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复杂性社会治理中,异质性群体合作水平与社会偏好有相关性。通过设计具体的捐赠实验对照研究,集体倡议者比个体倡议者对于群体合作更具深刻的影响力,可以尽可能地排除其他要素的干扰,使行为群体中的带动效应保持稳定的演化趋势。以异质性社会偏好的视角分析捐赠行为的差异性,对于提供复杂性社会的治理决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进美  刘天翠  刘武 《软科学》2011,25(8):71-77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采用PPS方法从辽宁省14个市随机成功调查到811个满足条件的居民,借助计算机辅助(CATI)技术来对辽宁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研究居民的慈善捐赠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对其捐赠行为意向和行为的影响。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17.0和MPLUS5.2,研究发现:在慈善捐赠行为模型中,慈善捐赠行为受慈善捐赠行为意向影响显著,而慈善捐赠行为意向受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显著;其次分别受个体慈善捐赠的主观规范和态度的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一系列促进居民慈善捐赠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捐赠作为高校一条重要的筹资渠道,日益为我国高校重视,谋求各类社会捐赠,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力量,已成为高校的共识。区别于其他社会捐赠,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有着不同的诱发因素,通过分析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背后的社会动机,从而更好地把握捐赠者的本质意愿,将有效地推进高校的筹资工作。  相似文献   

4.
企业向高校捐赠,增进了社会整体福利,促进了大学的发展,弥补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实现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功能.现代企业的社会捐赠行为更多地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体现了公司法人的经营特征,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教育捐赠的收益包括了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论述了大学基金会针对高校捐赠应亟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争取实现社会各方的多赢.  相似文献   

5.
以利他主义的经济学模型为理论基础,按照"囚徒困境"的博弈思路,分析慈善者和受益者在慈善捐赠行为过程中的博弈,得出慈善行为应是一种"合作行为"的利他主义,并对停捐、"伪善"等慈善事件出现的原因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21,(3):49-54
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自利行为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自利行为会增加企业慈善捐赠,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管理层自利行为能显著增加企业慈善捐赠。政治关联和市场因素在这种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和行业领先地位会弱化管理层自利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非国有企业的行业竞争度会强化管理层自利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向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286-286,177
建立节水型社会,要从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入手,使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成为资源配置的优化考虑因素,以此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慈善捐赠等;另一种则是通过在社会问题中寻找商业机会,通过商业化的手段实现社会价值.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其发展方向并不是一味地做慈善和捐赠,而是通过创新的手段来创造社会价值,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给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从资金使用、行为表现和结果、行为特征、主观动机以及行为主体和行为客体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景芝酒业对青龙山进行生态修复为例,对传统的承担社会责任和公司社会创业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9.
王可忠 《大众科技》2004,(12):63-64
所谓爱心工程是指社会民众在特定欢募人的倡议下,为解决特定受助人一时的困难所进行的捐赠行为.针对当前爱心活动中存在的募捐活动过多、过滥,强制或变相强制募捐现象较为严重等等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不断完善对募捐行为和募捐活动的规范立法;依法规范各种募捐行为和募捐活动;加强对捐赠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等方面对此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合理的指标对重大灾难下企业慈善捐赠绩效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对于引导企业在重大灾难发生后做出有效的慈善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几种主要的企业慈善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重大灾难下企业慈善捐赠实践特征,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思想,构建了以管理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为核心的企业重灾捐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慈善决策管理、提升重大灾难后慈善捐赠的绩效水平,使企业慈善捐赠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