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人小事     
“雯雯姐姐,帮我修改一下作文嘛!”我循声走进房间,我的那个妹妹趴在书桌上,羊尾辫一翘一翘,两眼直瞪着作文本发呆。“写得怎么样?”我问。她把本子往我这儿一推:“你自个儿看吧。”我一目十行,看完了差点笑出声来。而她却毫不在意地摇着小辫子。我清了清嗓子,装出严肃的样子说:“错别字不少,像这个‘赢’字就写得不对,应该是……”她早夺回了本子,还没等我说完边叫道:“我知道,应该这———么———写!”“写”字刚落音,她已把写好的本子重新塞给我。我一看,原来的那个错字涂成了一个大大的墨点点,上边挤了一个稍小的字…  相似文献   

2.
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就听到身后有人喊:“老师,等一等。”我回过头,只见几个同学拿着本子追了过来。“有问题吗?”“不是的,我们想请您给我们写几个字。”“写字?”我愣住了。“老师,是这样的,我们听说您的字写得非常好,我们想请您给我们签个名。”几个同学用恳求的声音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学电视上的追星族,竟然把我当成明星了。“好。”我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我话音未落,“呼啦啦”从教室里又拥出一群手拿笔记本的学生,叫嚷着:“老师,给我签一个。”“给我也签一个。”……怎么办呢?我有点为难了,每人签一个…  相似文献   

3.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4.
明天 《家庭教育》2008,(2):34-36
他说:“我们主要向您咨询孩子教育的问题。我妻子以前性格温顺,可现在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一看见她,就紧张得发抖……” “这孩子天性调皮捣乱,不严厉点怎么行?你这个当爸爸的尽了什么职责?竟然还好意思指责我……”妻子情绪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11阿,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6.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一天,他指着鱼缸中的鱼问我:“妈妈,鱼的嘴怎么一张一张的啊?”我说“它在呼吸空气呢。”孩子又问:“什么是空气呀?”我忽然发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失职,孩子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空气。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也难知道,于是我决定马上告诉他。 我对他说:‘妈妈先捏住鼻子,你学妈妈的样子好吗?”孩子点点头。我用一只手捏住了鼻子,孩子的小手也和我一样。我说“咱们一起闭上嘴巴好吗?”孩子学我闭上嘴巴。没多会几孩子就张开嘴笑了。我也放下手,对他说“你每天从鼻子吸进去的就是空…  相似文献   

7.
这只鹰住在一个本子里,他是一只又神气又漂亮的黄小鹰。小淘画完黄小鹰,就合上本子,玩去了。好多天过去了,小淘发现他的图画本一动一动,一鼓一鼓的。打开本子一看,黄小鹰正在里面直喘粗气:“闷死了闷死了,你到底要把我关到什么时候?这鬼地方连一棵树也没有,一座山也没有,一条河也没有,一个伴也没有……”黄小鹰把他憋了好久的话一口气吐了出来。小淘觉得黄小鹰说的有道理,马上就用铅笔在他脚下画了一根树枝。但是黄小鹰一点也不满意:“怎么?一根树枝就想哄我呆在本子里吗?而且还是黑白的树枝。我真是受够了!我要离开你这个…  相似文献   

8.
晨读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中东为什么一直战火不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专心读书。突然,一个声音骤然响起:“老师,我的笔没有了!”学生们都抬起了头,我寻声望去,是王飞!这个王飞,考试成绩向来是班级倒数第一。一看是他,我没好气地说:“你的笔没有了,关我什么事?”我想他会知趣地安静下来,没想到他竟然反驳到:“老师,关你的事,你刚才用我的笔了……”我一愣,我什么时候用过他的笔?仔细想了想,哦,原来刚才我统计小组长检查背诵的情况,顺手从他桌子上拿过一支笔,用完后竟然不知随手放到哪了?哎,我这个脑子!怎么办?抬头一看,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请你把这个‘两道杠’替老师保管好。等你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符合队干部标准的时候,再来找我,我帮你把它重新戴上,好吗?”我用亲切宽容的口吻对犯错的队干部小松说。接着,我又对送他来的班长说:“这个秘密只有我们3个人知道,希望你能替他保守秘密,行吗?”我说完这两句话,只见小松的眼神先是一亮,紧接着眼睛就湿润了。虽然眼泪没有夺眶而出,但这一细微变化还是被我看得真真切切。这种半信半疑又喜出望外的神情,让我相信他一定会改变。  相似文献   

