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注重动物特点的动物小说──评《猿歌》谢清风中国的动物小说从8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了新时期文学中异军突起的富于冲击力的新秀。但动物小说的创作日益显现出一种严重的偏向──形象人格化。有的动物小说写的是“披着动物皮的人”,是“兽面人心”...  相似文献   

2.
赵瑞华 《大观周刊》2011,(49):143-143
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和优秀作品,她们立足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化结构和话语背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书写女性生活以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社会各方面生活的感受。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80年代末后的女性文学较其之前的女性作品有了很大突破,表现为对个人话语和审美空间的顽强坚守与拓进,作品中的女性个体意识有所增强,创作领域有所扩大,特别是大量运用与传统写作不同的表现手法及创作倾向,如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等。女性文学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共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正经临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新时期文学也在其自身的转型中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景。我们虽然不能否认新时期文学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总体成就,但小说创作始终处在文学转型的领军位置。因此,对于刚刚过去的小说潮流予以深刻有力的反省自然进入批评家的视域中。有关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成果是不胜枚举的,单就我手头以“新时期小说”命名的研究著作就有庞成英《新时期小说文体论》、邓时忠《新时期小说与西方文学思潮》、孙先科《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邝邦洪《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研究》等好几种。但立足于当下富有革新锐气的学术前沿,即使有如此丰厚的学  相似文献   

4.
张萍 《新闻世界》2009,(3):59-60
新新闻报道是西方非常标新立异的报道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小说笔法写新闻,由于兼具文学与新闻两种元素,因此它既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新闻界视为反传统的新闻流派,故有“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文学新闻”等别名。新新闻报道传人中国并影响新闻界与文学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晚清”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涉足晚清文学,但尚未出现过《中国晚清文学革命史》(马春林著)这种明确肯定晚清文学 “革命”性质的论著。 视角宏阔,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采取“世界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视角,将晚清文学革命置于世界性文学交流的大系统和20世纪中国文学新旧嬗替的整体进程中审视和考察,从而获得不同于以往文学史研究的新认识:晚清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封闭的本土文学走向开放的世界文学的辉煌起点。它标志着中国人“世界文学”意识的觉醒;它是中…  相似文献   

6.
如何来看“现代”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共通性?80年代学人打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努力,为何虽卓有成效地通向了“晚清”,却不容易通向迄今已经双倍于“现代”文学时长的“当代”?“当下”“当代”与“现代”文学构成怎样的历史连续线条?能否用比较贯通的专业话语来描述和整合自近代中国以来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出 于各种政治宣传的需 要和文学理解自身的蜕变,从前被 视为“小道”的小说逐渐取得了文 学主流的地位,对古代小说的研究 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 篇章。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无论是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 是学术研究对社会造成的反响力 的强度,古代小说研究可以说都是 最雄劲的文学门类研究之一。一百 年过去,时逢世纪之交,站在中国 学术去从的十字路口的学者们掀 起了编纂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热 潮。就古代小说研究而言,近年来 不仅大量单篇“综述”、“述评”、 “回顾”类论文时见报刊,而且各 种专著也出了不少,有的是一部古 代小说名著的研究史,有的是古代 小说研究的通史。傅璇琮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企业管理咨询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企业管理咨询又称为“企业诊断”,其目的是通过企业“外脑”的诊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推动企业整顿和变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西方发达国家,该行业已经成为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一、现状我国的咨询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多是官办的科技咨询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90年代初出现外资、民营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公司,如“零点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慧聪信息”等;到90年代中期,才出现了管理咨询公司,主力是一些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安盛、德勒、毕马威、安永、…  相似文献   

