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利用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是防控作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最有利用价值且应用最广的一类是被称为NLR免疫受体的抗病基因,该类基因是植物免疫系统中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NLR受体通过识别各种病原物效应蛋白激活寄主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虽然距离NLR抗病基因被克隆已经将近26年,但是学界对于NLR受体在识别病原菌入侵以及如何启动抗病反应等问题还知之甚少。当前NLR抗病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科学问题包括NLR受体识别效应蛋白、受体多聚体化在抗病中发挥的作用、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受体如何激活下游抗性反应等等,本文综述了NLR免疫受体介导抗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未来5~10年该领域最具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以及我国科学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疫苗接种或者感染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核心是刺激B、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启动的关键在于免疫系统对"自我"与"非我"抗原正确的识别。1989年Janeway提出存在天然免疫受体识别病原分子模式的猜想。这个划时代的理念极大丰富了免疫识别的内涵并直接推动了对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的发现,也帮助确立了淋巴细胞活化的基本范式,即天然免疫信号决定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及类型。利用佐剂刺激天然免疫信号来增强免疫应答就是这个理论在疫苗设计中的成功应用。尽管如此,复杂多样的体内免疫应答现象显示我们对天然免疫信号的调控机制仍然还有许多未知。本文回顾了研究TLR信号增强蛋白抗原免疫应答机理的历史;介绍了B细胞TLR信号选择性增强病毒抗原抗体反应现象的发现,以及B细胞在启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靶向B细胞免疫识别机理的一种全新疫苗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因病原微生物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化学农药能够较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害,但其大量施用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植物和病原微生物在漫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互相识别、共同进化的机制。深刻理解农作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识别与互作分子机制,可以加快农作物抗性品种分子育种,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近十多年来,植物免疫识别和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渐形成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分子互作的进化模型,这些成果为农作物的抗病性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抗病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文章综述了植物先天免疫研究的重要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型分泌系统分泌效应分子进入真核细胞内.进而阻断或调节宿主关键信号转导通路是许多病原菌普遍采用的致病机制。寻找效应分子在宿主细胞中的靶蛋白并阐明其作用于靶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生物化学机理对我们了解病原菌致病机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可能促进我们对真核细胞本身信号转导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5.
能量代谢途径可以通过影响T细胞亚群分化发挥免疫调控效应。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可以抑制Th9细胞分化并且在抗肿瘤免疫和过敏性气道炎症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主要由mTOR-HIF1α代谢途径介导其调控效应。该成果揭示了SIRT1-mTOR-HIF1α信号途径结合糖酵解代谢机制在诱导Th9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为临床干预Th9细胞相关免疫疾病的代谢调控策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群体感应是细菌通过释放自诱导物(即信号分子)实现细胞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机制,细菌通过群体感应来调控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细菌的初级代谢、调控细菌群体行为活动。细菌的群体感应对葡萄糖摄取、糖酵解途径、戊糖磷酸途径、能量代谢途径和核苷酸代谢途径进行负调控;群体感应对TCA循环、乙醛酸循环和草酸循环进行正调控。通过综述群体感应调控初级代谢主要途径的研究进展,展望群体感应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员主持的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以海水养殖鱼和虾的病害发生与防治为重点,在揭示病原侵染和病害发生的分子基础、诠释宿主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以及建立免疫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风湿免疫病是以人体自身反应性T、B细胞过度活化,大量产生自身抗体,并引发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脾虚湿阻是风湿免疫病常见中医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发挥功能的前提,而肠道菌群紊乱是脾虚湿阻的重要病理因素。此外,肠道菌群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研究方兴未艾,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宿主免疫达到影响风湿免疫病的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可能是构建脾虚湿阻与风湿免疫病两者关联的桥梁,是研究脾虚湿阻诱发风湿免疫病生物学机制的突破口。本文分别论述了肠道菌群、风湿免疫病和脾虚湿阻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就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临床研究     
正艾滋病病毒适应新宿主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开展艾滋病病毒表面蛋白单点氨基酸突变调节中和抗体敏感性的研究,解析了艾滋病病毒表面蛋白在适应新宿主过程中高速突变的分子基础和生物学意义。研究论文发表于Cell Reports。病毒为了适应新宿主,其表面蛋白产生大量突变,并从"开放"构象快速转变为"闭合"构象,从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科学家通过病毒基因组学、定点单氨基酸突变、入侵细胞能力、中和抗体敏感性和结构生物学等系统研  相似文献   