10.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1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盛传千古的良训,援引到教育上是否也适用呢?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为学生的不争气而烦恼: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却还是我行我素,不思悔过。对此,教师不禁摇头叹息:“这些孩子怎么就不理解我的一番真心话?我可全是为他们好呀!”教师的“忠言”为何受到了学生的如此冷落呢?刚参加工作时,我也曾遇到这样的事。班上有位学生特别懒散,作业一贯马虎。多次教育,仍是不改。一次,他的课堂作业又是草草了事,年轻气盛的我大为光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大发雷霆,并且一怒之下撕了他的作业本。但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秦文君 《山东教育》2004,(36):44-44
我的孩子叫萦袅,这个名字是由我和丈夫一人出一个字,我最爱“袅”字.他爱“萦”字,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美好的升华”,当然,起这名字的另一个动机是,它不大可能与别人重名。说起为孩子起名字,也很奇怪,我俩很早就煞费苦心地给孩子起名,男孩的名起了一个又一个,都被丈夫无情地否定掉;女孩的名只提出一个,却是两个人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3.
有问有答     
为什么我的建议常被孩子拒绝? 我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了,他似乎对我们的各种指导和建议都产生了抵触情绪。爸爸对他说:“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你也应该看一下!”儿子说:“你看就行了,我觉得我没有必要看。”有一天早晨我说:“今天外面很冷,你要穿厚一点儿。”儿子却说:“一点儿都不冷。”而且穿着很薄的衣服就出了门。我们都是出于好意给孩子提出建议,却遭到孩子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我班有不少特别学生,同事们常戏谑说:你班净出“怪才”。的确,我班真有不少“怪才”。 一个善意的绰号 部德超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我发现他的特别是刚开学不几天,全班80余名学生还叫不准名时 。一次,我说:“这个同学,请你回答,对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他站起来,出乎意料地说:“老师,我叫部德超,开学好几天了,你怎么还叫不出我的名字!”好一个特别的孩子!教学十余年,我还没见过这么大胆说老师“不”字的。我有点不自然地说:“这一次再也忘不了了。”于是,我记住了这个特别生。之后,他的特别之处也“渐露锋芒”:他能…  相似文献   

15.
在繁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位流浪汉,他呜呜的哭着,旁人看都不看他一眼。正在散步的时光老人看见了他,便问流浪汉:“你为什么哭呀?”流浪汉擦了擦眼泪说:“都怪我小时候只知道玩,不好好学习,到现在变成这样,我好后悔呀!”时光老人对他说:“如果你有返老还童的机会,你还会虚度光阴,不好好学习吗?”流浪汉说:“只要还有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时光老人决定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刹那间,他又变成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非常高兴。开始在学校学习的头两天,他学习很认真……,后来他又想,反正等长大以后变成流浪汉之后,…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你不能一下子说他好,也不能判断他坏,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买东西赊账,在账本上签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名字后自己忘记了,没有及时还,让人以为他是一个骗子,一个混蛋。店老板也把他的样子忘记了,没忘记的是一有空就拿出账本,反复研究这个人是谁,想法子打听他的下落。后来,他自己看到了这个账本——“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相似文献   

17.
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想起明天要交周记,吃完晚饭就一头扎进我的小屋。打开本子,拉开架子———突然觉得脑袋里空空的。这个星期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几乎什么也没干,让我写什么呢?突然,想起老师说的话:“平庸材”照样能写出好文章……“对,就写平庸吧。”于是,我开始翻腾记忆中的“平庸”:吃早点,差点迟到……发作业本,没听见上课铃响……听同桌讲题……外语考试……给车胎打气……这些连一点意义都没有,写个什么劲儿呀?……我就这样一边苦苦地翻腾,一边摇头叹息。抬头看看表,呦,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写一个字呢!…  相似文献   

18.
这节课是自习,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这时,两位学生走了进来。“有事吗?”我问。“老师,他骂我。”“他先骂的我。”二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看着二人因争执涨得通红的脸,我对他们说:“先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有一个小孩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一天,他独自一人站在旷野上,大声喊道:“喂。喂。”附近的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山上立刻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破口大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2010,(5):10-11
四川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顽皮、淘气,开始我以为男孩子有时候顽皮和淘气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一天,我听到他的同学告状,说他捉弄和嘲笑他们学校的一名肢体有残疾的学生。我觉得这很不好,就严肃地批评了他,好像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有人说,要好好教训孩子才有效。请问,有没有比打骂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残疾人呢?”  相似文献   

20.
我和丈夫性格迥异,他爱活动,是典型的体育迷,用他自己的话说:“所有的球没有我不懂的。”我呢,爱安静,喜欢看言情小说,用他的话说就是“天天爱做梦”。这样的两个人竟然组合成了一个家庭,并拥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宝贝,而且在教育孩子这个重大问题上,能够互为补充,配合默契。在这里说与大家听听。一、“故意背错”与“帮助纠正”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回家都要背在幼儿园学的儿歌,然后教我们。可丈夫呢,每每故意背错,开始我怕这样“胡乱搅”把儿子给弄糊涂了,谁知儿子竟然乐意一遍遍地给他“纠正”,偶而孩子不能把握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