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当前,探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仅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要求,也是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要求。文章基于此种考虑,着重分析了影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因素,以实现教师真正地参与管理,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丁兰芬 《函授教育》2003,7(2):107-109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如何对教师进行管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是学校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难题。作者认为学校管理者应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对教师进行管理,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如何对教师进行管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是学校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作认为学校管理应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对教师进行管理,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王建萍 《甘肃教育》2011,(20):21-21
教师既是学校的被管理者.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学校的管理者,学校管理者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使教师在接受学校管理和管理学生两方面实现双赢,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学校管理者应通过多种途径悦纳教师。  相似文献   

5.
学校内部的教师管理主体是校长。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提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内涵在于校长参与教师管理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现代教师管理理念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参与到学校常规管理之中,并创造性地优化育人环境,继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针对农村学校目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实际,我校调整内部改革方案,把建设新型教师队伍当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并在不断的思考中,分步开展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管理要素包括人、财、物,而财与物的管理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人是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要全面创新,就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来做文章。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时刻把教师放在心上,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管理者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要以开发教师创造力为核心尚义县教委教研室郝再富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重点是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要以开发教师的创造力为核心。开发教师创造力是学校管理中最科学、最有效、最符合时代特征的管理模式。开发教师创造力的管理,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以学校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育人为本,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是有情感的,有了情感才会有同情、有理解、有爱心、有热情,运用情感管理能产生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学校工作应注重情感管理。要抓好情感管理,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尊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还要尊重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其次是宽容。学校管理者只有宽以待人,才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教师,包括持不同意见的教师、有缺点的教师。“有容乃大”,学校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李元茂 《青海教育》2011,(12):22-23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需要学校对教师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在教师管理目标、管理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构以教师发展为本、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师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管理质量。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面临的两大课题,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教师管理不仅是指对教师的使用和培养,还包括如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科学化的教师管理应体现灵活性、民主性和重精神激励的管理特点,具体包括不搞硬性的八小时坐班制,让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不单纯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机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本原理与教师管理最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管理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工作,也是学校领导者的基本工作。教师管理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效果和办学质量,影响到学校的存亡。根据教师管理的特点,运用人本管理原理的思想,实行“依靠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为了教师”的管理模式,将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佳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它强调人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实行管理活动。由于人本管理使学校的人文环境更加宽松,人与人之间更容易沟通与合作,因此,学校管理中应该更多地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面主要围绕学校领导者应该如何对教师进行人本管理谈几点想法。一、尊重和理解教师尊重和理解教师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只有尊重教师才能理解教师和重视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者一定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满…  相似文献   

13.
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现代重要的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学校管理也不例外。而“学校革新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教师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显得至关重要。人本管理理念是中外管理思想的精华,在现代管理实践的优劣取舍中愈发显示出明显的理论优势,而教师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的独特需求使人本教师管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师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教师主体的自我意识、需要等各种心理因素,注意使学校的发展目标、动机与教师的正当需要相符,尽可能满足教师正当的物质需要,通过有意识地构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氛围,让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合理、公正、有效地运用职权性影响力,并努力提高自身的非职权性影响力,同时考虑社会舆论对教师的影响作用,努力维持教师心理的动态平衡,进而提高师资管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从批判与反思的视角看当前学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对一所学校实现成功的管理,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索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校长应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坚持教师作为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有利于实现学校的目标,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的诸多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如今,许多学校都对教师采取量化管理,简单的用各种教师奖状和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成果,用量化的成绩来判断一个教师的好与坏,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事实,甚至将企业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移植到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中。这样的管理方法不符合教师工作的性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会导致学校凝聚力的瓦解,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页利开展。因此,人性化管理思想应该成为教师管理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人是管理中的决定因素,关于人的理论假设也是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出发点。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关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的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学校管理的方法不同。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体制正在被打破,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教师要立足什么样的人性假设?运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来实施学校管理,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系统,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将为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教师的现状及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人为本,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对教师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管理的诸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位居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长久命题。为了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政府和学校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教师管理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同时,教师管理作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内容,旨在提升学校人力资源的贡献率和教职工整体素质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方面,美国教师管理有其特色,值得我们在推行教师聘任制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