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激励方式是指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该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需要;二是激励手段是一定的外部刺激,运用它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之朝向一定目标进行;三是激励方式包括从需要、动机到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的工作积极性是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所谓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  相似文献   

3.
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方式是指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该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需要;二是激励手段是一定的外部刺激,运用它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之朝向一定目标进行;三是激励方式包括从需要、动机到目标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激励的心理依据“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在需要或外部刺激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人们对物质或精神的渴求,为实施激励提供了心理依据。人类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管人的行为怎样千差万  相似文献   

5.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学校领导要对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将其应用于学校管理中,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管理改革要深化,关键是如何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技术与才能。在此,探求一下“激励理论”与高校的管理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一、关于“激励”的一般概念 “激励”一词,顾名思意,含有激发与鼓励的意思。作为心理学的术语,则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若将“激励”运用于管理,则是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动为是由动机所推动,动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自身的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师管理中运用激励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励(Motivation)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这就是激励。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关键就是有效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教师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实质是调动人的行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与行为的全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是指由未满足的需要而产生的紧张开始,再由一个事实上的刺激而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由动机引起目标导向与目标行为,进而实现目标。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教师动机心理的激发,唤起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激起教师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激励从词义上讲,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心理的激励就是通过某种内外因的刺激,激发起人的动机。一般地讲,激励就是以某种刺激作为诱因,调动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刺激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激励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原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引入管理科学和教育学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管理心趣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则是由需要而引起的,需要则是在内部或外部刺激下产生的.如果通过刺激引起个体良好的情绪表现,则称之为激励的正值效果;若激励措施导致“被激”出现消极情绪,这叫激励负值效果;若“被激”的个体或群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学生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学生工作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高校学生管理不仅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应重视激发广大学生的成才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一种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工作方法,“激励”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并在高校广为应用。一、激励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术语,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可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人被激励后动机的强弱,即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12.
论激励原则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励的概念,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地说,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一是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增强或减弱)人的行为;二是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即指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处在一种  相似文献   

13.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从广义上说,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可见,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发动机,动机被激发得越强烈,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取得的绩效也越好。  相似文献   

14.
激励,就是思想教育中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心理学和行为学告诉我们:激励主要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人做出指向目标的行为。所以,激励的核心问题是看其动机是不是被激发了,被激发的动机越强烈,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预定目标完成得越好,取得的成绩也会越大。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宏富 《考试周刊》2011,(72):169-170
激励是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外部刺激的影响下,行为者获得每种内部的推动力,始终保持一个进取、愉快的状态。教育教学中的激励,我理解为借助物质和精神刺激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智力和体力的潜能的过程。西方组织行为学提出了"绩效=f(能力、激励)"的公式,说明了工作绩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激励”就是指通过对某种思想或行为的肯定,使这些思想或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既是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因此,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应当成为教育科研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一、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从劳动对象看,教育对象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有…  相似文献   

17.
<正> 激励,在心理学上是指发动和维持动机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之中”。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所说的激励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积极性是人在需要、动机、目标等因素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能动、活跃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劳动中是一种主动态  相似文献   

18.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在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是指通过肯定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9.
激励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励”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即调动人的积极性。了解并掌握激励理论,有效地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方法,将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对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激励理论对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对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实施教学改革及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等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人始终能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中,激励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好表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