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实践》2012,(5):77-78
据3月29日京华时报消息:“今年国家文物局重点治理文物市场混乱局面,鉴宝类节目中将禁止进行文物交易,同时将严格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昨天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年度重点文物工作进行通报,并回应当前热点问题。从金缕玉衣到汉代玉凳,文物鉴定领域的乱象层出不穷,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治乱”。首先是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据3月29日京华时报消息:“今年国家文物局重点治理文物市场混乱局面,鉴宝类节目中将禁止进行文物交易,同时将严格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昨天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年度重点文物工作进行通报,并回应当前热点问题。从金缕玉衣到汉代玉凳,文物鉴定领域的乱象层出不穷,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治乱”。首先是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推动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笈藜 《声屏世界》2012,(5):68-69
3月29日,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李耀申表示,将加强对媒体有关文物节目、栏目的管理,提倡宣传普及文物鉴赏知识类节目,限制文物估价类节目,禁止在节目中进行文物交易。有人称之为国家文物局"限娱令"。(据《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4.
张文 《新闻世界》2010,(7):129-130
鉴宝类节目近年来持续升温,从央视初创《鉴宝》栏目到如今各地方台名目繁多的鉴宝类节目,栏目同质化娱乐化的现象愈来愈明显,与此类节目的初衷——挖掘、诠释和传播藏品所携带的民族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因此在高收视率的同时叫停的呼声也愈来愈大。鉴宝类节目不同于一般娱乐节目也不同于科教节目,因此在栏目不断创新中其娱乐性与观赏性的矛盾企图在不同受众群中找到平衡点。娱乐要有度,不可喧宾夺主,更不能以牺牲观赏性和教育意义一味追求娱乐,应把创新节目形式和严谨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态度相结合,此类节目才能健康持久的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于是,各电视台的收藏栏目纷纷上马。2003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繁荣的一年,也是中国电视收藏类节目的一个高峰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推出《艺术品投资》节目的周末版《鉴宝》,收藏类节目的巨大受众价值和市场空间初露端倪,到2006年呈现出“井喷“现象。据统计,全国目前的收藏类电视节目有十余家,主要是中央电视台的《艺术品投资》《鉴宝》、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吉林卫视的《找你》、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成都电视台《成都商行——西部珍藏》等等。伴随收藏类节目的繁荣,非议随之而来,引发非议的主要原因是其或多或少的娱乐色彩,专业知识含量顿高的收藏类节目是否应该选择一种娱乐化的生存策略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21,(6):2-3
融媒体报道《红色印记》开播3月22日起,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制作的大型融媒体报道《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总台中国之声开播,为全国听众深情讲述文物背后的党史。  相似文献   

7.
胡正明 《视听纵横》2009,(5):108-109
自从央视《鉴宝》两年来陆续走进浙江各地之后,河南卫视的著名栏目《华豫之门》栏目又发起了“收藏中国”大型文化公益活动,他们的第一站鉴宝活动就选择了杭州,并已于今年的7月18日走进杭州,热闹的场面和每次鉴宝活动一样,浙江各地甚至全国各地收藏者都纷至沓来,现场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8.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2,(5):8-9
鉴宝节目各国规矩不同国内鉴宝类电视节目因被人质疑砸毁了不少真品而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与中国相比,起源于西方的鉴宝节目历史更久,可看性也更强。鉴宝类节目最早起源于1979年英国的《古董巡回秀》,该节目至今依然很火。每期节目都有一个特定专题,这一专题契合近期古董收藏市场的热点,成为收藏热潮的风向  相似文献   

