟新天地(境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创新”与“创造”等同使用。而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想象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的假设,设计师的设计,画家的绘画创作,作家的人物塑造,工人的技术革新,都需要丰富的想象。人们离开了想象,就不会有什么预见和发明。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大脑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回忆起曾经感知过的事物,而且能在思维的参与下,加工改造脑子里积累的表象和知识经验,创造出从未经历过的或现实中尚未存在的,甚至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新事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过去“教材即知识”的落后教材观,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把教材用活。一、教活一篇课文,自学一个单元一般教材都是把内容相  相似文献   

7.
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继承汉民族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的优秀经验。这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基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民族化方向、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传统、坚持语文的多读多写和读写结合等,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应该继承和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承中外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就必定包含着对上述传统做法的科学改造和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语文课程文化观、加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探索语文教材编制的新模式等,这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思维和出现的新亮点。总之,继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继承,这是基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继承汉民族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的优秀经验。这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基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民族化方向、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传统、坚持语文的多读多写和读写结合等。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应该继承和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承中外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就必定包含着对上述传统做法的科学改造和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语文课程文化观、加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探索语文教材编制的新模式等,这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思维和出现的新亮点。总之,继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继承,这是基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袁微子先生曾经对人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练习的凭借”。换言之。即便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一旦被选进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也不再以文学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它.而是“为我所用”。把它用来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这就是说。教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此之谓“学语文”。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所讲的教材的价值取向.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凭借。比如教学托尔斯泰的《跳水》,我们就不能光把欣赏的目光聚焦在其文学性上.一味去品味他如何把猴子捉弄小孩写得活灵活现,如何把船长刻画得沉着机智、遇事不慌,而应该紧扣本单元读写例话的训练项目“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理解《跳水》一文的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风平浪静”一词与上下文故事的发生、发展有必然联系,船长举枪与儿子跳水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出发.避免盲目地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这样组织学生阅读与训练,才不至于使编者的良苦用心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材的呈现模式是与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密切联系的,必然导致教材的封闭性,缺乏活力,给师生有效开发课程的空间太小太窄,不适应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时代需求。因此要通过以下方式个性地构建教材,以给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一是构建有障碍的“不完形”对话文本,激发思维的兴趣;二是构建缺结论的“不完形”对话文本;三是构建无结尾的“不完形”对话文本,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四是构建“不完形”主题单元对话文本,拓展思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已成为日前课改探索的一个热点课题。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打破传统的语文教材观,着眼于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出了语文新课程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新理念,拓展了语文教材改革与建设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各类学校和地方的特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将会各具特点,而这些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又体现到教材上。如此环环相扣,便增大了教材建设的复杂性。 一、存在的问题   1.服务于教学改革的教材,尚有许多空白   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训练,势必使一些沿用已久的教材被淘汰,而代之以涵盖面更大的新的适用教材。不过,这些还未见刍形,仍是一个空白。如何制定选修课的“菜单”和相应的教材,更是一片空白。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有技术特色的教材,以及联系实际、注重实用的教材,许多也还都是空白。   2.…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效益的耗损是一种客观存在。根据美国哲学家库恩的发现,一种新生事物在它刚刚诞生时,比原有的事物所受到的支持要小得多,所以一般来说,新事物损失率很高。人们把他发现的这种现象称为“库恩损失”。继续教育在我国还是一种新事物,目前正处于开头难的探索期,损失是难免的。我们再从著名的失效率曲线(又称“浴盆曲线”)来看,任何一个新事物包括产品或决策,在它的起始期,因为它与市场、与实际的吻合度会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所以总会出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它的损耗率是很高的(当然,损耗率很高还表现在事物进行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校一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总觉得受到学校现有条件和自身情况的限制而无能为力或有心无力,觉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自己甚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过去,只是把教材或少量的科辅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只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其实,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广阔。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超越教材”、于永正的“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都曾经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一种理念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走进实验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教教材”的依然大有人在,我们不禁要问:“超越教材”,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相似文献   

16.
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材观。一般人认为,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师生注重学教材,这种方式被理解为“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一部分学者提出“用教材教”,强调教材的示范功能。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制约写作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写作专题教材与美国、德国等其他国家母语写作教材相比,在编写科学性和操作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新编或再版语文教科书时对其“写作篇”必须深入改革,力求实现其在研究范式、编排体例、训练模式诸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解读新课标,探索新实践。作文课程的整体改革,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深入分析、探讨作文课程的特殊性——“目标的规定性与动态性”、“资源的整合性与创生性”、“方法的模式化与个性化”与“评价的终结性与发展性”,不仅是我们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作文训练体系弊端的逻辑起点,而且是我们“改革并创新作文课程体系”、“优化并创新作文教材体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现实终点。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师生藉以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首要前提。再好的教材也存在着适应性的缺陷,无法更厂泛地兼顾地域、学生的差异,并且其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同学生的个体经验或体验沟通。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作必要的调整、重组、改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改提倡对待和处理教材时遵从“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的基本原则,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突破了长期以来教材的一元化和把课程窄化为教材的观念的束缚,课程资源的意义日益凸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要求打破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禁锢。过去,我们把教材看成是“整个世界”,但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