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浏览一下今年的一百多份中考题,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好题:它们题型新颖,题目简洁,内容丰富,表达优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以"寻找"为核心的创新态势。再细理一下命题脉络,又不难发现其向语文本体和课文文本回归的倾向。这是因为,一方面中考命题要创新,另一方面中考命题又要切近学生学习的现状。于是我们一方面看到,各地中考命题人大胆创新命题手法,在精心选文、精细出题中表达精彩,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命题者忠实于文本阅读,在旧文新考中以变换角度、立意高远的举措唱出"新翻杨柳枝"。那么,站在找寻与回归的河岸,我们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去处究竟在哪里?读完今年中考命题人说命题的稿件,不难得出答案。我们的去处就是:把握课改的方向,尊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忠实于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地方文化特色,在创新和求实中表现评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浏览一下今年的一百多份中考题,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好题:它们题型新颖,题目简洁,内容丰富,表达优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以"寻找"为核心的创新态势。再细理一下命题脉络,又不难发现其向语文本体和课文文本回归的倾向。这是因为,一方面中考命题要创新,另一方面中考命题又要切近学生学习的现状。于是我们一方面看到,各地中考命题人大胆创新命题手法,在精心选文、精细出题中表达精彩,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命题者忠实于文本阅读,在旧文新考中以变换角度、立意高远的举措唱出"新翻杨柳枝"。那么,站在找寻与回归的河岸,我们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去处究竟在哪里?读完今年中考命题人说命题的稿件,不难得出答案。我们的去处就是:把握课改的方向,尊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忠实于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地方文化特色,在创新和求实中表现评价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浏览一下今年的一百多份中考题,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好题:它们题型新颖,题目简洁,内容丰富,表达优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以"寻找"为核心的创新态势。再细理一下命题脉络,又不难发现其向语文本体和课文文本回归的倾向。这是因为,一方面中考命题要创新,另一方面中考命题又要切近学生学习的现状。于是我们一方面看到,各地中考命题人大胆创新命题手法,在精心选文、精细出题中表达精彩,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命题者忠实于文本阅读,在旧文新考中以变换角度、立意高远的举措唱出"新翻杨柳枝"。那么,站在找寻与回归的河岸,我们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去处究竟在哪里?读完今年中考命题人说命题的稿件,不难得出答案。我们的去处就是:把握课改的方向,尊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忠实于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地方文化特色,在创新和求实中表现评价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浏览一下今年的一百多份中考题,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好题:它们题型新颖,题目简洁,内容丰富,表达优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以"寻找"为核心的创新态势。再细理一下命题脉络,又不难发现其向语文本体和课文文本回归的倾向。这是因为,一方面中考命题要创新,另一方面中考命题又要切近学生学习的现状。于是我们一方面看到,各地中考命题人大胆创新命题手法,在精心选文、精细出题中表达精彩,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命题者忠实于文本阅读,在旧文新考中以变换角度、立意高远的举措唱出"新翻杨柳枝"。那么,站在找寻与回归的河岸,我们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去处究竟在哪里?读完今年中考命题人说命题的稿件,不难得出答案。我们的去处就是:把握课改的方向,尊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忠实于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地方文化特色,在创新和求实中表现评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综观200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尽管题型、题量各异,但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特点:立足基础,着眼能力,注重创新,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对此,笔者曾作过一点思考,从中感悟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新要求。一、加强学习,力求对路《语文教学大纲》是中考语文卷的命题依据,体现新大纲、新教材、新高考的走势,更是中考语文卷的导向。今年,国家教育部又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应该说,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是2002年中考的趋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在目前,尤其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验的中考命题,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持继承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既发挥着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又体现了对教学的"检测"作用.新中考的导向作用和检测作用,表明教学和考试不是两张皮,我们不要为应付中考而改变课改的方向.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坚持课程改革实验,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相似文献   

