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曾子的"以文会友"说,其"文"指"文章",其"友"指"益友",其"会"指"社交"。"以文会友"说,概括了曾子的"文章社交"功能观,开启了书面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想,对都江堰治水中的"疏导"原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其"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所组成的治水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无为管理"体系。其运行效果分别对应于易经中的"震"卦(丰水期)和"坎"卦(枯水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中的"无为管理"内涵——遵其道,守其德,明其本,用其法,归其根。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教育思想蕴涵了极其浓厚的人学特色。"以民为本"是其核心理念,培养"君子人格"是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修己"、"安人"是其价值追求,提倡"反求诸己",开发人的精神能动性,是其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研究常常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曷其"、"彼其"中的"其"可有可无,或释为"助词无义",或以为可以不译。本文从汉语认知功能、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相关例句,指出这些"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象山开渔节的祭海、开船等仪式传承了中华传统的"顺时取物"思想,延续了古代以法律法规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好材料。未来应重视对象山开渔节仪式历史与内涵的发掘,对其仪式资源的整合将有助于塑造其先进形象,扩大其影响,提升其格调,使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好案例。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对"其"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后来的"其"字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疏理《马氏文通》"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蒙太尼里神父"杀子"的悲剧入手,探讨了其行为上的特点,并对决定其心理、行为的三个原型:原罪原型、救赎原型、审判原型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他悲剧的根源在于其身上"人性"与"神性"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文化意义,结合词语文化意义的特点,分析了其英译名"Friendlies"的语用失误和"Fuwa"的语用歧义,建议其名字为"Fúw"。  相似文献   

9.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必须创新。结合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归纳出法律基础课的"三实"教学法,即"案例实训法"、"模拟实验法"、"社会实践法"。  相似文献   

10.
以"悲剧"与"杯具"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网络流行语"杯具"及其相关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模式。"杯具"来源于"悲剧",但其语义内涵更加丰富。因为谐音双关,人们通过对"杯具"与"悲剧"的相关信息投射,整合推理出"杯具"的浮现意义。与"杯具"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基于其不同的输入空间信息的整合使得其浮现意义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迅和胡适的"和"是统一在其现代文化理念上的"和",而他们的"不同"则是在"和"的前提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具体的文化方法和策略的差异上。鲁迅与胡适的"和而不同"恰好说明他们作为觉醒了的"真的人",在确立了现代文化理念之后,其主体性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这确保了五四新文学在其后的继承与发展中并没有被定于一尊,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2.
梅花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当古代文人们重其"形"时,它就被写作女性,而重其"神"时,则它就成了"高士"、"志士"。文人们往往站在"梅格"的高度统摄梅花的"形态"与"神韵"。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21,(1):81-88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动了美国亚裔运动的发展,同时其独到深刻的"编""论"模式也对后来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其传承价值。具有多重价值的《美国亚裔作家》应当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复归"到其"应有"位置,"弥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的"断裂点"。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傅抱石提出要革新——"其命唯新",创造了"抱石皴"—散锋笔法,完成了自己的中国画图式革命,同时把山水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切表现了傅抱石的使命感,其实傅抱石的一生就是"其命唯新"的一生,正是这"其命唯新"指引傅抱石走向成功,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画家。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普职融通"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更注重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导致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因此,教学《故都的秋》时,尝试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描绘的五幅"秋景图"以及一些重点语句,使其充分感受"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28-32
古希腊城邦自身缺乏对内强制力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社会矛盾调控能力的有限,加之城邦共同体素来体现的是公民之间的认同和关爱,因此,城邦对其内部矛盾只能采取较为温和的调处方式。在协调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古希腊人形成了以"秩序"、"比例"和"多样性统一"为基本内涵的"和谐"观念,深刻的影响了其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热点。一方面,翻转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促成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迎来了发展的大"热"。但另一方面,其"减负增效"的实际效果备受质疑,对师生素质的高要求以及适用范围的狭窄也引发了学界对其进行"冷"静思考的呼吁。为促进翻转课堂的稳定发展,需对其"回温"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昭通诗人雷平阳在继其诗集《雷平阳诗选》后出版了新诗集《云南记》,并获得了2010年"鲁迅文学奖"。诗集由150首诗组成,分为"蓝"、"流淌"、"隐身术"、"尘土"四卷。现实语境下的当代性书写以及"物态化"的凸显与"意志化"的节制构成了其诗集的主要内容。而有力度的语言以及有策略的书写则构成了其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从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云南记》的创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其变革的实质并非创立了一种新的本体论形而上学,而是实现了其哲学的"人学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人类世界"为主题,从"现实的人"出发,从而实现了哲学主题和出发点的"人学转向";同时,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理解和把握"人类世界"及"现实的人"的根据,即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其哲学的建构原则,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由此实现了其哲学对象及其根本内容的"人学转向";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去审视现存的"人类世界",揭示受"资本"统治的现存"人类世界"人的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由此提出改变现存人类世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从而实现了其哲学价值目标的"人学转向"。  相似文献   

20.
南县地花鼓起源于田间地头,产生于农人的生产生活,既与湘西、衡阳、邵阳之地花鼓相似,又融入了南县人独到的艺术创造和生活体验。其内容是"劳动者的田园歌";其语言"平白出诙谐、排比现喜庆";其歌舞"形式自由,粗中有细"。同时,也存在"重歌舞轻情节"、"思想内容浅俗"、"取材狭窄受众单一"等局限,制约了其更好地发展更广泛地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