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建立伪蒙疆政权后,为了维持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鸦片收入成为支撑蒙疆政权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鸦片收入,担负起向当时其他日本占领区内提供鸦片的任务,日本在蒙疆地区推行鸦片专卖政策,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公司专卖制、组合转让制及政府收购制三个时期。笔者通过对各个时期鸦片政策的分析,介绍日本蒙疆鸦片政策的形成过程,揭露其维持殖民统治,“毒化”中国人民,削弱抗战力量的罪恶阴谋。  相似文献   

2.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实行了残酷、毒辣的鸦片毒化政策。从鸦片专卖制度的出笼,到欺骗世人的“鸦片十年断禁政策”及战时体制下的鸦片毒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根据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该政策的实行,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成为政治奴役、军事进攻、经济掠夺和亡国灭种的重要手段,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并对东北人口数量和质量产生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淑娟 《历史教学》2004,14(11):29-34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实行了残酷、毒辣的鸦片毒化政策.从鸦片专卖制度的出笼,到欺骗世人的"鸦片十年断禁政策"及战时体制下的鸦片毒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根据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该政策的实行,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成为政治奴役、军事进攻、经济掠夺和亡国灭种的重要手段,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并对东北人口数量和质量产生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界普遍认为英国人是中国近代鸦片问题的始作俑者,并把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确立鸦片政策视为中国鸦片输入史上的分水岭,认为鸦片问题发轫于此.实际上,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欧洲人是葡萄牙商人,而1773年东印度公司确立鸦片政策时也无意开拓中国市场.18世纪80年代单纯吸食鸦片方法的发明是中国鸦片泛滥的催化剂,而英方对此推波助澜并不惜以战争手段阻止中国禁毒政策的实施,是其罪责所在.  相似文献   

5.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菲律宾殖民统治达48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美国特殊的国家历史和菲律宾不同于其他东南亚殖民地国家的状况,美国在菲律宾实行了政治复制、经济垄断、文化移植等不同于其他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政策。无论美国在菲律宾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统治政策,其殖民主义的目的和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些政策给殖民地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贸易而引发的,故史称鸦片战争。要弄清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分析其性质和危害,自然要重视鸦片问题。与此同时,另一样东西也不可忽视,那就是白银。从一定意义上说,在1840年前后,雪白的银子比黑色的鸦片更为重要。因为,对以英国为首的  相似文献   

7.
鸦片问题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鸦片政策是其重心之所在.清代的鸦片政策历经合法、非法、内禁外不禁、合法四个发展阶段. 清初,袭唐宋元明旧制,鸦片例药材纳税进口,属合法贸易.但随着吸食者日众,鸦片进口大量增加,导致了中国白银大量外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30年代,鸦片开始流入东北,直到20世纪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结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东北地区鸦片泛滥,给东北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6,(1):58-63
七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乌兰察布地区犯下了滔天罪行。政治上,日军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扶植伪政权、强化军警特务暴力机器、滥杀无辜、制造"无人区"、强掠劳工、使用生化武器、犯下强奸及"慰安妇"等性暴行;经济上,实施野蛮的经济侵略政策和掠夺物产资源,推行鸦片种植及毒品贸易;思想文化及社会方面,日军实行奴化教育,腐蚀民族精神,通过黄赌毒麻痹民众,毒化社会风气,消磨抵抗意志,达到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尚不敢悍然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公然实施鸦片侵略政策,遂使其对中国东北的鸦片政策具有互为表里的两个层面,具体体现为日本对"关东州"和伪满洲国实行具有禁毒与纵毒二重特性的鸦片政策。禁毒为鸦片政策之表,满足了日本美化自身形象,逃避国际舆论谴责,逃脱纵毒罪名的国家目的;纵毒为鸦片政策之实,体现了日本攫取殖民利益,实现侵略扩张的国家追求。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政策之间交互作用,掩盖了日本对中国东北鸦片政策的毒化侵略实质,混淆了世人对这一政策侵略性质的判定,但也充分暴露出隐藏于其间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21,(6):16-21
日本于1942年占领荷属东印度后,为加强对当地民众的规训和思想控制,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媒介来实施其宣传计划。其中,电影宣传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日本军政府制定了详细的政策,使宣传电影能够尽可能覆盖到荷属东印度群岛各地,为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日本的一系列法西斯宣传电影,在蛊惑当地民众、文化侵略和进一步推进军国主义战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主旨在于考察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作者从贸易、礼仪,鸦片和战争四个方面作了析论,在揭去中英关系中所呈现的历史的表象的同时,勾勒出了其基本历史线索和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阅读》2005,(1):65-68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活动,通过屠杀、掠夺、贩奴等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进行了多次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北美独立战争使美利坚民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革命,拉美人民摆脱了西欧殖民统治而纷纷独立,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5.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孙中山坚决反对弛鸦片之禁,但由于当时一切服从于军事斗争的需要,加之全国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鸦片继续泛滥,所以,其禁烟政策实际上是以筹饷收税为目的,禁烟很难说有什么成绩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抵制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政治、法律、经济及文化等诸方面反复调整,完善其殖民统治政策。在香港回归祖国日益临(?)的今天,研究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政策的特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张之洞不仅在办近代工业企业中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扭转社会风气,改革弊政方面也做出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巡抚山西期间(光绪七年十二月——光绪十年四月)禁种罂粟,颇为人们称道。鸦片问题在中同近代史上至关重要。英国侵略者为了打开中国古老的封建大门,卑鄙地使用了鸦片。贸易。1840年鸭片战争后,由于中国战败,鸦片走私更加猖獗。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国内就有栽种罂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底,华中地区沦陷后,日军开始向该地区大量输送鸦片,获取巨额利润来雏持战争的经费需要,实行"以毒养战"之战略.但是,围绕着"鸦片的巨额利润",日商、日伪以及伪政权内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斗争,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清毒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华中地区的毒化政策.  相似文献   

19.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它有着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缅甸是英国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政策表现出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一面,同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英也适时地调整在缅甸的殖民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三年六月到十一月,湖南爆发了一场蔡钜猷、谭延闿同赵恒惕的战争,史称谭赵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及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谭赵战争“表面上双方都说得振振有词,实际上是因鸦片问题引起的,也可以名之为‘鸦片之战’”。还有人认为,谭赵战争本质上是湘军内部一次军阀战争,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可言。战争中有争夺鸦片烟税的因素,战争双方的指挥者大都是一些军阀,这是毋庸否定的客观事实.但若由此而把这场战争视为封建军阀争夺鸦片烟税之战,就过于简单和片面了。实际上它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战争,它对于北伐战争的发展有着不可否定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