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实验操作方法: 1.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从氯气发生器制取氯气,使之进入球部盛钠的干燥管,并在管的球部加热,当金属钠在氯气流里开始燃烧时,移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燃烧,再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燃烧的钠上面。一、实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实验存在不完善之处。1.若对钠加热时间长了,则消耗钠的量多,与氯气反应的量就减少;若对钠加热的时间短,则可能观察不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2.在对钠加热时会生成氧化钠,将钠与氯气隔开,反应可能无法继续进行。3.若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在集气瓶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老师在演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时是这样操作的——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氧化层,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氯气要事先收集好,到课堂上演示时可能有泄漏;(2)在把氯气倒扣到钠的上方时,氯气也极容易泄漏发生危险;(3)需对金属钠进行加热,消耗一定的能源。针对以上几点,笔者对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现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氯气有毒 ,为了师生的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 ,在做氯气性质实验时 ,可以在封闭体系内进行 ,效果很好。如氯气与钠和磷的反应实验 ,如图 1所示 ,将磷或钠放在燃烧匙内 (放钠时在燃烧匙上铺一层河沙 )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导管 ,点燃磷或钠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塞紧橡胶塞 ,反应完毕 ,打开止水夹 ,可以看到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原来盛氯气集气瓶中 ,它可以溶解没有反应的氯气和生成的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此外用此装置还可做氯气与铜和铁的反应以及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效果也不错在封闭体系内做氯气性质实验@胡达刚$重庆市永川中学!402760…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解化学键时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取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观察现象。图1钠与氯气反应  相似文献   

6.
在做氯气性质实验时,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制备好氯气或是氯水,这样不仅准备麻烦.而且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较重,吸入大量的氯气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课本(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的实验中要用到大量的氯气。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因此,本文拟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几种途径从实验原理、反应原料、实验操作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供同仁们在实验时参考,以期达到最佳的绿色化效果。一、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实验室通常用氧化剂将浓盐酸中的Cl-氧化为Cl2。常用的氧化剂有KM nO4、KClO3、Ca(ClO)2、M nO2、K2Cr2O7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nO2+4H Cl(浓)△M nCl2+2H2…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本)P2页指出:氯气有毒,有剧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剧烈疼痛和咳嗽,吸入较多量的氯气会中毒致死.而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课本P63页实验2-4用石墨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对生成的氯气未作任何处理,而是直接逸散到教室里,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严重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笔者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1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 ,继续通氯气溶液蓝色褪去 ,为什么 ?答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会变蓝 ,是因为发生如下反应 :2KI Cl2 2KCl I2 ,生成的单质碘跟直链淀粉反应溶液呈蓝色 ,与支链淀粉反应溶液呈红紫色。通常的淀粉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往往看到蓝色溶液中略带紫色。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质是淀粉同碘分子生成了一种包合物 ,包合物是一种以大分子包容小分子 ,借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化合物。当通入过量的氯气时 ,氯气与包合物中的碘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I2 5Cl2 6H2…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初级中学化学课本P_(82)[实验2—10],钠在氯气里燃烧的实验存在着下列问题:①钠在空气里燃烧反应较剧烈,难以控制。②集气瓶里的氯气量有限,反应持续的时间短暂。③钠在氯气里燃烧的同时,由铁或铜片制成的燃烧匙也参加了反应,干扰了实验现象。由于上述原因,按课本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时,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效果。经多次实验,将此实验作如下改进,既省去了课前制备氯气的准备时间,又装置简单、费时短,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氯气分子在紫外光或加热作用下,吸收能量,使共价键断裂离解成为两个活化氯原子。