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英语变体多元化的义乌市场,由于对不同英语变体语言和文化层面的知识欠缺,不同英语变体使用者间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存在着交际障碍,应该通过树立一个开放的语言态度,在跨文化商务教学中融入各种英语变体的文化知识,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语言驾驭能力强的、高素质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主观投射测试方法,考察我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对于世界英语变体的了解和态度。研究对象为200名大学生奥运志愿者。研究涉及五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印度英语、美国黑人英语、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所用刺激材料是持以上变体口音的五位发音人朗读的同一段英文文字材料。研究对象在语义区分量表的四个范畴为发音人打分:地位、亲和力、一般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对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所有四个范畴的评价中都显著高于其他变体;对中国英语在"地位"和"一般能力"方面的评价显著低于所有其他变体。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无法准确辨认出美国黑人英语和印度英语。定量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对多种英语变体的了解有限,态度上有较明显的文化定型和偏见。多种英语变体和多元文化意识的教育,尚有待纳入奥运志愿者培训和常规语言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文化失语症源自于外语教师中国文化意识的淡漠"为假设前提,对甘肃4所中学24名英语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表明:影响外语教师中国文化意识淡漠由以下原因所致:(1)英语课程标准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没有做出具体要求;(2)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偏少;(3)外语教师培训中较少提及本土文化输入的内容,本研究认为外语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中国文化的职责,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3,(67):91-9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在与世界各地语言的接触中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英语"不断发展、逐步被接受,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被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变体——中国英语。它既具有全球化的趋势,又有地方化的特征。作为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也逐步得到关注。中国英语把中国独有的文化、语言、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特色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义乌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各种英语变体使用者问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越来越频繁。通过了解义鸟市场上主要的英语变体,即印度、非洲、中东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特征。能够实现不同英语变体使用者更好的理解和沟通,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商务交际。  相似文献   

7.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诸多变体,但其在中国的变体最近20几年才逐步得到学术界认可。在目前阶段,学术界对于中国英语作为"英语本土化产物的语言变体"并未完全达成一致,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但是中国英语所特有的表现力以及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必然会更加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英语指的是被具有中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普遍使用,带有汉语语言和文化特征,能达到语言使用目的,并被其他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接受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民族身份标志可以从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跨文化角度进行论述,在英语教学中保留民族身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识到中国英语的存在并把中国文化植入英语教学将是对现有文化教学的有力补充,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克服“中国文化失语”,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的概念和内容与以前有巨大的差别.英语作位世界语言对各国都有巨大的影响.国内外有学者持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英语的一种变体.本研究从两种不同的衡量和判断标准来反驳这一观点和论断.中国英语还不能成为一种有自己特色和特点的变体,但是本文却认为只有建立自己的表、标准和规范,中国英语在将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变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英语教师即不用崇洋媚外,也不用妄自菲薄,中国英语教学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对于英语变体的语言、社会、文化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语言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其特定环境下进行语言交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均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本文试就语音、词汇、句式及语篇层面上对中国英语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  相似文献   

11.
吕力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1):91-93,96
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基础,通过音译等翻译形式,表达中国本土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独特文化现象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既具有汉语语言特征,又能被英语本族语者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国际使用型英语变体.它与语用失误的中国式英语不同,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它承载着中国文化,在表达和传播中国特有事物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替代的国际交流工具。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实际的文化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应将"中国英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融入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并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以往关于中国英语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英语使用者在交际中因为缺乏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结构但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顺应汉语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的结果.从顺应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的形成原因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英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及其为何能为英语母语者接受和理解,并达到交际目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英语变体的出现,世界英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通过英语这一交流工具进一步扩大同外界的交往,中国的英语教学需要既与其他英语变体拥有相同标准和可理解性,又能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文章将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用学层面分析世界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英语全球化在为世界经济和科技交流提供了语言工具的同时,也因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和文化接触而繁衍了很多本土化变体。该现状导致了英语中性观以及英语属于其使用者的思维倾向。文章通过分析英语全球化历史和现状、英语与其本土化变体间的关系、英语全球传播的动因和危害,揭示了此观点和思维的偏误,指出英语全球化扩大了语言帝国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深圳大运会中的深圳高校教师志愿者对世界英语及世界英语教学的态度为背景,发现他们的语言态度总体趋于保守,内圈英语的辨识度普遍高于外圈英语。大运后的教师访谈显示教师志愿者对世界英语的语言态度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在语言偏见和文化定型上显示出一定的矛盾性。多数受访教师志愿者认为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融入各种英语变体的认知,以增强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为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具有跨文化参考价值的实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异。不同的社会综合因素导致语言变体的形成,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影响语言变体的因素有很多,有职业、年龄、文化、心理、阶级等等。在一些语言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变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语国际化形势下的外语教学新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英语成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它已不只是属于英美本族,更属于所有使用它的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因此,对于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就必须充分考虑英语在其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环境下的使用、发展及其变化等特征,还要给予各种英语使用者及英语变体以足够的宽容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模因论看“中国英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英语"这一变体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它是基于强势模因英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模仿和创新而产生的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语言.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视角阐述"中国英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嬗变,并指出随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增强,"中国英语"将被世界人们理解和接受,不断与世界英语融合.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家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引起了教学界对中国英语教学的思考,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标准、文化定位和对待语言偏差的态度等问题都凸显出来。我们认为,语言教学需要操作层面的示范语,但示范语不是语言的绝对标准;语言教学中需要尊重和切实体现文化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