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与经典     
流行与经典,看上去好像是两个比较矛盾的词。什么是流行,而什么又是经典?也许,流行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沉淀与洗涤之后,就会变为经典;而经典的却始终会被历史所记载。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有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就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这个探究活动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经典文化作品与流行文化作品,理性对待经典文化作品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成这个探究活动并不难,所以对流行  相似文献   

3.
赞美沁人心脾的流行,回忆耐人寻味的经典。流行不久便逝去不见,而经典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刻痕。我们应正确对待流行和经典。流行像昙花一现的艳丽,为普通平淡的生活抹上浓重的一笔。流行像奔涌的江流,势不可挡地向我们涌来,随即出现许多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4.
当代经典文化就是以前的流行文化,而当代流行文化又完全可能成为明天的经典文化,当代视觉文化总是在流行文化不断的影响中,从表现对象、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等各方面不断潜移默化地被部分消解和重构,形成新的经典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5.
当代经典文化就是以前的流行文化,而当代流行文化又完全可能成为明天的经典文化,当代视觉文化总是在流行文化不断的影响中,从表现对象、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等各方面不断潜移默化地被部分消解和重构,形成新的经典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经典诵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两个话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实验经典诵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时尚、经典、包装四个方面对韩国的跆拳道和中国武术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阐释经典与流行有时只是源于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金燕 《江苏教育》2012,(33):54-55
笔者作为艺术职业院校一名音乐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必须着重抓好"三个对接"。一、经典和流行对接经典和流行对学生同样重要。经典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是我们连接过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的价值资源。你可以是经典的喜爱者,也可以是经典的质疑者和批评者。但不管怎样,经典应该是每个人教养的一部分,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只有让经典  相似文献   

9.
开到茶菲: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流行就是大众最喜欢的。而经典就是流行中的精华。我觉得,经典是可以流传下去的。你看83版的《射雕》,不是一直还“流行”着喝? 林木三撇:不就是担心现在没有经典的产生吗?这不是我们管得着的,虽然有人讨厌F4,说不定这四个小伙子就是经典呢。当时的小虎队不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多维传媒的兴起,流行文化迅速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流行文化在学生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当下的中小学生耳濡目染,无不深受影响。无论教师承认与否,流行文化不可阻挡地走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以承载经典文本、传承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影响,同时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你喜欢读流行作品,还是读经典名著? 一种声音说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流行作品充满鲜活的语言,表达现代人的思想,读起来轻松、省力,兴趣盎然;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远离现实,难以接近.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们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许愿,我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休闲小说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彷徨,但这并不影响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他并没有撼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衡量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差别,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公正地审视任何一种文化的内涵和所存在的价值,那些最丰盛的精神食粮虽保存了下来,但并不意味着那些被舍弃的都是文化垃…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们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的许愿,我们手牵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虽然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人彷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它非但不会撼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  相似文献   

14.
天才的童话     
不知道是不是老了(-_-b),对于流行的漫画会有点抵制情绪。所以迟迟不去看《NARUTO》,直到这个假期。现在,则是无可救药地陷入了NARUTO的世界。果然“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经典一定会流行”!! 是个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喜欢古典诗词的并不多。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当前中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入手,来引导他们进入古典诗词的殿堂。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师:流行不一定都成为经典,但经典大多是曾经的流行。流行并非仅像人们普遍认同的那般转瞬即  相似文献   

16.
"红色经典"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革命为主题的文化生产。"红色经典"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包括小说、广播、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等。其中洋溢着浓厚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成为新中国50到70年代最主要的精神消费品,"红色经典"影视再流行是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中国文化现象之一。文章力求从艺术学与社会学角度,通过考察"红色经典"电影的生成语境、价值评判和历史发展,探求其再流行现象的内外动因,并从中反思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流行与格调流行文化对其他文化形态与文化种类解构与整合的能力是相当强大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大陆的流行文化曾刮起一股怀旧风,老照片、老房子、老歌曲,唯旧是举,唯旧是逐。不明究里的人曾以为是传统与经典重返舞台,其实,这只不过是流行文化的一次“借壳上市”,传统与经典在这里只剩下没有了生命的躯壳与皮囊,它被抽空了,改写了,被装进了时尚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内容,被从原先的文化语境中挪用过来,成了物质的、科技的、欲望的、易变而又重复的现代都市大众文化的一个元素,一种装饰。这股风似乎还没有减弱的趋势,有许多的个案值得细细推…  相似文献   

18.
潘彩凤 《文教资料》2014,(33):27-28
随着快餐文化的流行,现在中学生越来越不爱阅读经典,如何让他们接触经典,走进经典就成了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引领中学生走进经典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有人感叹,现在认识“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认识“鲁迅”的人越来越少;认识“关之琳”的越来越多,认识“卞之琳”的越来越少。是流行主宰了时代,还是经典无法长存?不,经典生生不息,流行只会转瞬即逝。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商业的兴盛,使我们的文化越来越普及,文化所带来的共鸣也越来越多,这种共鸣便是流行文化的渊源。流行文化具有两面性,他对经典艺术的影响同样也具两面性,而在此时作为匡正历史审美的经典艺术创作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