活化氯原子半径较小(0.99×10~(-10)米),夺取或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非常活泼,在常温时即能跟很多金属、非金属或某些化合物进行反应。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关于氯气化学性质的几个实验都是要求在加热“点燃”条件下进行反应。但是,实验证明,在常温下也能进行反应。现分别述于后: 1.氯气与钠的反应现行初中化学82页[实验2—10],是将钠盛在燃烧匙里加热到刚开始燃烧,就立刻连匙伸进盛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这显然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用品:钠、浓盐酸(比重1.19)、10%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分液漏斗、T形三通管、玻管等。 二、特点:试管呈现明亮,现象明显,能见度大,能很明显地观察到钠跟氯气反应的现象。和氯气简易发生装置组装在一起便于教师演示使用。 三、操作过程:在试管A底部放置一块新切的金属钠,塞紧单孔塞,在底部加热,观察到钠熔化成光亮的球状时立即通入氯气,并停止加热。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一化学教材,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一课中,[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演示实验,教材采取将金属钠放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至钠融成球状时,将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然后观察现象。对此,笔者认为不太妥当,金属钠放在空气中预热,首先会有一部分被氧化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本实验结果生成的氯化钠颜色一样,不能令学生信服;再者也是本实验的关键所在,要控制钠不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给金属钠预热时掌握加热火候,这是比较难操作的,如预热不够,氯气瓶扣得早了,反应不剧烈,钠不燃烧,只冒白烟。如预热过头,钠已在空气中燃烧,此时再扣氯气瓶,,虽可…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 ,实验过程中又不断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操作时还会遇到许多危险。在实验中发生事故不仅损害个人健康 ,还会危及周围的人们 ,更会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因此 ,安全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 ,我们也应该掌握一定的事故处理办法 ,一旦发生意外 ,可及时处理。实验室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中毒由于实验室通风设备不好而导致有害气体中毒。若吸入一氧化碳或硫化氢 ,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若吸入氯化氢或氯气时 ,可吸入少量的乙醚和酒精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 ;注意若吸入氯气和溴时…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2003版)第五章第四节关于“Na 与 Cl_2反应生成 NaCl”的演示实验中,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置于石棉网上的小块金属钠,待钠熔成球状后,再将盛有 Cl_2的集气瓶倒扣在 Na 的上方,从而使其发生反应。此操作具有不妥之处:①钠在加热时易生成钠的氧化物,其颜色与 NaCl 的颜色类似,影响实验现象观察及结果的判断;②难以控制加热时间。时间过短,Cl_2倒扣在 Na 上时只能看见其冒烟而不见燃烧;加热时间过长,钠就会燃烧,此时将 Cl_2瓶倒扣在其上时不能充分说明钠是在 Cl_2中燃烧;③Cl_2是有毒气体,此操作污染环境;④氯气的收集和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是分别操作的,给实验带来不便。为了克服上述实验不足,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1998年第5期第14页刊登了《在氯气中燃烧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所提供的实验方法经反复实验效果不好,实验成功率很低,其中有两点异议提出来商榷.第一、实验中的氯气不是干燥的,实验用的氯气应该是干燥的.而该文采用的简便装置制出的氯气很难是干燥的,(不加热时量也不太多),尽管用了一个干燥管但只作为反应容器,并没经过净化、干燥处理,其中可能会混有水蒸汽、氯化氢气体,这些物质的存在极可能会引发钠的燃烧,因钠与水、氯化氢极易反应并放热使钠燃烧,这可能就使该文认为能自燃的原因吧!第二、钠不加热是…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解化学键时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取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课本(全日制十年制)第一册第三章第六节——离子键一节课中,教材以金属钠跟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为例,用轨道式表示其分子的形成。当钠原子和氯气起化学反应时,钠原子的3S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3P轨道上:  相似文献   

19.
现行化学教材中介绍的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易污染环境和影响师生健康。经实验探究,创新设计了氯气的制备及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一体化环保型装置。该装置能避免因实验造成教室空气的污染,提高了教学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中某些实验虽使用多年,但由于缺乏实验的设计创意,实验过程中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对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存在明显的不足,已不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现对其中两个实验进行设计改进。一、氯气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的改进1.教材中的实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111面[实验5-4]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该实验操作中石棉网用一次损坏一张,造成严重浪费;扩散出来的氯气造成教室环境污染,且氯气需预先制取,无法随用随制。与之类似,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