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亟待优化,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最前沿教学理念,对教材、教程、实验、活动、作业展开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研学行动,其学习体验更为独特而丰富。学生有丰富生活经历,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综合能力展开教程设计,组织学生进入到实践学习环节,在创造性探索学习过程中完成认知构建,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继荣 《学苑教育》2023,(34):28-30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四元五环”教学模式高度契合,教师有意识创设导学情境、组织自学活动、创造研学机会、丰富固学形式、延伸展学训练,从“五环”角度展开教学研究,围绕“四元”打开教程,组织学生阅读、体悟、表述、反思,能够顺利构建学科核心认知基础。学生是学习主体,“四元五环”教学目标极为鲜明,教师有创新实践的主观意识,改进教学模式运行环境,为学生带来更多鲜活学习体验,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读思达”教学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广泛用途,教师组织学生解读数学概念、组织学习讨论、推出应用活动,其训练效果更为丰富。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应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科认知更为鲜活,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对“读思达”教学方法进行升级处理,设计更多适合的学习活动和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行动,以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围绕“学导”两个方向展开规划和组织,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也确保教师“导”得准确恰当,让“学导课堂”建设顺利展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研学行动,可以创造出一些学习起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导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服务身份,体现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师对此需要有明确认知,在科学组织中,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成 《地理教育》2023,(6):65-69
利用本地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地名为载体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丰富学校课程教学的形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合肥市地名认知”研学活动为例,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研学课程,从研学方案的设计、研学活动的实施、研学活动评价等方面开展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倪雪  刘冲 《地理教育》2024,(5):17-21
情境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开展情境性评价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师评价观念以及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具有实践价值。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以“为何评”“评什么”和“怎么评”为认识前提,以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设计评价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为设计要素。由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案例分析可知,组织情境性活动、设计情境性问题、开展实时学习评价和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是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操作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基于学生的前置性"研学",课上展开"研学、对学、群学、展学、延学",旨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探索如何"以学为本,顺学而导",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在学习""真学习"的有效载体和操作范式,以培育学生的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根植“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其适合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对教情和学情展开客观分析,找到教学模式渗透切点,适时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精问、思考、互动、运用”的环境,顺利启动学生学科思维,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导学、感悟互学、课题研学、归结固学、训练展学,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处理,真正体现“元元对接、环环相扣”模式主题要求,全面形塑学生学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学旅行作为最具创新性的教育探索实践,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呈现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立德树人路径。研学实践立足于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三个基本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在体验中应用知识,在探究中升华知识。历史学科研学实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情感、学科素养,启迪学生智慧思想,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历史研究、开展趣味性历史活动、深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等方式,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推理环节,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内化数学知识,教师应重视核心问题设计,引领学生展开对应研究学习,以帮助学生激活学科思维,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围绕数学概念、数学算式、数学应用题、数学实践操作等内容展开问题设计,组织学生进入互动研学,学生回馈主动,探索积极性高涨,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项目式学习引入研学旅行,围绕国情教育学习主题整体设计研学任务和目标,以思维导图和任务单为学习支架,关注过程表现和创意成果,引领学生展开“沉浸体验”式研学探究,在多元展评中厚积家国情怀,促进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依托地理学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彰显其实践属性的主要担当。本次研学旅行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融亲子旅游与和研学旅行于一体,融假期学习与娱乐于一体,让学生在“游”学,在“玩”中成长,达到了学生“人在假期里,心在知识中游”的预期。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探索出了良好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先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学”,并对学生进行“引学”和“拓学”,以便让教学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现实水平”迈向“可能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先学”“研学”“引学”和“拓学”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要让不同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多部门联合指导并给予支持的研学旅行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它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通过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实验探究或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旨在培育和提升包括地理实践力在内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以“永春东溪大峡谷”研学考察为例,尝试对基于地理实践力提升的研学方案如何合理设计并付诸实施,以及如何科学评价研学成果等进行一些探索,以期为研学旅行中培育、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参考借鉴和案例范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综合实践研学活动能够有效融合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以“吉木萨尔县水产养殖研学”为例,展示以“关于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水产养殖增产创收有高招的研究”为主项目的研学活动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探究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实现跨学科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以期助力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习作教学渗透“教学评一体”机制,符合学生习作学习的要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意义。因此,教师要正视“教学评一体”的助学作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展开优化组织,为学生创造适合的习作体验机会,以满足学生习作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师引入“教学评一体”教学机制,需要对教情和学情做客观分析,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7.
梁振姬 《学苑教育》2023,(13):27-28+31
整本书阅读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整本书的内容特点展开设计,组织导读活动,推出阶段学习,践行主题阅读,融合趣味活动,为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核心创造条件。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延伸阅读和思考的契机。教师综合评估学生的阅读诉求,根据教情和学情分析做出准确设计,组织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研学环节,创造一些研学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要,促进其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  相似文献   

18.
“大”指大班导学,即教师也包括学生个体在教师主导下,对班级全体学生的教和导,立足点是导,“小”指小组议学,即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开展学生之间有组织、有指导的小组互学、互研、互助活动;“个”指个别辅学,即学生在独立学习、练习与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或小组中,积极进行点导面巡,给予个别询问强化、点拨疏通、辅导解析。  相似文献   

19.
郭华珠 《学苑教育》2023,(3):27-28+31
“大单元”教学要体现一个“大”字,教学内容宽泛、教学方法多元、教学活动灵动,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有研发、设计、执行、改进、应用、实践的意识,贴近“大单元”教学模式打开思路,推出适合的学习任务,建立研学机制,让学生展开主动性阅读,以提升教学精准性。学生对“大单元”学习方式不是很熟悉,教师需要做对应解读,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确保单元教学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纳入包括高中层次在内的基础教育必修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研学导师”是实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具体和直接责任人,对研学旅行课程品质提升和目标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回顾“研学导师”的职业缘起;厘清“研学导师”的角色定位、职能职责;探讨与明确“研学导师”的职业内涵、执业能力和“导研”原则,对提升“研学导师”队伍素养,完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