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兢 《林区教学》2014,(5):76-78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而在高校中大力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则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运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以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将朋辈心理辅导和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有机结合,通过"一体化"朋辈心理辅导,激发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兴趣,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朋辈教育模式是通过同龄人的经验和感受感染和引导同龄人,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朋辈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互、激励优秀大学生自我加压、弥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在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在学生骨干培养、大学生社团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应用朋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22,(1):160-165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育心与育德"密不可分,要整理资源形成合力。心理学社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一个重要载体。本研究以大学心理学社为抓手,探讨如何发挥朋辈网络传导和聚合效应,通过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和支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社会支持,从而将心理育人由"学生到学生"的端点与终点互连,达到从"学生个体到学生群体"的全面连接,延伸心理育人触角,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力不足的困境提供新视角,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扩宽心理育人受益学生群体的覆盖面,使心理学社成为心理育人的重要补充,促进高校心理育人成效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朋辈群体的特性突出并具有极高的同质性。大学生朋辈群体无可比拟的凝聚优势和替代强化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同。这种凝聚优势和替代强化力主要借助朋辈群体活动意愿、群体亲密度以及朋辈群体政治参与来实现。他们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信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调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朋辈群体通过“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中介链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引导和负向引导影响。基于此,通过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关系,发挥朋辈群体对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能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的、稳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朋辈激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手段。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十分需要朋辈激励的推动与促进。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举办的"一平方米的静心"大学生共读活动为例,探索将朋辈激励运用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运用原理、意义及形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对策,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发现,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大学生青睐青年亚文化主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放松解压,张扬个性以及获得朋辈群体的认同。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应对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发挥大学生朋辈群体中的榜样作用等策略来应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德育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当代大学生鲜明个性的彰显,为有效引导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应注重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而朋辈教育通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内化实践,有效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素窘互动,是高校思政教育隶和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阐述朋辈教育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朋辈教育模式的作用机理,以提出朋辈教育毒现的具体路径,从而凸显出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智力的综合模型中,包括生物的、认知的与情感的三个方面。人们有效地控制情感生活的能力对人生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情感智力水平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德育对学生情感智力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将心理学理论与德育理论相结合,开展立体交叉式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畅 《成长》2020,(4):55-5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发挥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德育功能是高校育人有效可行的一种方式,发挥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德育功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本研究通过发挥学生群体的力量、打造事务管理专业团队、促进大学生改革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德育功能发挥,提出了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日显不足的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涵义、特点、实施必要性与可能性、实施途径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南  徐思师 《文教资料》2013,(9):152-1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朋辈访谈借鉴媒体朋辈访谈成功经验,作为拓展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和载体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  相似文献   

12.
陈平  徐杨阳 《教师》2022,(1):3-5
朋辈心理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文章作者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巩固朋辈心理教育的群众基础,加大对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等措施,有利于构建高校朋辈心理教育模式,指导朋辈互助员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帮助...  相似文献   

13.
浅析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将自身的人格、情感、意志等因素高度融入德育的方法和内容来影响大学生,使德育的过程成为主客体高度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及其对于教育方法的选择是德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作为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德育过程的状态及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艺  李灵琴 《科教导刊》2023,(23):36-38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在高校中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朋辈心理辅导是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结合新时代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现状,剖析了当前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开展相应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优良品质,助力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朋辈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引入朋辈教育的理念,论述了朋辈教育的意义,探讨了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朋辈"的作用发挥有效性也逐渐受到肯定和重视。本文将在吸取国内外朋辈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朋辈微党课教育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条件保障、效果评价等进行系统研究,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方法单一和相关的软硬件不足等问题。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多年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表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突出,实施方式多样,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倡导朋辈心理辅导,并将其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使其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弥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同时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内涵及特点,然后分析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最后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实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生德育中融入艺术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历史经验,落实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它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丰富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在大学生德育中融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育人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感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点和纽带。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有效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