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锡钧 《新高考》2007,(12):29-30
物质熔、沸点高低是由构成物质质点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的。物质质点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和化学键。化学键又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因此,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主要依靠比较质点间作用力的大小。一、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的一般规律1.状态法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比较它们的状态,即固体>液体>气体。如:碘(固体)>液溴(液体)>氯气(气体)。2.晶体类型法不同类型晶体质点间作用力各不相同。分子晶体质点间作用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所以一般情况下熔、沸点都比较低。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烯烃的沸点高低与其分子的极性大小反常的现象。并从物质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引力)的关系,分子结构、分子间中心距离大小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晶体的类型直接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延展性、水溶性等.而晶体的类型本质上又是由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决定的.比较物质熔、沸点的高低,可先判断物质的晶体类型, 然后再根据同类晶体中晶体微粒间作用力大小来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经典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基础上,着重从一个分子所能形成的氢键数目的不同,以及使液态沸腾时破坏氢键的程度不同,这两个方面讨论了HF沸点远低于H_2O沸点的原因。较好地解释了HF沸点远低于H_2O沸点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比较物质熔沸点高低的依据安徽省安庆市广圩中学(246008)王华锋众所周知,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熔沸点属于物质的性质,其高低应该由内部结构所决定.物质在受热熔化或沸腾时,吸收的热量一般用于克眼微粒间的作用力,增大微粒间的距离.如果微粒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春凤 《当代电大》2001,(11):76-78
1 问答题 1)比较MgO和SrO的硬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 硬度:MgO>SrO MgO和SrO均属离子晶体,在两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电荷相同,但Sr2+的离子半径比Mg2+的离子半径大,故Mo2+对O2-的作用力大,MgO的晶格更牢固,所以MgO的硬度比SrO大。 2)比较H2O和H2S沸点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答 沸点:H2O>H2S H2O和H2S均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晶格结点上的作用力是分子间力,且主要是色散力,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H2O分子晶体中还存在着氢键,其作用力比分子间力要大得多。故沸点:H2O>H2S。  相似文献   

7.
<正>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和电子转移络合作用与物质的许多过程性质密切相关,然而将它们应用于熔沸点、溶解度、溶剂化及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等方面时,常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原因在于分子间除上述作用力外,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作用力,即选择性分子间作用力,近些年来,它的应用已得到了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全面复习,现将本学期的内容要点、基本要求概括一下,供大家参考。一、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构理论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弄清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记忆各类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的不同性质。举下面几个方面的例子。1.键的极性和氢键对沸点的影响键的极性及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都能使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因而使化合物的沸点增高。例如,醇、酚、羧酸的分子间由于有氢键,故沸点较高。醇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醚要高得多。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还要高。醛和酮本身不能形成氢键,因而沸点比分子量  相似文献   

9.
由上表可见,卤化氢中沸点最低的是HCl,沸点最高的是HF;熔点最低的是HCl,熔点最高的是HI。沸点以HCl-HBr-HI-HF的次序升高,熔点以HCl-HBr-HF-HI的次序升高。下面,就以上数据,讨论两个问题:一、卤化氢的熔点和沸点变化的理论解释。影响卤化氢熔、沸点变化有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一是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引力),二是氢键。在卤化氢熔、沸点表中可以看出:除HF以外,其他卤化氢熔、沸点都依HCl-HBr-HI的顺序升高,这是由于Cl、Br I的原子体积比F原子大,电负性比F小,它们的氢化物HCl、HBr、HI分子间都不能形成氢键,仅考虑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对熔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中晶体类型多,相应的题型多种多样,下面对常见的题型进行简单的小结。一、四种基本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1.从概念,物质分类上判断:由原子组成,通过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强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体为金属晶体。构成晶体质点为分子,这些质点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而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共价化合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SiC为原子晶体;离子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相似文献   

11.
中学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强,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很容易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但对于其物理性质总觉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其实有机物的熔、沸点高低也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有机物的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取决于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结构(有无支链、有无极性基团、饱和程度)、分子量等有关,主要分为下面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学习了分子间作用力后,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分子是中性,为什么分子间即有斥力又有引力?它们是什么性质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就这些问题做一下探究。我们知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等量负电。无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量和结构如何,从课本上的示意图11-6曲线看,分子间斥子是库仑斥力。因为库仑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函数图象是双曲线,正好吻合。从分子的结构看库仑斥力来自于相邻分子的核外电子之间的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斥力,…  相似文献   

13.
物质能稳定存在,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因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而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与共价键等.一、离子键与共价键(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研究中,氢键分子团簇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复合体的显著相关特征之一就是氢键合协调性,复合体的结构和结合能与体系的大小紧密相关. 在分子团簇中形成的主要分子间作用力是氢键.  相似文献   

15.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1)离子晶体 判断方法: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分子;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  相似文献   

16.
<正>《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作为选修3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化学学科特色,其课程目标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主要从原子、分子层面来探究物质构成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分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不同类型的物质的有关性质,让学生能够不断深入学  相似文献   

17.
一、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分子晶体是依靠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维系的,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相比弱得多,使得分子容易克服这种力的约束,因此,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1)离子晶体判断方法: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分子;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代表物:主要是强碱和多数盐类.  相似文献   

19.
1氢键 氢键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指和负电性原子或原子团共价结合的氢原子(正电性)与邻近的负电性原子(往往为氧或氮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非共价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20.
本阐明了形成分子间与分子内氢键的条件,并比较了物质形成分子间与分子内氢键后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