9.
生活的成长     
《生活》栏目创办就要三周年了,只有对《生活》的成长做清醒的回顾和反思,才便于未来更好的成长.像许多电视栏目一样,在成长过程中,《生活》有成长的烦恼,也有成长的快乐。《生活》栏目在三年的时间里,将近800期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但隐藏在《生活》背后的故事却不为更多的人所知,把这些发生在背后的故事告诉人们是件有意义的事。《生活》是一个电视杂志性栏目,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种电视节目的新样式——电视经济生活服务类节目形态,拓展了电视经济类节目的视野,提升了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品格,丰富了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黄斌 《声屏世界》2006,(1):64-65
在股市持续低迷,投资市场越来越难以把握之际,艺术藏品市场很自然地呈现出升温趋热的态势。一些电视媒体纷纷涉足,举办艺术藏品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等,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促进艺术藏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有价值的艺术藏品包括:字画古玩、珠宝玉器、邮品票据、印章石刻、文物器具等等,不仅种类繁多、各显特点,而且深不可测、各有门道,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纵观当今电视媒体介入艺术藏品,最突出的问题是赝品混杂其中,急功近利,动辄给艺术藏品评估划价。笔者以为,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由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州东方古玩城、《东南传播》杂志社、福州电视台《榕城风·东方收藏》栏目主办的“央视《鉴宝》栏目权威专家走进福建”的鉴宝活动于8月28日降下帷幕,数千名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从全省各地赶到福州东方古玩城(原花鸟市场),与牛福忠、  相似文献   

12.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倾力打造的民生服务类节目——《新闻110》,以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为主线,栏目从去年8月18日强势推出以来,每天在电台综合性新闻栏目《宁广早新闻》中播出,颇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可移动文物修复单位的资质管理,规范可移动文物修复工作,根据《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文物局最近对近百家上报单位进行复核后.发布了首批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备案单位复核备案结果,对44家一级资质单位和51家二级资质单位履行备案程序。云南省图书馆的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得到国家文物局认定,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1996年7月1日开办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栏目以来,我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省市兄弟电视台同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像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上海电视台,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16日,国家文物局将近年来征集的商代饕餮纹方彝、南宋夏圭《秋郊归牧图》册页等11件珍贵文物划拨我馆。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副局长宋新潮,我馆馆长吕章申,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耿宝昌、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孙机、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泓、王连起,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梁钢,我馆党委书记黄振春及其他馆领导出席划拨文物仪式。宋新潮副局长、黄振春书记先后讲话。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主持仪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为龙头的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目前已有30余家省(市)、省会或有影响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等还正式开播了生活频道。本文试就如何进一步办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进行探讨。一、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基本理念1997年11月,在首届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的《生活》栏目的理念是:与消费时代同行,关注消费时代背景下中国普通人的生活。这一理念,是在总结了《生活》栏目开办300期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22):73
7月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1.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为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承当的国家文物局《馆藏民族文物界定、分类、定级》课题(以下简称《课题》)已正式启动。该课题包含《馆藏民族文物界定、分类、定级办法》的拟定和相关理论研究两方面主要内容,涉及面广、相关环节较多且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9.
刘力豪  闫航 《今传媒》2012,(8):102-103
2011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调解的力量显得愈发强大。近段时间以来,以解决公众纠纷为目的的调解类节目收视不断创出新高,甚至成为了地方媒体的炙手可热的品牌栏目。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在分析调解类节目创设的社会背景、河南电视台《爱心调解》栏目设置与传播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电视调解类节目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8月11日,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表彰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决定》,对18个电视栏目、10个广播栏目予以表彰。这些创新创优栏目在拥有较好收视率、收听率的同时,拥有很好的口碑,在引导社会舆论、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科学知识、讴歌人间真善美、提供健康娱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播电视呈现出一股清新正气。比如,励志类节目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云南卫视的《士兵突击》等以感人故事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江苏卫视的益智类节目《一站到底》造就一批平民知识英雄;辽宁卫视的新闻类节目《老梁观世界》探索生动活泼的引导新方式;湖南卫视的道德类节目《平民英雄》展现凡人善举,树立社会正气;中央电视台的娱乐类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突破以往娱乐节目定式,开拓增加文化知识含量新方向;河北卫视的《村里这点事》请农民自编自演农村题材栏目剧,被农民亲切地誉为"自己的节目";湖北省"垄上行"电视品牌扩展到全省各市州,讲农民事、说农民话,深受农民欢迎。为此,本刊特别约请专家及优秀栏目负责人、主创人员撰写文章,对部分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成功原因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