10.
疫霉菌引起的植物疫病是农业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其在田间具有发病快、危害重的特点,防控非常困难。本文梳理了近些年来疫霉菌与植物互作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疫霉菌分泌的效应子在激活植物免疫与攻击植物免疫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建议今后研究应结合我们丰富的病原菌遗传变异材料和物种资源,围绕植物先天免疫系统识别疫霉菌的分子机制及疫霉菌与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互作机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认为免疫和炎症因素是EMs形成的重要原因。TLR4是天然固有免疫受体分子之一,可识别内、外源性配体,通过信号转导机制激活NF-κB。活化的NF-κB进入细胞核,诱导下游TNF-α、IL-1等因子的转录,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增生等,最终导致EMs的生发。文章就TLR4、NF-κB、TNF-α、IL-1目前在EMs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的探究EMs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白叶枯病菌侵害水稻机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白叶枯病菌会利用水稻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显性Xa13基因,减少铜在水稻导管中的分布而侵害水稻。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细菌利用宿主基因征服宿主的一种新机理,同时也揭示了可能涉及水稻与病原共进化一个典型例子。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在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植物细胞》上以重点推荐形式在线发表,同时配发了介绍文章。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中国     
过滤海水防病养虾新理论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对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对虾和贝类病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弄清了海水养殖主要鱼类弧菌病、粘孢子虫和鱼虱病的病原病因、致病机理和流行规律,研究出有效的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预防技术;首次确定了我国养殖对虾病毒性白斑病的主要特征是甲壳白斑,提出了“WSBV需粘附在大型有机物颗粒上或经媒介生物传染才能感染养殖对虾”的新观点和珍珠贝嵌线螺敌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发现了斑节对虾致病力最强的副溶血弧菌和微孢子虫新种;首创了过滤海水防病养虾新理论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并进行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迅速恢复和发展。中S  相似文献   

14.
天然免疫系统非克隆识别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高等动物存在两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完整的抗感染防 御\\r 系统,即天然免疫的非克隆识别机制和以克隆选择为基础的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的非克隆 识别机制诱导抗原提呈细胞表达共刺激因子,触发获得性免疫反应,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引 导获得性免疫系统发生特异的免疫效应反应。在天然免疫反应中,通过胚胎细胞编码的受体\\r 识别病原体几种特有的保守分子,诱导天然免疫细胞表达抗菌肽、共刺激因子和效应细胞因\\r 子。认识天然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在疫苗设计和发展免疫治疗新举措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6,(2):7-7
中国科学家通过对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如何调控免疫应答及其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免疫调控功能的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证明了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进一步增殖和分化,从而对成熟树突状细胞是终末细胞的传统免疫学理论提出了挑战,有助于深入认识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理,Nature Immunology杂志将该成果以封面论文发表并配发了评述,还在Blood发表7篇论文。  相似文献   

16.
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的调控与信号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因水平和细胞水平研究形态发生的机理,是当今生物学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果蝇的胚胎发育发现了同源异型基因(HOX基因),现在已从各种生物中分离了多个同源异型基因,编码产物大多数是转录调控因子,在形态发生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细胞通过信号传导系统把外界刺激传递到细胞内,从而作出应答反应。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MAPKs Cascade)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把基因表达的调控与信号传导途径联系起来,将为真核生物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而病害一直是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全球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导致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生新变化,危害趋势愈来愈重。通过抗病育种提高农作物对病原物的抗性是实施病害的绿色防控的重要策略。但培育广谱持久抗性的作物品种具有挑战性,一方面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抗病资源、深入研究抗病机理;另一方面需要突破单要素思维,系统认知病原物—寄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剖析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复杂的分子互作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标记辅助基因聚合等新技术,将新成果应用于新品种的设计选育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结合病害预测预报、生态调控、农业措施等实现病害有效防控,达到病害绿色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化疗(以铂类药物为一线药物)是大多数胃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MDR1基因激活的分子机制,特别是与胃癌细胞耐药性产生之间的相关性目前还不清楚。阐明其调控机制,对于提高胃癌临床疗效,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赵永良研究团队以胃癌细胞为模型,在肿瘤耐药性分子机制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发现人类解旋酶RecQL4通过促进转录因子YB1的磷酸化而调控其下游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进而促进胃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2016年3月在线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细胞分泌是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免疫防卫反应、细胞的生长、受精过程、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嵌入以及再循环等细胞生理功能的实现都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且所涉及的一些膜转运蛋白和分子机制是类似的.文章对分泌过程、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分泌的调控等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国内外对膜蛋白转运机制及其相关蛋白质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目前提出的假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网讯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教授张莉莉课题组研究发现,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TLR4(Toll样受体4)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膜增生,为临床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英国权威期刊《心血管研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