9.
黄昆仑 《新闻界》2002,(1):9-11
一、大众文化话语系统对传统典型报道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市场经济体制建构所催生出世的大众文化通过日益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进入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文化的商品化(即“文化转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到跨世纪之初,大众文化产业繁荣兴旺,各种大众文化产品迅猛扩张,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个层面。而大众文化在通过传播媒介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自身的话语系统,使社会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又转而影响着传媒活动。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的最重要的传统报道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余华作为一代先锋作家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从小说发展的历史看,80年代末,一群被称为先锋小说的作家,在传统遭到否定、现实变得朦胧的非理性氛围里,在西方“上帝已死”的虚无的影响下,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开始怀疑写作的现实目的,淡化文学传统的本体性,而日益看重文学形式的本体性。他们把叙述的形式和文学的目的性叠合为一,把对叙述形式的追求上升到文学的本体地位,于是叙述的形式受到先锋小说的特别关注、叙述的游戏意义,叙述的直感愉悦,叙述的语言快感,成为先锋小说作家们争相表现的写作目的。可以说,对写作形式上的追求一度成为当时先锋作家的主要目的,如果说先锋小说当时是对中国小说的一次变革,那么其变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广播改革之路王锋在80至9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的广播事业空前发展,走过了一段日渐辉煌的改革之路。广播改革和发展的这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广播事业最引人注目的“黄金时期”。回顾这十几年广播改革走过的道路,对推动广播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更...  相似文献   

12.
王瑛  阮青 《青年记者》2016,(36):58-60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话语权力理论,指出话语不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更是权力的载体,人能够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①权力话语理论对后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制造着“西方话语”,传播着“国际话语”,垄断了国际话语传播领域.用“西方话语”体系传播和解释“中国话语”的结果,是中国在国际上患了“失语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电视收视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我国电视传播界最引人注目的动向之一 ,便是在节目改版与创设淘汰、节目评价与编播制作以及广告经营活动中 ,广泛引入收视率指标。这标志着自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进行日常节目的收视率统计以来 ,中国电视传播界对收视率指标的正式承认和接纳。收视率从传播话语中的“另类”到走上“前台” ,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密切相关。90年代中期以后 ,电视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已趋明显 ,1998年召开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 ,对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 ,三年后将实行自收自支 ,电视业将被推向市场 ,完…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应走出“误区”周梦蝶文学让女人参与回顾我国"女性文学"的历史,在80年代,中国的女性写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女作家以自己的写作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传统,确立了女性文学的存在意义、历史内涵和美学风格。这正如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他主编的《红罂粟丛...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以其特有的激情推进了以“自我意识”和“形式自律”为核心的一系列议题,并以这一独特的后毛泽东时代的话语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改革动态,切入了新时期的社会历史潮流,同时也投射了某种主体性想象,那么,到90年代,情况就有了相当大的改变。90年代以来的思想状态、学术形式和文艺审美,总体上是日益分化的、消解的。由于有了市场、资本和商品化的介入,去政治化的文化政治和去历史化的空间(或碎片),成为90年代以来的潮流。从另一角度换而言之,分化的立场、局部化的利益和体制化的学院学术生产,其实也越发建基于全球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和消费架构中。  相似文献   

16.
江胜清 《新闻爱好者》2011,(19):108-109
新世纪以来,湖北小说创作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良好的创作态势,并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创作景象,具体表现为创作团队的"一主两翼"、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竞相繁荣、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都市与乡村的双重变奏,湖北也因此成为新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文学鄂军的旗帜在新世纪文学的天空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7.
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兴起于西方,发端于英国,上世纪20~4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盛行于西方各国。意识流概念从论及关于人的意识活动特点,即人的意识是一个流动不息的过程,发展到文学中的小说创作领域时,已是专指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研究,在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直接运用西方审美文化理论,其针对的对象是当代中国活跃的大众文化;一种意见则呼吁回到民族美学传统,经由“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建设一套可与西方对话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四、西方学者对唐诗的研究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成为西方世界唐诗研究的中心,正如密执安大学李珍华教授所讲:“图书的丰富,师长深邃的学问和他们对后进的奖掖,学术风气的开放,是造成目前美国唐诗研究高潮的先决条件。”目前作为领衔的、有深邃造诣的研究者是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的第二代学者,他们继承前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关于新闻特写的概念与前苏联及西方均有别。前苏联有关“特写”的界定相当于中国的“报告文学”,西方所说的“特写”则指“非纯新闻报道”,范围甚广。 五十年代,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曾用高尔基、波列伏依的基本观点来界定“特写”的概念,并加以发挥,刘白羽写的《论特写》(见《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是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他写道:“近数年来,特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从苏联介绍过来的。”“特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应当和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