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血缘通婚夫妻的孩子研究表明,父母血缘越远,孩子智商越高,弱智儿发生率也较低。 ●晚育的孩子 根据调查专家推断,24~29岁为女性的最佳育龄,父亲以30岁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2.
还他们一片蓝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童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题记生活在边缘留守孩子:生活在家庭边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大潮造就了1000万留守孩子,成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盲点。他们小小年纪得不到父母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留守孩子成为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个群体。同时,监护权的缺失,对留守孩子正常的学习、成长等造成了重大影响,致使一些孩子养成不良习气,甚至造成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父母具有教育孩子的血缘优势,但相当一部分在外打工的父母,把孩子的监护教育全部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相似文献   

3.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聪慧一些,可怎样才能如愿呢?专家们提示,大多数智商高的孩子都有以下特点: 1.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孩子。有资料显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  相似文献   

4.
文摘     
哪些孩子智商高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慧过人,可怎样才能如愿以偿?以下是专家们的一些调查资料,有心的父母可以从中悟出科学育儿的道理而为己所用: 远血缘通婚夫妻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不能任意选择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我们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过程的持久性。同时,家庭教育还具有学校教育没有的血缘性、早期性及终身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尔曼通过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依次...  相似文献   

6.
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更聪慧一些,可怎样才能如愿呢?专家们提示,大多数智商高的孩子都有以下特点:远血缘通婚的孩子有资料显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2.45,父母是省内异地者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6.17,而父母是隔省者的孩子平均智商则高达109.35。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得到离异父母的爱,这样才能使他(她)们健康成长,家庭解体割不断血缘,愿亲情长在……离婚现在似乎成了结婚后面的影子。不少年轻和不太年轻的父母冲出了家庭这座"围成"之后,他们的子女却在"围城"匆外徘徊,离异的夫妻们是否想到:付于孩子来说,爸爸还是那个爸爸.冯妈也还是那个妈妈。血缘和亲情  相似文献   

8.
紫阳 《家教指南》2007,(11):53-55
非血缘母女的恩恩怨怨朱妙曼结婚四年,一直没孩子,眼看快三十了,她着急地抱养了一个女孩,按民间说法这样就可能催生出自己的孩子。可是过了两年,并没有如愿以偿,她  相似文献   

9.
王小波 《课外阅读》2010,(16):22-23
我有个外甥,天资聪明,虽然不甚用功,也考进了清华大学——对这件事,我是从他母系的血缘上来解释的,作为他的舅舅之一,我就极聪明。这孩子爱好摇滚音乐,白天上课,晚上弹吉它唱歌,还聚了几个同好,自称是在“排演”,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缘先祖,并非炎、黄二帝,而是作为部落集群的少典氏和有氏。把一个民族的最高文化血缘世系追溯到作为集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比追溯到作为个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更为科学。华夏初民把原始的先祖血缘崇拜感投注于炎、黄时,并非是为了单纯地追求民族的“绝对纯血缘”,而是力图借先祖图腾的文化向心力宏扬华夏的民族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今天我们高扬“炎黄子孙”,仍是一种文化血缘先祖崇拜意识,仍有增强民族内聚力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04,(12B):3-3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一些。下面六种情况可以使孩子拥有高智商。1.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孩子。异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的智商水平。2.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专家推荐24岁~29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3.吃母乳长大的孩子。4.体重适中的孩子。有关专家将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相比较。发现其视觉、听觉、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孩子,仅仅受到父亲或母亲单方面的爱和教育是不够的。长时期仅仅受到母亲的爱和教育,男孩子容易女性化而阳刚气不足;长时期仅仅受到父亲的爱和教育,女孩子容易男性化而缺少女性的温柔细腻。家庭的教育,父母双方是阴阳契合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这是因为它不仅给予孩子知识,同时还要给予孩子心灵方面更多的东西。对血缘、亲情的教育,对来自父母双方的气息和信息,孩子是格外敏感的。单亲的家庭,即使生活再优越,这方面的教育是无法弥补的。双亲的家庭,却常常忽略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父亲,往往在外面闯荡,为事业或名利而奔波…  相似文献   

13.
做了这么久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我发现父母与孩子真是一种太特殊的关系,他们之间由于血缘的关系,那种割不断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比拟的。但是他们之间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亲属的表达,因为父母还肩负着教育孩子的任务。于是矛盾便由此而生。 父母认为,因为我要教育你,要对你负责任,所以我有权了解你的一切,孩子也有义务向父母坦白一切。父母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因此也是无法实现的。本期的《孙老师话题》我们探讨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秘密并能恰当地处…  相似文献   

14.
论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一种血缘近亲,天然的骨肉联系使亲子双方产生天然的感情依恋。因此,对儿童来说亲子关系是他们最早建立的,也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在儿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亲子互动是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这更加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依恋。所以。亲子关系是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圣龙 《上海教育》2013,(21):67-68
讲到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一方。教师了解学生吗?教师读懂学生了吗?读懂师生关系了吗?只有读懂学生,读懂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调整好自己。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是两代人的关系,亲子具有割不断的关系,在常态下,父母不会不爱孩子。教师因为社会契约责任,而与学生建立了教育关系,为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没有血缘的“两代人”关系,必须负起引领学生“做人”的责任。因此,师生关系以及师爱是建立在奉献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吴宁 《教学与管理》2007,(11):36-37
一、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 1.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 个体从出生伊始就浸润在家庭的教育氛围之中,直至青年前期的大部分生活都在家庭中度过。血缘遗传与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互动,使父母和子女间建立了最为密切的亲子关系。在此环境中,父母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如细雨润物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  相似文献   

17.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化深层之泛血缘特征的生成并予以界定,揭示了孔子的仁之泛血缘特征,考察了孔子的仁在先秦儒家仁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爱在飞扬     
王红 《辽宁教育》2005,(4):24-24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这种爱是伟大的,而教师以慈母般的爱去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可敬的、神圣的,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求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的爱。八年来,我不仅  相似文献   

20.
破译密码     
他四十九岁。儿子二十岁,刚刚高中毕业,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又在复读。 儿子非常看不起父亲,除了没有血缘上的关系外,也许还有儿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爱不爱这个儿子,但有一点是许多男人做不到的,当年他的妻子带着一个五岁的孩子嫁给他,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没有再要孩子,这真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