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学会对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美进行欣赏,不断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小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使小学生自身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生审美体验可以为小学作文提供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心灵之美,可以为小学语文展现美、赞叹美和实现美。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融合。这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海菊 《广西教育》2013,(21):76-7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程着重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忽视了美育渗透。美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美育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一、品词析句,充分挖掘文本语言美的内涵入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是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学习的有效内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形势下,审美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审美资源,引导学生去想象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师维龙 《亚太教育》2020,(1):155-155
美育通常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的目的和作用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审美的范畴主要包括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的美,主要表现为崇高和优美。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古诗词中蕴含着韵律之美、哲理之美、意境之美,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挖掘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本文通过朗诵、挖掘内涵、创设情境几个途径来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可能是他们没有发现语文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提高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0.
杨亚静 《新疆教育》2013,(13):152-15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儿童有着强烈的爱好美、向往美,追求美的愿望。语文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是优秀文化的基因库,而且是涵养小学生审美人格的发源地,其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进而形成审美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人格的"涵养基"、"引领者"以及"奠基石";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及插图美体现其审美意蕴;师生共同浸润在文本中,以阅读、体悟、赏析及表达等方式分析教材,是涵养审美人格之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下,小学语文学科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阶段的教材都是由作者用自己想法以及优美的语言锤炼出来的,这些内容充分地展示了自然美以及社会美,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美,并且锻炼他们欣赏这种美丽的能力,主要讲述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唐洁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6):101-103
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能够成为"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学科的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做为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学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美的文章。它们或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或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美,或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或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这些美轮美奂的文章,实在太令人陶醉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也是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要遵守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育人成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教学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 ,这些无不蕴涵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 ,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文观和价值观 ,挖掘教材的自然美、理性美、内容美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美。一、解读词句 ,理解美。各种体裁的文章 ,其语言、图画都独具特色。教学时 ,我们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 ,抓住…  相似文献   

16.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小学生能对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切实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优美的语言的文字的运用,对美进行创造和展现。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3):54-55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课堂人文教育缺失,学生无法得到相应的审美教育,造成了学生审美能力差,语文素养不高,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可以充分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还要实施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呈现形象美,让学生感悟情感美,并且要实施整体建构的审美教学和拓展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严卫强 《学苑教育》2019,(11):30-31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美的活动,而臻美课堂就基于教育美的本质,唤醒美的元素,引导学生体验美和创造美作为中心思想的一种课堂教育形式,其核心内容在于重视和强化审美教育,让小学语文与审美教育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日臻完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日臻完善。在臻美课堂的引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响应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本性需要。下面将重点就臻美课堂视角下如何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形成基本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辅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基本的欣赏能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需要教师有效地运用阅读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要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操,引导他们对社会进行自主思考,这对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现审美构建,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美,并且能享受这种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