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耗竭性资源约束之下的R&D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利民  王海建 《预测》2001,20(4):62-64
本文利用Romer(1990)的R&D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一类含耗竭性资源投入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得到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解以及在耗竭性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下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真实推动因素和原因,利用2001—20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已有相关研究通常将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作为内生变量的基础上,遵循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性质互斥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增加科技成果投入内生变量,借鉴内生增长理论构建改进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螺旋式递推关系,即科技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为增加科技投入提供条件和保证;科技投入整体上对区域经济增长呈正向促进作用,其中R&D人员投入与专利申请量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稳定和持久,而R&D经费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影响当期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来自上一期的经济增长,其他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专利申请量;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贡献整体上大于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中对R&D人员投入推动作用表现最为突出和明显。据此,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达到高效率的互动循环,提出改进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方法、突出科技人员培...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究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TFP是反映经济发展投入产出效果的综合性指标,排除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TFP进行分析,并由此探求增长源泉,可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采用按国际统计标准选取的、数据质量可靠的我国R&D数据及相关的数据,对影响我国TFP增长的R&D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对R&D经费的作用给出合理的估计。本文首先从定性的角度对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8~2002年的TFP进行计算,再对TFP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定量测算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运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改革以来整体工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地区之间工业TFP增长差异的特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工业TF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地区技术进步程度的差异是造成地区工业TFP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生增长理论中的"规模效应悖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默等构建的第一代内生增长模型重点把握知识的非竞争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从而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类模型中推导的指数式规模效应受到了实证研究的挑战。模型的推论认为,研发人员的增加必然带来人均增长率的指数增长。而二战后许多国家研发人员增加很多,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却变化不大。如何解释这一理论与现实的悖论,以消除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规模效应,成为近来增长理论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在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详细深入分析了内生增长理论中的这一“规模效应悖论”,并对学者们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各种努力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6.
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以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方面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收敛性特点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7—2011年我国内资工业企业TFP增长率高于2002—2006年,技术进步是其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地区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并形成了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区市1997-200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规律进行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TFP增长率在1997-2000年阶段最低,在2001-2004年最高.房地产开发企业TFP增长源泉中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明显,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相对有限.中部地区TFP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并形成了东、中、西三大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12年上海市科技企业统计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运用OLS、 FE、系统GMM、 OP方法分别估算了企业TFP,并研究R&D人力和资本投入与国外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企业TF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中的R&D人力投入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但是自主研发中的R&D资本投入因存在1年时滞而产生抑制作用;当研究自主研发与国外技术引进的吸收作用时,R&D资本的吸收效应可以提高企业TFP,而R&D人力的吸收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4—2017年期间我国29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测算以及分解,通过广义空间两阶段二乘法(GS2SLS)检验省际TFP空间收敛特征,以及人力资本、研发、开放和市场化对我国TFP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省际间TFP不存在绝对收敛,只存在条件收敛;从收敛条件来看,决定落后地区TFP追赶和收敛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化,其次是人力资本和开放,研发投入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使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中国主要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TFP),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中国主要城市绿色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认为前沿技术进步是绿色TFP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却比较滞后;城市绿色TFP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存在空间溢出;其中研发投入对绿色TFP的增长不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也具有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人力资本对于绿色TFP的增长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技进步的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德恩  徐小飞 《预测》2001,20(2):1-3
本文通过严密的数理分析。对索洛余值进行了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索洛余值经济内涵不明确的难题;在非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对产出增长议程进行了新的分解。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和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了山东省从1990年到2011年间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测算得到的结果,提出了山东省在今后科技发展中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概述技术进步的概念,并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模具行业1993-2002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出技术进步要素的贡献率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白桦 《软科学》2011,25(1):37-39
基于索洛余值法,建立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并阐述其经济意义。从企业微观机理看,技术参与创造收入的多少与技术效率、运用规模和产出价格有关。企业拥有的技术集合随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淘汰或被替代,不断发生着效益的积聚和递减,将技术的淘汰或替代转换为"创效效率"的变化进而成功地推导出科技贡献率。最后将三要素创造的经济总量中技术贡献的份额分离出来并以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a generalized Solow model with endogenous labor growth and impulsive perturbations at fixed moments of time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Lyapunov–Razumikhin metho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week uniform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solutions are obtained. We also show that the role of impulses in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solutions of impulsive models is ver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6.
选取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8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结合空间关联度,测算并分析了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55%,存在区域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科技已成为海洋渔业增长主要动力。最后,基于当前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提出了提高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局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颖  李强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14-420
介绍国内外利用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现状,指出采用索罗余值法在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我国高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存在的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可以通过在生产函数中引入科技进步系数和规模收益系数予以改进,并用我国高新区及其所在城市1991-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杨林  陆亮亮  刘娟 《科研管理》2021,42(8):43-5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融合,模糊了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跨界成长,甚至颠覆产业竞争格局,但国内外文献尚未对此进行应有研究和探讨。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情境,结合商业模式创新视角(要素创新和价值创新)和企业跨界成长方式(内生式和外生式)两个维度,从理论上剖析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跨界成长动态影响关系,并构建具有四种不同情景的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选取四种不同情境的典型企业(包括荣昌洗衣、尚品宅配、腾讯、携程)作为案例对象,分别探讨“互联网+”情境下案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跨界成长的影响作用及其发生机理,然后通过案例间横向对比分析,识别了驱动企业跨界成长的客户价值、战略合作关系、价值共创三项关键性因素,并总结出分类模型演化规律。本文研究结论能够对深化企业跨界成长战略的研究思路和视野,拓宽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范围以及优化变量动态关系模型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良仕  孙才志 《资源科学》2013,35(6):1229-1237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宇鹏  周敬宣 《资源科学》2009,31(9):1619-1623
本文以<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为例,探讨在战略环境中,如何评价区域层次的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构建能源需求量的完全分解模型来研究影响能源需求量变化的因素.通过对武汉市1995年~2005年的历史数据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是影响武汉市能源需求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这2个因素作为主要调控变量,设计6种发展模式(包括<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提供的发展模式),并预测这6种模式下的GDP、能源需求量和单位GDP能耗,预测结果表明:模式4是既能实现节能目标,又能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较佳发展模式.最后,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论证了模式4的可行性,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