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史料》2010,(2):115-115
新青年 《新青年》月刊,1915年9月创刊,1922年7月休刊,共九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称“新青年”。自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亦曾经一度以该刊为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立即着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成立于 1920年 9月。它是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的。《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了新青年社,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担负着筹备和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因此,作为上海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社于0920年9月在上海成立,为党的早期出版发行机构之一。社址在上海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见该社1920年11月出版的《到自由之路》一书版权页)。新青年社除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编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同时还出版《劳动界》、《伙友》等通俗工人刊物。它宣传了党在革命迅速开展时期中的路线和策略,贯彻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并大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 ,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舆论工具———报纸和刊物。这些报刊为扩大党的影响 ,促进党的发展 ,发挥了巨大作用。现辑录如下 ,以献给建党 80周年。[新青年 ] 1915年 9月创刊于上海 ,第 1卷名为《青年杂志》 ,自 1916年 9月第 2卷起改为《新青年》 ,月刊。从 192 0年 9月第 8卷第 1号起 ,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 1年 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后 ,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 192 3年 6月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 6年 7月停刊 ,共出 63期。[少年 ]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中共旅欧支部主办的油印刊…  相似文献   

5.
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伊始的机关刊物。同年11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理论性刊物的《共产党》月刊问世,李达同志任主编。《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刊的直接前身。不久,作为中共中央时事政治机关刊物的《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同志主编;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疯狂迫害共产党人,1927年7月18日,《向导》周刊被迫在武汉停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央通讯》和《中央政治通讯》。为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最有影响的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二年休刊,共九卷(一九五四年发行影印本)。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称《新青年》。自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一度以该刊为机关刊物,由瞿秋白同志任主编,这说明五四时期新思想新文化这个基本宣传阵地,一直是在共产主义者领导之下的。主要撰稿者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该刊主要刊载政治、文艺、教育、文字改革、世界语等方面的文章,体裁有政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译文、通信、国内外大事记等。该刊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小资料     
我堂创办的最早的报刊 《新青年》;《新青年》是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向导》:我党公开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蔡和森。 《热血日报》。我党最早创办的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主编为瞿秋白。 《妇女声》:我党最早创办的妇女刊物是《妇女志》。1921年12月13日创刊于上海。该刊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 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 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本 刊物的创办具有这样的意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 《新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 上海创办的。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 改名为《新青年》。这个刊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最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  相似文献   

9.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即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小组创办了以工人为对象的刊物《劳动界》,并将《新青年》(8卷1号起)改为小组机关刊物,秘密编辑与出版《共产党》月刊,同时,着重出版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项工作是由党的上海发起组肩负的重任,以便对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学习革命理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初名为《青年杂志》,每月发行一期,偶有间断,六期辑成一卷。从第2卷第1期起即改称《新青年》,后来再版时,第1卷亦题名《新青年》。至1926年7月停刊止,共出六十三册。前五十四册系用卷号;自9卷6号以后,遂由月刊改为季刊,仅称某期,共四册;再后成不定期刊物,改称某号,共五册。兹将《新青年》卷号,发行年月,表列于下:  相似文献   

11.
1923年的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同年7月1日,由瞿秋白主编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杂志于上海创刊,当时为转移敌人注意,假托广州平民书社编辑发行。此刊以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为指导,以宣传国民运动为主要任务,与同时出版的中共理论刊物《新青年》一起成为党的宣传喉舌。由于当时的形势与条件,《前锋》杂志仅出了3期就停刊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就有恢复《共产党月刊》、《新青年杂志》和创办人民出版社等内容。早在建党活动一开始,共产主义先驱者就积极开展出版活动,陈独秀不仅主编《新青年》,还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杂志,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以及广州、上海、武汉创办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和长江书店等出版机构,都是党早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的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的许多领导人,不是直接指导过出版工作,就是亲自领导过出版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亲自题词,要求“认…  相似文献   

13.
群众文化类期刊的历史沿革、办刊方针的演化和与世界同类期刊的对比中宣部出版局课题组(一)历史发展概况1915年9月,当时中国最早觉醒的进步知识分子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2年召开了共青团一大,192...  相似文献   

14.
《布尔什维克》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原定为周刊,后因种种原因,逐步改为半月刊、月刊、双月刊。1932年7月出版最后1期,前后共出版5卷52期。由于《布尔什维克》是在国民党白色恐  相似文献   

15.
有益的借鉴     
中国无产阶级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汲取了资产阶级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写作通讯的有益经验,“五四”运动前,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无产阶级革命和进步报刊上,开始发表通讯作品.这些作品与资产阶级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所写通讯的区别就在于:作品流露出鲜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倾向性,笔调明快,具有较强的战斗性.下面看看《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是怎样运用通讯这一体裁的. 《新青年》月刊,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二年七月停刊,共出刊九卷.自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经一度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它虽然是期刊,不是报纸,但也十分注意运用新闻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本距今106年的刊物:16开本,封面题头有法文刊名:"LA JEUNESSE"(青年),左侧的雄鸡图标隐喻着承继法国启蒙思想,一唱雄鸡天下白之意.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旗帜,马克思主义启蒙的摇篮,《新青年》杂志的前身《青年杂志》,于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相似文献   

17.
90年前的1921年,中华大地,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昭示着中国革命的蓬勃生机和光辉前景。从她诞生起,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多种党刊,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刊就达18种之多。在党的创建时期,曾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的《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并于1921年7月正式成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而早在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正式创办了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是党在创建时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刊物。它的出现对建党第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实际步骤,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它指导全国各地的建党工作,成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档案馆编辑的《社联盟报》一书,已于1990年由档案出版社出版。1930年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在上海成立。社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由一批党内外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左翼文化团体。《社联盟报》是社联的内部油印刊物,专门刊载社联常委会制定的工作计划、各部和各区委工作  相似文献   

19.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奠定了编辑和发行的“两分”机制,这个“两分”是双方的相对独立、相克相生,更是主客间角色的吊诡乃至错位。随着陈独秀任职北大,《新青年》的编辑与发行也在“空间分离”而又“遥相呼应”的状态下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新青年社”成立后,《新青年》编辑和发行收归一体,这就为《新青年》向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档案与史学》2007,(9):3-3
9月1日 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 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 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