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数形结合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一种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数形结合,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注意数形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邹秀清 《资源科学》2012,34(10):1898-1904
本研究从收入比较和支出比较的角度, 构建了两个指标综合测度农地保障功能的大小, 即来自农地的年纯收入与农户年总净收入之比和来自农地的年纯收入与农民的基本生活支出之比。对应性分析表明, 这两个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浙、赣、桂三省506份农户调查问卷中, 农地保障功能相对作用较大和很大的只占16.6%, 83.4%的农户农地保障功能相对作用不大;农地基本生活保障缺额占82.6%, 足额只占17.4%。非参数检验表明, 农地保障功能存在显著区域差异。相关政策建议:现阶段应大力促进农户农业收入增加, 以提高土地保障功能;要充分认识农地保障功能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现实背景, 因地制宜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限制发展区农地发展权补偿标准探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主体功能分区实际上就是针对我国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而进行的空间区域划分,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采取差异化农地保护政策,限制了不符合区域内主体功能要求的土地开发,这必然导致区内可实现的农地产权价值减少,需要给予产权人土地价值补偿.本文提出了限制开发区农地发展权补偿的概念,尝试以资产定价理论(CAPM)为基础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构建了限制开发区农地发展权补偿标准模型,并以宜昌、仙桃等地部分地区为研究区域对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发展权价值是农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郊而且整个区域农地发展权价值总额都可能大于区内农地农业用途总价值.研究区域内农地发展权总价值为1526亿元,约占农地总价值(1927亿元)的79.21%,远大于农地农业用途总价值(400.6亿元);②限制开发区对区域内农地总价值实现所产生的限制主要实施在农地发展权价值上,补偿标准在数值上等于受管制的农地发展权市场价值.发展区内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额为317.3亿元,分别占区内农地发展权总价值以及农地总价值的20.79%及16.47%;③受调查农户对水田的平均支付意愿(约112万元/hm2)要高于对旱田的平均支付意愿(约100.2万元/hm2);④调查区域内每公顷农地发展权价值(约82.73万元)是每公顷农地经济产出价值(约21.72万元)的4倍左右,但其在现行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常常被忽略,易造成限制发展区农户福利的大量损失.⑤同一功能区内农地发展受限程度的一致性可从农地价值内涵中寻找逻辑.同一行政区内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可能不一样,同一主体功能区内不同行政区的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可能一样.  相似文献   
5.
邹秀清  田娜 《资源科学》2015,37(11):2162-2171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土地出让金收入为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过程,为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地方财政转型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研究结论表明:①考察期内中国土地财政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一直是导致土地财政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②Kernel核密度估计表明,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波动下降态势;③Markov链分析表明,不同量级的土地财政类型发生跨区间流动的概率较低,预期中国土地财政指标总体将朝中高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分区实际上就是针对我国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而进行的空间区域划分,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采取差异化农地保护政策,限制了不符合区域内主体功能要求的土地开发,这必然导致区内可实现的农地产权价值减少,需要给予产权人土地价值补偿.本文提出了限制开发区农地发展权补偿的概念,尝试以资产定价理论(CAPM)为基础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构建了限制开发区农地发展权补偿标准模型,并以宜昌、仙桃等地部分地区为研究区域对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发展权价值是农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郊而且整个区域农地发展权价值总额都可能大于区内农地农业用途总价值.研究区域内农地发展权总价值为1526亿元,约占农地总价值(1927亿元)的79.21%,远大于农地农业用途总价值(400.6亿元);②限制开发区对区域内农地总价值实现所产生的限制主要实施在农地发展权价值上,补偿标准在数值上等于受管制的农地发展权市场价值.发展区内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额为317.3亿元,分别占区内农地发展权总价值以及农地总价值的20.79%及16.47%;③受调查农户对水田的平均支付意愿(约112万元/hm2)要高于对旱田的平均支付意愿(约100.2万元/hm2);④调查区域内每公顷农地发展权价值(约82.73万元)是每公顷农地经济产出价值(约21.72万元)的4倍左右,但其在现行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中却常常被忽略,易造成限制发展区农户福利的大量损失.⑤同一功能区内农地发展受限程度的一致性可从农地价值内涵中寻找逻辑.同一行政区内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可能不一样,同一主体功能区内不同行政区的农地发展权价值补偿可能一样.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冲突意愿形成的心理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秀清  钟骁勇 《资源科学》2013,35(12):2418-2425
中国征地冲突的爆发大多是由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引起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详细研究。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冲突意愿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背景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感知和公平感知这四类心理感知对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影响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失地农民的社会背景感知对其冲突意愿以及公平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用地单位强行开发行为等征地背景是失地农民形成冲突意愿和负面感知的重要因素;②失地农民的公平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的公平感知是有效缓解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途径;③失地农民的利益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满足感是有效避免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手段;④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这说明失地农民对于冲突可能带来风险的感知并不会影响其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研究失地农民冲突行为不应局限于农民本身,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群体行为对农民个体的影响作用。最后从制度层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应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利用时期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除2018年外,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均值逐年上升,增长速度趋于平缓,各市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京津冀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与碳排放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消费差异与碳排放效率呈负向关系;(3)碳排放效率、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4)消费差异在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制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当前,京津冀地区城市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异,以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及其教育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博士生选拔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博士生选拔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和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和保护主体,其自身行为直接影响着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本文基于新建县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意愿情况,分析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选择及其政策实施效果,以期为政府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