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篇课文还未进入教材之前,它只能作为人们阅读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的主体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或是休闲,或是获取一般陛知识,即所谓的原生价值。一旦进入教材,它就增值了,除了原生价值外,还具有教学价值,即它是如何传播信息的,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的言语智慧。那么如何挖掘一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点呢?下面试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  相似文献   

2.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指文本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原生价值的过程或基础上获取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莹 《小学语文》2010,(7):44-45
一篇没有编入教材的文章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内容信息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但文章如果成为了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与变化。它们除了具有内容信息价值外还具有了“教学价值”——学习如何传播内容信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本形式构成的教学内容的载体.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的再加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工夫,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有效重组. 一、从读者视角,重视作品原生价值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文选型的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内容可能涉及天文地理、人间百态,它的结构又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合理组合,从不同的角度观照,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可供学习的方方面面.李海林认为,读者阅读一篇文章,其目的就是获得信息,这就是作品的原生价值.作为教师,应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去阅读教材,发掘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原生价值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具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双重价值.所谓“原生价值”是指这些文章进入教材以前就存在的阅读价值,即传递信息的价值;而文章一旦选进教材,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相应的增值和变化:在仍然保留原来传播信息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就是“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形式”,即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7.
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由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是教师应该和能够教出的体现"语文课程内容"方面的价值,即它对学生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作用与价值。确定合理、合适的课文教学核心价值,能够使课文教学走出"只有课文内容理解,不见课程内容的学习"的误区,从而凸显课文教学的"语文性"。但是,目前,我们应该如何确定一篇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不少人还存在着比较大的疑惑和迷茫。本文以四  相似文献   

8.
正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其价值就要发生变化,除了继续保留原有的传递信息的原生价值之外,还担任着"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价值"重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下面,笔者以《黄山奇松》为例,谈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案例一】三年前,我曾执教过《黄山奇松》一课,并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九寨沟》,并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文本,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文本存在的,具有知识传播、情意交流和消闲等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其次,作为语文教材,除了保留它的"原生价值"外,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即"如何获取传播信息的知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性的行为,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金晓涛 《学语文》2006,(3):9-10
被选入教科书的文章具备双重价值,一个是它的原生价值,即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另一个就是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生发了教学价值。即学生要学习的“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价值(李海林语),而其中的教学价值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那么,收入高中教材的新课文《我若为王》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是什么?一般而言,学生阅读之后所获取的信息是聂绀弩先生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启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体现在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发展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呈现中,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12.
吕立 《贵州教育》2009,(18):36-37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此,每一篇课文必然要体现两方面的价值。其一,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即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态度价值等等,它赋予学生精神成长的养分;其二,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即语文学科的“语文味”,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走进文本,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还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妙处,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相似文献   

13.
<正>一篇文章被编入语文教材之后,不仅具有原生的传播信息价值,更具有新生的"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教学价值。课后练习是编者体现文章原生价值与新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练习的编排。课后练习成了教学内容优选的首要因素。一、以"习字类"练习为本,确定识字写字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 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 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测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肩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语文素质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昆明市盘龙区教研室李岚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有三篇课文,即讲读课文《开国大典》、《狱中联欢》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还有一篇读写例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及《基础训练2》。本组教材侧重于读的...  相似文献   

16.
课文的例文价值仅是从课文的原生价值到课文的教学价值的价值链上的一环或一个方面,课文的教学价值是建立在课文的原生价值基础上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实现课文的某一方面的教学价值,就必须了解和把握课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以<苏州园林>为例,通过例证说明文的释项和说明顺序的知识,以探寻由阅读指向写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志祥 《考试周刊》2013,(95):34-34
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自足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文章进入教材之后,它的"责任"就不仅是传播原生价值,还要承担起"如何传播信息"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在每单元都选配两到三篇略读课文,即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已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学生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加强自读课文的教学指导和训练,使自读课文教学真正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蝉》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统观单元课文系统,《蝉》需要实现两种教学价值:例文和引子,即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开启《昆虫记》的阅读。四位老师的教学均立足于以上两种教学价值,切入点大同小异,推进阅读的方式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海林先生的语文学科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可——文本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或传达一种事实的信息,或传达一种思想情感的信息,即文本的"原生价值"。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了"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就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言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