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通常称为"学分银行"制度,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了学分认证主要要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概念界定和划分原则,并以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的学习成果互认为例,阐述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时可能存在的关系,设计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模板,最后举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具有操作领域专一化、成果认定精细化、成果转换细致化、专业培养科学化等特点。但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相比,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存在三个问题,包括学习成果类型单一、缺乏学分互认制度、与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呼应困难等。通过借鉴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目前学分银行的建设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学籍有效期、学习成果兑换和教育结果公平等深层次障碍.针对学习成果积累和兑换中存在的矛盾提出“课程折旧”概念,在学分银行系统的课程编码中设置“课程折旧系数位”并在学习成果的积累和兑换过程中加以应用,以解决学年学分制中的学籍有效期与终身学习系统学习持续终身、学科知识更新与学习成果终身有效之间的矛盾,实现学分银行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能够长期有效认定、积累和转换,促进实现教育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中提出的近10年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改革试点的方向,依据一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结合国内各种教育类型情况,提出了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理想模型。通过对国内建设学分银行的准备基础情况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分析,进一步确定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该文提出了基于"国家统筹"和基于"校际自发"的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两条路径,以期为有效有序地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实践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9,(7):120-126
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心化学分银行存在的管理问题,并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解读。随后,文章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系统。最后,文章从学分银行联盟链、侧链、主链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系统,对于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公信力与效率、建设个人的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有积极的意义,并为学分银行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分银行的建设作为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试点,推进并不顺畅。文章首先分析了学分银行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遭遇的困惑和问题,然后对学分银行中学分的内涵和意义、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学分银行的建设策略等四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倡导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建设的现实背景下,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当前研究和相关案例发现,对在职成人在工作中、生活中获得的这些技能与能力等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时,需要一种科学且可操作的评价方式能够评价与认可在职成人的学习。本文给出了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四个基本判断,并提出先前学习认定作为对个体先前学习和经验认可的一种具体方法和实施策略,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讨论在职成人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和实践,为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一种思路,为推进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融合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香港地区的资历架构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已经逐渐走向成熟,2014年7月又正式推出了《香港资历架构学分累积与转移:政策及原则》文件,文件阐明香港高校建立的学分转移制度及程序应有透明度、公平和灵活易用,学分转移的决定应有学术依据,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等基本原则。制定学分转移政策,具有可以减少重复学习及促进学习者在不同行业、资历级别和类别之间的流动为目标的基本价值。资历架构下的认可资历有级别、资历名衔及学分的特点。资历学分认定主体为高校、培训机构和非本地教育提供者。各类学分认定主体分别采用"固定比率"和按照"学习成果"的算法等评定办法。香港资历架构新进展的政策,对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香港资历构架建设可作为内地"学分银行"建设的路线图加以参考,香港资历架构学分累积与转移政策可为解决内地"学分银行"实施在技术性和操作性上的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要重点解决好基本认识、技术操作和深层次障碍三大问题.从政府文件解读,我国的“学分银行”既是学习成果、学分累积和转换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又是各级各类办学单位普遍建立和遵守的教育管理制度.“学分银行”的建设要重视形成需求机制,明确认证服务对象,建设可评定和换算的学分体系,建立与各办学单位特别是与开放大学的密切合作关系.教育主管部门要力快转变管理思维定势和行政管理方式,深化招考制度、教学制度和学分制的改革,促进终身学习,从而帮助“学分银行”清理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各级各类办学单位要主动顺应教育开放的发展趋势,建构起与“学分银行”制度相适应的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习和成才“立交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需要李林曙,高洁,付建军在《天津电大学报》2013年第2期《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一文中指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促进学习者学习成果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国家意志。学分认证是"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之一,它不仅要认证正式或正规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认证非正式的学习成果,而后者  相似文献   

11.
<正>黄欣、赵华在《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中撰文,阐述了学分银行立法在国际上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并对学分银行的立法与运作内容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还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设‘学分银行’制度"。"他山之石可以攻  相似文献   

12.
