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迅猛普及,许多网络流行语被人们广为关注。本文将对今年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和"屌丝"网络流行语从词语运用和社会文化心理视角对其进行释析,并试图探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ABB式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构词方式,探讨了"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杨朦萌 《文教资料》2013,(22):22-2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有学者陆续开始研究网络流行语,随着网络流行语的蓬勃发展之势,本文重点研究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条件、构词方式、语言特征及流行于社会的利和弊,旨在更好地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做出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该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入手,利用模因顺应论分析了"hold住"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hold住"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hold住"的流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介传播的日益发展,使得许多网络流行语应用于现实社会交流中。基于模因论和2014年至2016年的网络流行语,梳理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源于幽默的口语表达方式、经济性以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一份关于网络流行语性别使用差异的问卷调查,发现其在性别使用上的差异源于社会语言亚文化、两性价值标准、"父权"支配和男女会话风格。这一发现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6.
2012年网络流行语精彩纷呈,"屌丝"文化彰显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力量,流行语体的风行也带动人们语言的狂欢。网络流行语言体现了人们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群体诉求,而个人意识的参与和外来文化的加入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这些网络流行语成为2012年度社会事件和人们心理状态的时代见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已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十分的方便。远隔重洋秒传信息已不是新鲜事,甚至借助"一小豆腐块"就能够交流思想,培养情感,增进友谊。网络语言也就在这样的沃土里不断地滋生,而且以风卷残云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属于汉语言文化,它可以作为与其他文化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外国友人通过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本课题联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有关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论,饶有兴致地对模因论视野下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又对网络流行语英译十分的关注。不仅关心模因论视野下网流行语的传播,更对这些网络流行语以什么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更为重视。  相似文献   

8.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一句"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本文分别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视角综合分析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一夜爆红的原因,并对其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最近,《咬文嚼字》列出"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蓝瘦、香菇"等网络流行语入选。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语言文字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应当警惕和反思;当然还有人认为这两者并  相似文献   

10.
近来,由于网络的强大号召力,"给力"已成为当下网络上的流行语,并不知不觉地从网络走入了社会。拟从"给力"产生的语言现象出发,分析其词性,并通过与之相似词的比较分析,探讨"给力"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从模因论视角,以网络流行语"杀马特"为例,简述其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剖析"杀马特"语言模因的复制周期及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并重的传播方式,从文化背景、社会心理需求和社会化媒体等角度阐释"杀马特"强势模因生成的推动因素,提出流行语"杀马特"的语言模因解读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丰富语言的语用效果,挖掘文化烙印和社会焦点问题等语用价值。将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纳入模因研究的领域,挖掘实证新例,拓展新思路,以期能为学界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课题小组选取广东代表性全日制本科及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和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在广东高校的传播,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渠道、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思考相应对策:从传播学的角度引入"把关人"理论,建议学校加强网络监控,优化网络环境;借鉴"议程设置"理论,培育"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弘扬主流文化;根据"沉默的螺旋"效应,组建"网络天使",提高网络素养,共建网络文明,由此消除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有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种草"自产生至今生命力旺盛并产生泛化。网络流行语"种草"语义泛化的原因,可以从语义、语用等视角展开解读,根据语言经济原则、陌生化心理和社会语言学等理论对其能够长期活跃于网络及日常生活中的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取近三年来一些最能代表社会舆论、简短精炼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以求可以深入挖掘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流行机制。通过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不拘于传统媒体的规范用语要求,契合了网络这一媒介的传播特性,它在内容上的时代感、讽刺性和宣泄性,形式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其突破了网络这个单一的传播渠道,成为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全媒体的热捧。这些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并反映出社会现实,是由社会现实所引发的年轻群体对话语权的追求,有些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更是促进了新闻事件的解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盲目的跟风和复制只会削弱其传播效果,也有很多网络流行语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大有炒作之疑,急需规范这些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37):27-28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网络社会中最流行的术语,它不同于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分类,讨论了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层出不穷,它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的传播速度延伸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网络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强势语言。本文先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而后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收集整理了2016—2018年的"十大网络用语",对其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最后对现行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大众化的产物,和社会语用密不可分。本文阐释了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并分析了2018年网络流行语的构造特点,并以2018年网络流行语为例探讨了社会因素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即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网络语言的应用主体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的作用。最后提出,我们看待网络流行语应该保持客观理智的态度,既要看到其幽默风趣的优点,也要注意其表达不规范、影响交流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张波 《文教资料》2012,(18):55-56
仿拟是网络流行语体生成的主要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的层出不穷与其生成方式密不可分。仿拟在网络流行语体中大量出现,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从语言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流行语体中的仿拟现象进行分析,揭示流行语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流行语体、发挥流行语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模因分类、开展模因生命周期研究和模因特点分析等方面。模因论在对网络流行语做描述性分析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模因论本身存在"强模因"界定的逻辑悖论、模因概念的生物学困境、解释层次的困境,因此对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的解释力度还不够,需要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