7.
透视2002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已着意贯彻新课程标准这一理念:即“跨学科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命题越来越走向生活、走向综合,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现笔者就2002年部分省市的中考语  相似文献   

8.
纵观200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操作实验型试题几乎卷卷有体现,特别在试题命制的创新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类试题其取材之广,题型构思之多,命题立意之新,实践操作性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凸现了2002年中考数学命题的又一大新亮点。现将这类试题的命题背景及其主要题型简要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书面表达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新颖灵活,贴近生活,主题突出。中考作文越来越活,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却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学生在中考书面表达中错误百出,  相似文献   

10.
总观烟台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与高考如出一辙,让人感觉到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必要性,即语文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能力型”的学生,才能适应新的命题题路。’99烟台中考语文命题从整卷内容和形式看共分四部分——语言材料积累、听说能力、阅读、作文;从分值搭配着,语言材料积累占7%左右,听说能力考测占3%左右,阅读占40%,作文占50%。藉此,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烟台中考语文命题改革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全部舍弃了标准化试题。标准化试题最早使用于美国,80年代初进入我国各门考试中。客观地讲,标准化试题其值得认可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因其灵活性、综合性和时代性而成为中考命题的亮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语言表述类题目,又主要分为有具体说话对象的口语交际题和针对某个特定内容的情境表达题,下面我们以两道具体试题为例来感知一下这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12.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文本对话"在其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文本对话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文本对话,小学生才能获得语言感知、形成语言能力、提升语感.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确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变得十分热闹,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却弱化了文本,小学生并没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紧扣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向文本的更深处迈进.  相似文献   

13.
韩小洁 《初中生》2003,(12):15-19
概括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技能之一。在近几年中考试卷里,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常常要求考生对阅读的内容、主旨、观点、感受等等作出简要的概括。概括的材料类型有叙事类、说明类、议论类及图表类等。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考命题范围越来越广,涉及课文的文字材料也越来越少,为此,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语文教材的学习不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外。更有甚者,把《红楼梦》、《水浒传》等作为语文教材来学习。我不苟同以上观点。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这样一条命题规律: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字的音、型、义的考查,90%9232的内容是围绕着中学语文教材的,不管题型怎么变化,在教材上,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中考的"导向"作用影响着教师的教,也影响着学生的学.特别是在新课程实验的最初几年内,由于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考试在新课程评价中还将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认真研究中考语文命题.命题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持继承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既要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又要发挥中考对教学的"检测"作用.要让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师生感觉到,教学和考试不是两张皮,不要为应付中考而改变课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赵玉娥 《新高考》2011,(11):21-22
综观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在整体稳中有变的前提下,出现了回归课本本源的趋向。但是要想在高考中做好这些既源于课本又超脱课本的题目,我们不仅需要夯实课本基本功,还需细心探究这类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技巧,以"防患于未然",并能决胜于考场。变式一:颁奖词  相似文献   

17.
正写作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又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通观近几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满分作文不难发现:创新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所谓"创新"即是写作时选择不与别人雷同的、有新意的材料,即强调在作文构思选材时思维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新中考在新课标条件下,命题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分析2007年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标指导下,新题型层出不穷,命题特点明显突出,呈现出了新的走向和趋势。本文结合各地2007年的化学命题情况,谈一谈2008年中考化学的命题特点与走向。仅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年年芳草绿,岁岁柳色新。2013年的中考已经结束,笔者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中考以及近一两年来的作文试题进行了一番深入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理念对中考作文命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纵横比较,可以发现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考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要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中考语文的质量高低。当今年的中考姗姗向我们走来之际,初中毕业班的同学都特别关注今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和作文高分技巧。虽然作文题目浩如烟海,难于猜中,但命题趋向和作文技巧是有的。一、指导思想:贴近生活中考命题将坚持素质教育倡导的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改思路,具体有: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关怀学生的成长三个方面,这也包括了同学们全部的生活内容。据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生活的热情,积极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