厉毅 《教育与职业》2021,994(18):68-74
长三角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对于学习成果的跨省域学分互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和不同类型学分银行对接提供样本.从共同体理论的视角出发,文章指出长三角区域学分银行具有共同地域背景、共同发展前景和共同社会愿景下的一体化建设应然需求,认为在推进模式、制度建设、标准体系和业务开展方面存在实然困境.据此,文章提出了长三角学分银行一体化的行动路径:架构塔尖学分银行共同体,打造学习成果认证共同体,赋能学分转换标准共同体,建设跨域数据交换共同体,构筑学习成果转换共同体,最终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区域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学分银行是在终身学习理念推动下,对学习者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的一种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广东学分银行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通过采用态势分析法研究,广东学分银行建设具有机遇之势、政策之势、需求之势和后发之势,同时也有思想认识统一之难、体制壁垒消除之难、传统学制突破之难和标准体系建立之难。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切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开放大学(电大)建设运行的学分银行有着其他学分银行不具备的时代特质,应是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抓手,然而它当前也正面临着如何认证非正式学习成果和如何建构转换标准体系这两个痛点。我国实施学分银行制度的时间较短,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可借鉴国际继续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功能设置。未来继续教育学分银行长期深耕于对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以及履行畅通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转换通道的基础职责,从而为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贡献改革经验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学分银行"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它主要为先前学习成果携带者和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业务服务,其业务模式具有"组织架构庞杂、地域环境分散、信息交互频繁、管理错综复杂、涉及类型复杂"等特点。因此,"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对其信息平台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诸多特殊需求,其中包括应用的快速部署、资源的弹性分配、管理的全方位监控等。本文在对"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特点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云架构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结合其核心需求的特点,探讨云架构下信息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学分银行建设初期,如何建设学分银行,并开展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积累转换等工作的理论讨论还没有形成共识,而各地的实践工作又相对零散且不成熟。通过对英国从1970年开始的先前学习认证的模式进行梳理,理清其先前学习认证中的基本原则、关键环节和要素,分析、评述其认证体系的特点和不足,能对我国现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一些观点和争论带来启示,促成在中国大环境下对学习成果认证框架进行系统性本土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职业院校将学生的学习数据与学分进行收集、归纳整理,鼓励学生在毕业之后仍可通过自身学习,将所产生的学分进行存储、兑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及专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不足、作用了解不全面、定位模糊、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不统一以及覆盖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分银行运行的推进。应加强对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宣传,提升学分银行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覆盖范围,促进学习成果统一认证标准的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全面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是学分银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学习成果对等转换一直是制约学分银行发展的重要难点。本研究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与交通土建领域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融合,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打通学历教育(高职)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拓展学习成果在土建类行业培训、高职教育入学及就业、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领域的相互转换运用,构建出一条交通土建行业施工岗位从业人员学分银行体系。研究成果对深化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学分银行运行中,优质的服务模式可以使学分银行变得高效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建立规范的认证服务体系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学分银行的认证服务不仅具备服务的一般特点,还体现出无形性、同步性、异质性和易逝性的特征。根据国内外学分银行认证服务模式体现出的几种类型,研究认为我国的学分银行在"政府主导—机构实施"的现实条件下,可以借鉴国外学分银行的联盟、行业协作、地区政府配合等服务方式来运行。据此,提出的路径和设计的机制是:我国的学习成果认证服务组织可以采用国家和地方分级管理和服务的体系;服务流程是结合服务模式,向学习成果认证申请者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以及完成这个过程所需要素的组合方式;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建立"以认证申请者为中心"导向的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燕 《广西教育》2023,(24):64-67
本文阐述学分银行的定义及运行规律,针对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具体实施过程复杂、认证成果普适度低等问题,提出以成果认证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策略,认为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为突破口,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学习成果动态准入体系、信息平台服务系统,促进高职院校学分改革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