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2.
特殊家庭孩子是指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父母一方已故、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照顾而跟随祖辈或其他亲属生活的孩子。他们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与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的烦恼多多,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偏差。因此,教师和监护人要了解并合理对待他们的各种心理表现,帮助他们正确走上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3.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4.
在《小麦进城》这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几句父母有关孩子问题的对白,感觉非常受益.妈妈说:"做父母的管孩子也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想让孩子再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怎么就不懂做父母的心呢?"爸爸说:"该经历的就得让他们经历,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说不定他们会生活得比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父母     
《父母必读》2011,(10):18-18
这是目前在北美洲正在流行的新词,指的是那些不停观察着孩子所有活动的父母,他们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又随时准备降落,他们巨大的嗡嗡声几乎挤占了孩子们自己所有的动高度监管。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安排所有活动。孩子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7.
<恒毅> 《科技文萃》2000,(10):186-187
我们会发现陌生人和亲人之间的不同点是很小的. 有一个在越南打仗的小兵,有一天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父母他快退伍,可以回家了,父母当然非常高兴,在电话中表示希望他越快回家越好.小兵告诉父母,他有一个战友也要和他一起回家,父母当然表示欢迎.孩子告诉他父母,这位战友在战争中失掉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臂,而且说这位战友要和他们一起住.孩子的爸爸一听就告诉孩子,这绝不可以.他说只剩下一条腿和一只手臂的人,将造成家人的沉重负担,他不欢迎这种残疾的人和他们长住, 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孩子听了这些话以后就挂了电话.几天以后,警察通知父母,他们的孩子自杀了.父母去认尸,令他们大为震惊的是:他们的孩子只有一条腿和一只手臂.  相似文献   

8.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一)育儿观的偏颇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近乎变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好…  相似文献   

9.
《山东教育》2008,(7):126-126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父母头疼的事,有时父母怎么催促都不管用。难道是孩子故意想让父母生气吗,当然不是。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跟大人不同,他们某种程度上生活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当父母催促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8点钟你必须到幼儿园!”这话让孩子听起来很抽象,他们对此根本不理解。  相似文献   

10.
孩子应当十全十美,这种不切实际的企盼是招致父母严词攻击子女的又一常见导火索。许多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成功的人,但是十分常见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事业压力的发泄场所。(酗酒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又用孩子的失败作为酗酒的理由。)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庭也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他们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相似文献   

11.
心在寒冬     
几乎是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陪伴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许是孩子幼时的童贞、玩劣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苦辣酸甜;也许是来自本能的舐犊之情让孩子享受了你太多的照顾与保护。慢慢地,你会发现当年的幼苗已逐渐长大,他们可能失去了往日的乖巧和无忧无虑.开始思考,开始反抗,开始在爱的怀抱中挣扎。试问,我们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吗?这里,希望能通过孩子笔下和父母一起的生活故事,反映出他们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2.
语言形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由于听力障碍,聋儿语言发展迟滞,不少聋儿父母将康复的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通过教师的教授使孩子语言得到康复。其实不然,孩子的语言是在生活使用、沟通交流中发展起来的。父母是和孩子朝夕相伴的人,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婴幼儿阶段,他们往往代表了整个世界。因此,父母才是聋儿康复的主力军,是聋儿康复的最佳实施者。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孩子们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父母原来是这么不易,他们是这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实在今后的生活中。活动准备课件、写字板、几位家长的录音带,每位学生选好一张全…  相似文献   

14.
沟通,一是倾诉,二是倾听。与孩子沟通,是现代父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家建议:无论您多忙、多苦、多累、多乏,每天都要抽出半点二十分和孩子说说话,在心理方面力争和孩子保持零距离接触,化解他们生活的难题,扫除他们心理的不快,分享他们成长的快乐!为人父母要坚持"孩子优先"的原则,当孩子想倾  相似文献   

15.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小时候,父母将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长大后,父母还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父母对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反哺"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理解他们,能够孝敬他们,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但有些孩子却并没有按父母预设的道路前行,甚至背道而驰,对父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来:有人把年迈的父母当做拖累,有人把父母当做是"寒酸"的代名词,有人时父母拳打脚踢……近期,这类儿女对父母不孝的事情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孝"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年轻父母们一般都已认识到智力对孩子未来生活的重要性。他们肯为孩子花钱,内心里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但却迟迟见不到他们对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行动。为什么呢?以下的三种错误观念可能是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父母们通常认为,孩子的智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他们的孩子是否聪明归因于先天的造化而不是后天培养。这个观念使父母对孩子的智力的开发采取被动的、观望的态度,他们耐心地等待着、企望着孩子的天赋才智能自己显露出来。这种错误观念是极其有害的,它使父母们不自  相似文献   

17.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18.
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教育孩子如何离开家庭,学会独立。父母能为孩子所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是教给他们如何成为具有责任感和能独立生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得到父母的爱,并开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职位高低,薪酬几多,身为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父母的习惯、喜好、脾性像一面镜子,投射到孩子的身上,照耀着他们的未来.如果你手不释卷,孩子牙牙学语就会把翻书当游戏,整日沉迷麻将无法自拔的父母,别指望孩子能平心静气埋头苦读.  相似文献   

20.
高考是孩子成长中要经历的一个重大事件,作为父母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力给孩子以支持.父母自身的心态是影响孩子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心态良好,就会把乐观、自信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给他们一种积极、正面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学习.相反,如果父母心态不好,就会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对他们的学习、心理造成干扰.因此,孩子进入高三以后,父母要重视自身心态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和高考.那么,面对高考,父母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首先,父母要明确能为孩子做什么.只要父母能够清楚地知道能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什么时候提供帮助,并经常检视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及有效性,专注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然就会心平气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