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研究与开发模型,构建计量模型,使用1990—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协整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经济增长提高0.132 3个百分点,在10%水平上效果显著,即江西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期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ECM模型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经济增长显著提高0.079 1个百分点,即产学研协同创新短期内也有利于江西经济增长,但短期促进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13,35(5):983-990
为了探究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效应,本文首先利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为0.412,且在1%水平上显著;其次,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检验了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收敛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自然资源开发使得环鄂尔多斯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东部地区增加了约2.7个百分点,相比于环渤海湾地区增加了约2.2个百分点,相比于珠三角地区增加了约2.8个百分点,相比于长三角地区增加了约2.4个百分点;最后,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自然资源开发影响环鄂尔多斯区域经济收敛的渠道,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开发促进环鄂尔多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区域内教育、科技以及对外开放度等因素的推动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建议环鄂尔多斯区域在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开发战略实施的同时,要更多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5,(11):110-114
基于生产要素替代视角及现有技术进步条件,利用最优化理论构建了最优经济增长模型,Lasso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存在较强耦合关系,能源消耗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将增加0.034个百分点;2014~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约在0.7~0.8之间,最优经济增长约为8%左右。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耦合关系表明:从长期来看,片面缩小能源消耗,过度强调降低能源强度,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阻尼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外生能源价格越高对经济增长越容易产生约束;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作用,在确保经济最优增长和降低能源强度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导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算江浙沪地区25个城市的技术效率值及FD I对该地区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城市之间的技术效率水平呈不平衡状态,最大值苏州与最小值衢州之间的差异达到60.72%;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以年均2.17%的速度下降,部分城市也出现相似的趋势;FD I对该地区效率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作用,FD I每增长1个百分点,技术效率将增长0.175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构建计量模型,使用江西省1990—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协整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0.120 4个百分点,在10%水平上显著,即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期有助于提高江西自主创新能力;ECM模型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0.090 7个百分点,即产学研协同创新短期内也有助于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但短期内促进作用较小。为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提出对策建议: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完善产学研长效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着力创新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中介与专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它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越来越彰显绿色经济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GMM)方法,实证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在加入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控制变量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更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关系,目前文化产业集聚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显然,需要更全面考虑其他因素来协同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当前更应该着力促进二者发展升级来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加工贸易作为浙江这一外贸大省的重要外贸方式之一,对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浙江省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加工贸易对于出口创汇、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282个百分点,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国有制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上升,这一特征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为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那么,当前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是否真的带来了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构建一个产权结构变动的综合指标,利用1998—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平衡面板数据,从创新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维度分析产权结构变动对区域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变动对区域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面板模型的选取和指标的变换,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的稳健性.产权结构每向上变动1个百分点(即非国有产权比重上升),R&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分别增长0.026个百分点和0.1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选择283个市级地区(含4个直辖市)作样本,建立面板数据分位数模型,针对不同城市发展水平深入探析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支出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科技支出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GDP大约提高0.4%~0.44%,说明增加科技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途径;当GDP规模较小时,科技支出对GDP贡献更大,这说明对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的地区来说,要更加重视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发挥科技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相比于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地区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科技支出的作用弹性最大,而且非常显著,表明科技支出对GDP的贡献最高。经济基础较薄弱地区要加大科技支出力度,经济中等和偏上地区要保持科技支出稳定,经济发达地区要优化科技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新能源产业作为切入点,以产业集群为视角,研究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规模、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结果表明:(1)新能源产业只是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安徽和江西6个省市形成产业集群;(2)空间格局上,产业集群呈现出从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揭示其集聚发展的规律对于引导其健康快速成长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EG指数等集聚指标测度中国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1996年到2014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及其集聚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呈“W”型趋势,其集聚度对产业产出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产业集聚下降的主要原因,FDI与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升对产业集聚度的上升有显著作用,企业进出壁垒下降是地区集聚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经济、科技、文化高度融合的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契合建设“三个扬州”的发展路径,对于改造提升扬州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选辉 《科技广场》2014,(8):117-1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模式开始兴起,尽管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岁月短暂,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核心产业。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找出了江西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针对江西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其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海  吴振荣 《软科学》2012,(3):72-77
利用BCC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4~2008年中国各省份文化产业的效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稳步提高,与规模效率相比,纯技术效率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增长贡献更大;(2)中国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规模效率的地区差异性并不明显;(3)本地市场效应与城市化经济是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改进的两大动力,并且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杨刘 《科教文汇》2014,(7):16-17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文化自觉”理论作为研究点,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下高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大学文化育人院完善大学物质文化,拓展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凝练特色大学精神,突出精神文化的育人主导作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打造大学行为文化,突出行为文化的育人示范作用。旨在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极具成长力的产业之一,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意义重大。本文从分析江西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以及发展特点入手,指出了江西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存在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企业待规范、人力资源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并根据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趋势,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江西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飞仁  栾贵勤 《科技与管理》2011,13(3):20-22,26
产业转移对于促进江西在中部崛起有重大意义,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发现目前江西产业结构不合理、区位优势不强,另外,江西的环境污染主要由第二产业引起,第三产业影响不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西应结合现有主导产业、注重发挥要素的聚集效应、保护现实环境、结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转移和承接。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经典理论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从多种角度对其产生的原由、发展机制、经济效应以及如何调整集群的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而赋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工作,而理论发展到今天迫切要求对于支持其成长及运行过程的研究.以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以主导产业以及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支撑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的重要力量,并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